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雪坚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传奇人物——清代举人黄汉宗

原创 2018年5月11日 阅读 1486 分享 0

  岁月是一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刻刀,在每个人的记忆中不停的雕刻。我自幼就爱听爷辈父辈们讲一些民间传说、故事,特别是邻村举人黄汉宗的传奇故事,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原因了,听到有关黄举人的故事特别多,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至今还历历在目,勾勒起满满的儿时回忆。

  海丰虽地处南粤,是一座水做的城市,但它却有燕赵之地一般的性格,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海丰一隅是宋亡抗元的战场之一,特别是文天祥当年开府惠州,抗击元兵,最后在海丰五坡岭被执,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诗句,其浩然正气,对海丰知识分子的立身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谈到这处钟气毓灵,人杰地灵的古邑,人们首先就会自然而然会想到了影响海丰历史的文天祥、陈炯明、彭湃等。除此之外,还诞生了一位代代口传心授、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人物——黄汉宗。

  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惠州府海丰县石塘都罗山约黄厝港村(今属可塘镇黄厝港村)的一个宁静的平原小村庄,黄氏家族中的一个小男婴呱呱坠地,故事就此展开了。这个男婴叫黄汉宗,小名黄海,字衍潜,号夏帆,汉宗其名取《诗经》句:“聿彼江汉,朝宗于海”之意。

  据有关史书记载,黄汉宗自小就乖巧伶俐,聪慧过人,常被乡邻称为怪才,其父黄朝福望子成才,将其带到县城鲤趋埔,拜世代书香、著名教育家林梦星为师,在恩师林梦星的培养下,黄汉宗成绩优异,在县试中考上秀才,惠州府试考上了拔贡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广东乡试中,他更是出类拔萃,在科举考场上一炮打响,得中第29名举人,这时族中出了一个举人,这可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成为黄氏族人的骄傲,也见证了黄厝港村人文蔚起的年代。

  据传,黄汉宗考取了优秀的成绩,主考官最为满意,按理应录取为解元(第一名),或起码录为经魁(前五名),但相貌册中注明“黄汉宗眼细,鼻塌,嘴大,肤黑……”,只录取第29名举人。因为黄汉宗是个人才,当年,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主考官)祁土贡,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东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监考官)程矞采二位钦差大臣为题“文魁”的功名匾。

  中式举人者,便有了永久的功名,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如果不是以貌取人,凭黄汉宗学识渊博,才学文章,本可继续升攀、平步青云。在此,因而让我想到了国家稀有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字戏《徐九经升官记》中国家级白字戏传承人吴佩锦所演的徐九经的遭遇一样,他文章满腹,才高八斗,中了头名状元却因长相不佳,只做了个“七品芝麻官”。看起来与黄汉宗的遭遇有点类似。这样,黄汉宗就对前途功名失望了,因当时朝政腐败,豺狼冠缨,黎民士庶苦不堪言。他遂弃绝宦途,委身乡里,为人鸣不平,为乡梓抗恶吏,为宫庙堂院题诗联,为婚丧嫁取写词章。几凡民间诉讼、族姓纠纷以至历史冤结等疑难杂事而不得解者,都找他代笔代言,出面解决。鉴于公理正义,亦乐意帮忙,很多人请他写诉词或解决民间纠纷,都取得胜利,故而黄举人的声名远播,民间便有了“要通,找黄汉宗”之说。

  如某村青年寡妇,有恋情而思改嫁,但又知道是个难办之事,首先是她家公坚决反对,族亲邻里亦诸多非议,不得已找到了黄汉宗。汉宗听完她的诉说之后,深表同情,并为她写状子上诉官府,状子是这样写的:“公无婆,叔无妇,妾无夫。九椽瓦,三张铺。不改嫁,恐沾污”。状子前3句说明告状人的家人简况(两男一女);接着两句点出居住环境(3张睡床几乎连成通铺;最后两句申明不得不改嫁的理由。按封建礼法,寡妇一般是不能改嫁的。但黄举人却利用封建的另一条礼法“男女授授不亲”,把家居困难与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写得透彻而又尖锐,使改嫁成为不可辩驳的合理要求,短短21字的状词,把案由、事理逻辑、礼法依据和当事人要求,说得清楚透彻。最后官府的批复是“准改嫁,抓讼师”。若非奇才高手,是无法办到的。

