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草书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5月16日 2018

文质彬彬 谦谦君子一对话郭超英

文质彬彬 谦谦君子 --对话书画篆刻家、编辑家郭超英先生 王晓斌(以下简称王):郭老师好!你是书画篆刻家、编辑家、文艺评论家等等,长期承担西泠印社社刊的实际工作,怎样看待你的编辑生涯。 郭超英(以下简称郭):金石书画丛刊《西泠艺丛》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创刊最早、代表西泠高端水平的学术社刊,创刊近40年,几经改名改版,主编换了好几任,而其策划、组稿、编辑等实际工作一直由我承担,可以说,我是《西泠艺丛》的“铁打营盘”。您说我是书画篆刻家、艺术评论家,但我的本职工作是编辑。编辑是“杂家”,所以我是个“杂家”。 王:你谦称自己是“杂家”,而在我看来,这个“杂”其实是博厚、全面和系统。 郭:过奖了!在工作中我要和各种不同研究门类、学术层次,甚至不同性格的作者打交道。《西泠艺丛》每期都有特定学术主题,我在确定了主题后,就要展开定向约稿。与作者商讨最多的是:“从什么学术主题去发掘”“论述的角度有哪几方面”等等,如果你是外行,就会被看轻,甚至组不到稿。《西泠艺丛》的刊期从不定期到季刊再到月刊,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改成月刊时,许多人不相信我能编得下来,但我算是挺过来了。 王:生活中,你为人低调,清静自守,诚意诚恳,好人品好人缘在书画圈里是有名的。你父亲郭仲选是杭州文艺工作的领导、著名书法家,曾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和名誉主席、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等,你母亲亦供职于杭州市文化系统。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受到严谨家风的熏陶,不知你有何感想。 郭:我的旧居紧临着西湖,我从小就在湖边长大,每天沐浴着湖风,聆听拍岸的水声。父亲是位老共产党员、南下老干部,又是羲之故里人、著名书法家,他去世快十年了。他对我的教诲是:凡在事业上取得每一点进步,都不要让人觉得是因为沾了他的光,不要让人说“闲话”,要“水到渠成”。他要我相信组织,埋头苦干,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30余年来,我在社刊编辑岗位上默默耕耘,我以为,没有违背父亲的遗训。父亲对我在学术和艺术上有很多期待,我当加倍努力,以告慰他在天之灵。 王:你已经取得很多成绩了,真是不容易!“为他做嫁衣之余,您挤时间在中国计量学院、西湖国学馆、浙江美术馆等举办学术讲座和导览,还撰写了许多访谈录、诗词、散文等发表。现在你是杭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作家协会会员等,可以说是跨界了。 郭:编辑之余,写作与创作是我的人生乐事,但现在国家级学术月刊《西泠艺丛》档期紧、任务重,业余时间我也常加班加点,能做自己事的时间很少。尽管如此,多年来撰写了《中国书法大事记•西泠印社卷》,《西湖全书•西泠印社》中有关社史的章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金石篆刻》中有关金石与篆刻的概念、关系以及近现代金石篆刻与西泠印社的关系等章节,还有《唐寅〈落花诗册〉及其笔法》《夕照轩书画集》等,均由多家出版社出版。我还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研究》、《美术报》等专业报刊发表论文,好在明年我将退休,现在都说退休是“人生新起点”,我也这样想吧。 王:“文革”末期,你曾随名师学过西画,后又入夜校习山水、花鸟。上世纪90年代初,又分别两度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和书法系深造,可谓综合修养全面,书画功底坚实。 郭:言重了!但笔墨当随时代。在创作中,我总体风格偏传统些,也想努力突破门派的界限去表现物象,表达个人的美学观,抒发情感。甚至,我认为山水和花鸟画都没有一个很严格的界限,就像潘天寿先生,他的很多山水画里都有花鸟的表现技法。我比较欣赏清新灵动、具有文人雅气的风格,这应该是和我从小的生活环境、个人秉赋相契合的。总之在具有扎实功力的基础上,充满清雅生动之气的作品,是我企望达到的理想境界。西湖山水滋养了我,我的艺术灵感来自于她。幸运的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和西湖有关,是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观乐楼做手拓印谱,后来还练得相当熟练,一天能拓七八十个边款。在孤山工作一年后,我到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到杭州日报社工作,之后又回到阔别多年的西泠印社,看来我这辈子与“西泠”有不解之缘。2010年至2014年,我在各地举行了多次个人书画篆刻展,主题为“西湖颂”“寻梦西泠”等,都是围绕着西湖、西泠来创作。 总之,我试图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尽可能追溯经典和传统的滋养。山水取元代倪瓒、王蒙气韵笔意;花鸟则取法明代陈道复、恽南田和近代吴昌硕、吴茀之诸家。同时入而化之,学古而不泥古。有人评价我的画风给人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感觉,有诗的情致,令人富于联想。我想这是鼓励我的溢美之辞吧!近年,我也将装饰风味与现代构成溶入作品,作了些尝试。 王:受你父亲熏陶,你从小就开始学书法。都说你文静儒雅,言语不多,但静水流深,你的草书汪洋恣肆又张弛有度,而那源自古典却打下自己烙印的、充满律动和视觉张力的草篆,又别开生面。你的书法散发着书卷气息,显示了你风云际会、充满诗情的内心。总之,面对你的书法,似乎会觉得与你的性格和平静的外貌相去甚远,同时又会被你充沛的激情和真性情所打动。作为“西泠印社中人”,你在篆刻上也很见功力且自家面貌明显,在巧妙的分朱布白之余,颇见书法笔意和刀趣石味。 郭:小时候父亲在写字时我常侍左右,为他拉纸添墨,耳濡目染中,我就打下了基础。父亲之书由唐楷入,又越唐人法式,直追晋人风范,并下窥米、赵、董诸家,晚年更雄秀苍穆,风规自远,人称“郭体”。我远未达到他的那种意境,还须不断磨练。在长期编社刊、遴选篆刻作品时,好作品见得太多了,我变得眼高手低起来,有时东施效颦作些应酬,不经意间也积累了好几百方印稿了。 王:我在西泠印社金石书画系列展上,看到你一批书画新作融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让我为之一振。相信随着你诗书画印的进一步熔冶和提升,创作将渐臻佳境! 郭:感谢晓斌老师鼓励,您的点评赐教让我受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400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非草书
创作 66 粉丝 22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