文/杨阳
大自然充满魅力,天下奇观众多。我一直向往浩渺的大海、辽阔的草原、急湍的河流、黄沙漫漫的大漠、神奇俊秀的山岳……我也向往千姿百态的溶洞,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华山后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以及最美水溶洞安顺龙宫“山不转水转”的旋水奇观,织金洞“织金洞外无洞天”的美誉,等等。而我家乡的阿鲁古洞,则是融秀美和传奇为一体的世外洞天,故事中阿鲁王以他的神勇和智慧,使这一方水土、安谧、祥和,就是如此奋进、从容而尊贵的生命,让人无不充满敬意。为着这个古老的故事,一步一步,走进阿鲁古洞。 盘山绕水到了双坪犀牛山下,犀牛山并没有悬崖峭壁,但也比较巍峨,片片青松把山顶装点得葱郁苍翠;山前一条溪流,舒缓而明澈,从灌木丛中淌过。山前的水,山上的村,给这里带来了几多清凉。 正门上,一幅分别由汉文和彝文书写的对联“白驹排风云往来天地分星野,神器布宫卦窥测山河定域疆”,以及横联“天地英雄”,一份带有英雄传奇色彩的浓郁氛围,扑面而来。看到“白驹排风云”,眼前立即浮现出大英雄阿鲁王骑着飞龙在天地间往来,驱散迷雾,治理南方水患的雄姿;“神器布宫卦”,当是阿鲁王宫里陈放着的撵山神鞭,还有射落六个太阳的神弓。“分星野”“定域疆”,令人想到阿鲁王继承父志,在驱散迷雾、移山填水、智取雕王、打败鹰王、灭掉食人妖撮阻艾之后,迁都南国,完成统一“能弥”大业,最终定下乾坤的动人传说。正是这幅概括了天地间真英雄支嘎阿鲁王传奇的对联,让人想进洞的脚步变得更加迫切。 面前一座依山而建、具有彝族特点的楼房,将阿鲁古洞的洞口罩住,房门两边写着:“鞭山填海是神是圣非人力,移步换形亦幻亦真乃洞天”。看来,阿鲁古洞是阿鲁王用神鞭移山填水的时候,在这犀牛山中为他自己布置了这个千年宫殿。 洞口比较狭窄,通幽的曲径倾斜着向下延伸。进入洞里,和润而清凉的空气让人无比惬意,很快就忘记了身后的红尘。洞中怪石嶙峋,顶上悬垂的万千溶岩和地上鳞次栉比的钟乳石相辉成映。一个溶洞,延伸着一个英雄的时光,千年万年,被一点点的凝固——凝固成帷幔、石笋、石花、石龟,凝固成千丘梯田、万柱石峰,凝固成金碧辉煌的寝宫,凝固成婀娜多姿的后宫仙女,凝固成端居圣座的支嘎阿鲁王。 满眼的地宫别造,处处弥漫着钟乳植被的气息。站在“神驼”的腹下,抚摸着它健硕的大长腿,体会它“迎客”的热情;千丘田则是阿鲁王的农庄,一弯一弯,依次而上,层层密布,恰如“周身之帛缕”,让人感受到阿鲁王及其子民用智慧和汗水造就的农耕文化;神龟匍匐在一汪浅浅的水里,皲裂的龟甲和肥硕的头足,神态可掬,栩栩如生,与溶洞、与天地同寿。 来到瑶池,那是地下暗河在钟乳石下停留而呈现的一汪深潭,雾气氤氲,灯光投射上去,亦真亦幻。眼前恍惚呈现出后宫佳丽如仙女沐浴瑶池的情景,令人神往,虚无缥缈中,听到滴水鸣潭,幽邃难测的“坠珠”之声,似乎听到了英雄和美人的心跳。沿着暗河上的玻璃栈道,走至深处,哗哗的泉水声,来自泻落的圣泉,澄澈,清凉,如没有杂质的爱情,从阿鲁王流向他美丽的恋人。我不敢喝这圣水,怕爱上阿鲁王之后,走不出他的洞天。 整个阿鲁古洞,都在讲述着阿鲁王的故事,他的盛宴厅、观音厅、农庄、拜寿厅、藏剑阁、后宫,处处都是他留下的痕迹,雕刻在钟乳石的形态上,虽然被时间凝固了,似乎很寂寞,却能以寂寞的语言,抒写一部壮丽的史诗。 走出臆想的拐角,洞口的风,吹暖眼神的明媚。我想,天上最亮的那颗星,就是阿鲁王的眼睛,正深情凝望这秀美山川,无边大地。
吱嘎阿鲁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