  黄汉宗一生著作颇丰,他为各地作对联等,现多为民间流传或祠堂、庙宇保留的一些佳作,为民间称颂。如海城老渔街戏台对联:“白鬚公,命赤鼻仔,勒过马头听古板;左口婆,牵红心娘,带连牛尾捲金钱”。老渔街在海丰县城之东,昔时水陆交通便利,明代已成渔市,清代之贸易繁荣;道光年间,渔市各商户筹资演戏为庆祝财神爷圣诞,特请举人黄汉宗撰联。此联巧妙地嵌入:白鬚仔鱼、白鱼、赤鼻仔鱼、勒鱼、过鱼、马头鱼、古板鱼、左口鱼、红鱼、红心娘鱼、红心虾蛄、带鱼、油棕带鱼、连(鲢)鱼、牛尾鱼、金钱鱼等十六种鱼名,用于老渔街戏台,别具一格。

  在海丰,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文化,那是就吃咸茶,这种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每当亲朋好友来访或是邻居聚集,女主人便会擂咸茶招待,大家团团围坐在客厅中,边饮边嚼, 边扯家常,或谈见闻时事,主人则不时殷勤地添上咸茶、炒米等进行劝饮,众乐陶陶,别有一番情趣。此时,黄汉宗便根据吃咸茶的场景,氛围等出口成章,吟出《吃咸茶》的七言诗,而后成为民间传世佳作。诗云:“海丰风俗尚咸茶,牙钵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这诗歌诙谐生动,洋溢着生活情趣,写出了清代海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此外,海陆地区还流传许多着对黄汉宗褒贬之一的的逸闻故事传说,如《巧诗戒赌博》、《妙联讽公局》、《蚊赋斥官场》、《三十夜误大事》、《黄汉宗戏弄蛇脚》、《渡公打赌》等流传已久,家喻户晓,传说虽不必较真,但史料却弥足珍贵。清咸丰八年(1858)冬,惠州知府海廷琛为其母亲操办八十寿诞,惠州府属十县的官员富绅纷纷朝贺。当时,海丰知县陈诰延请黄汉宗举人撰写一副贺联,作为海丰县的代表作品,贺惠州知府海廷琛的母亲八十寿诞,为惠州知府所赏识,被挂在中堂之上。对联曰:“喜十属民心归善,贵在和平,思川流敦化,永安孝悌力田,以免河源洗甲;庆八旬母寿长宁,正当丰乐,岂陆地流盈,博罗神仙载籍,奢谈海屋添筹”。黄举人技巧地写了一副嵌入惠州府属的归善(今惠阳、惠东)、和平、龙川、永安(今紫金)、河源、长宁、长乐(今五华)、陆丰、博罗、海丰十县名称,其构思及技巧有独到之处。

  黄汉宗所留诗文,像这样歌颂官府功德的对联,委实少见,而更多的则是讥讽抨击,斥腐骂污之作。因此也就决定了他一生落魄潦倒的命运,虽然其间也有舒心得意时刻,始终逃不出倒霉的厄运,以致被知县找到打击报复的借口——诬告马某人,无端恣事,刁顽恶劣等等罪名,被流放到荒僻之地。在流放期间,他因盘缠罄尽,靠卖诗文和乞食度日,景况十分凄凉。但他仍不屈服,也不后悔,仍借诗文以发泄心中的愤懑。在此他也改作了《乞丐诗》。诗云:“乞丐原来是珍流,手拿竹板过通州。竹篮向晚迎残月,歌板随风唱晚秋。两眼看穿尘世界,一肩负尽古今仇。如今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黄汉宗从流放地回乡后仍作诗写文,委身乡里,为人鸣不平,为乡梓抗恶吏,为宫庙堂院题诗联,为婚丧嫁取写词章等直至去逝,享年75岁。黄汉宗大量传世之作,风格独特,富有乡土气息,可惜多已散失,现在所留下的只他的一部分,而民间至今还广泛流传他的趣闻逸事,富有传奇色彩,成为后人传阅宝贵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486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见闻民间文化
展现与传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蔡雪坚
创作 22 粉丝 51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