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士首都伯尔尼乘巴士到劳特布龙嫩,而再到瑞士文根,则需要换乘另一种交通工具齿轨火车。在劳特布龙嫩那喧嚣的瀑布谷底,挤上那列齿轨登山火车,似乎像是完成了一场庄严的仪式。
齿轮齿轨火车是第一次乘坐 :列车通过齿轮与特殊齿轨啮合,实现陡坡爬升,克服了传统铁路在湿滑或陡峭地形中的牵引难题,最大坡度可达48°。
齿轮系统确保列车在爬坡时保持平稳,乘客可欣赏到窗外连绵的雪山、湖泊和宁静的村落。到达海拔三千多米欧洲最高的少女峰火车站全程约需1小时。
车轮与齿轮咬合,发出沉稳而有力的“咔嗒”声,仿佛一位耐心的引路人,正一寸寸地将你从凡尘俗务中剥离出来,车窗外已成了一幅不断延展的、流动的巨幅油画。火车就在这倾斜的画卷里缓缓攀爬,汽笛声在空谷中悠长地回荡,惊不起一只飞鸟,反倒更添了几分静谧。
登山火车“咯噔”一声停稳时,我恍惚觉得是闯进了一幅中世纪的山居图里——只是这幅图卷是以阿尔卑斯为轴,以蓝天白云为衬地徐徐展开的。
当然油画的主角还是山,是那些顶天立地、披覆着万年积雪的巨人。少女峰、僧侣峰、艾格峰,它们就那样毫无预兆地、磅礴地矗立在眼前,近得能感受到它们冰冷的呼吸。
山脚下是层层叠叠、绿得有些不真实的草坡,小桥流水边散落着棕色的木屋,像孩童信手撒下的积木。文根小镇,就这样静静地卧在海拔1274米的台地上。
这里没有汽车的嘶鸣和游人拥挤的喧哗,主宰这里声音的,只剩下了风穿过松林的簌簌声,以及旅人的脚步声和行李箱轮子碾过石板路时,那略显笨拙却悦耳的“咕噜”声。
近距离立在眼前的连绵雪山不言语,只披着亘古的雪,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那白,白得凛冽,白得纯粹,是任何颜料都调不出的圣洁。云雾像顽童,时而为它们系上纱巾,时而又调皮地扯去,惹得山峰忽隐忽现,平添几分仙气。
从车站往下走,便跌进了文根的怀抱。草甸是铺天盖地的绿,那种饱含着水汽与生命力的绿,厚墩墩、绒毯一般,从脚下一直漫到山腰。黑白相间的奶牛,颈项下的铜铃叮当,响声不紧不慢,沉甸甸的,像是把时间也拖得慢了下来。
牛抬头看你一眼,眼神温润而淡然,仿佛你才是这方天地里的闯入者。清冽的雪水从山涧奔流而下,穿过小桥,潺潺有声,那声音凉丝丝的,直透进心里去。
村里的木屋,散落在缓坡上,窗台上一律怒放着天竺葵、三色堇,红的热烈,紫的娴雅。每栋屋子都像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承载着岁月静好的安宁。
而那尖顶的小教堂,则静静地立在村庄的高处,它不言语,却是这个小镇的灵魂锚地,晨钟响起时,悠远的钟声抚过雪山,抚过草甸,也抚过旅人那颗浮躁的心。
然而,这份恍若隔世的安宁,是需要用现实的代价来交换的。走进任何一家景区里的咖啡馆,那饮品和菜单上的数字,都会轻轻地把你拉回世间。
一杯很寻常的拿铁,竟要八、九个瑞士法郎,折合过来,足以在国内喝上好几杯了。初时不免暗暗咋舌,但当你捧着那只温热的陶杯,在露天吧座上坐定,这一切又觉得值了。
咖啡的香气是醇厚的,带着坚果的微苦,在清冷的空气里格外分明。你小口啜饮着,眼前是雪山兀自巍峨,莽林的翠绿,牛羊自顾咀嚼,时间的流逝在这里变得有形有质,缓慢而凝重。
这杯咖啡,你喝的哪里是咖啡呢?你消费或买下的,是这片天地间最奢侈的“无用时光”,是阿尔卑斯连绵群峰为你一个人充当背景板的特权。
站在小旅馆的阳台倚栏眺望,艾格峰那巨大的岩壁便扑面而来,带着一种近乎压迫性的壮美。此刻什么也不做,只是看着光影在山巅流转,看云朵的影子像温柔的巨兽,缓缓爬过翠绿的山坡。
在这里,时间虽然被拉长,但也变得黏稠起来。你不再急着去打卡下一个景点,因为此刻的安宁,本身就是最奢侈的风景。
当然,也并非全然静止。再看那缆车晃悠悠地升上门利兴山。脚下是深邃的河谷,对面是冰封的雪原,人像一只鸟,翱翔在天地之间。徒步小径像一条柔软的丝带,飘在茸茸的草甸上。
午餐选了一家老旅馆的餐厅,木质的梁柱被百年的炉火熏得发亮。一盘简单的烤鳟鱼和烤肉,配几枚新挖的小土豆,佐以本地白葡萄酒,账单自然是不菲的。
但那鱼和烤肉,肉质紧实,带着雪水的清甜,仿佛将阿尔卑斯的魂魄也一并吃进了肚里。这已不再是果腹,而是一种仪式,用味蕾来阅读这片风土。
文根的美,就在于这极致的大自然反差——它既有原始、野性、不染尘埃的自然,又为你准备好了用高昂代价便可换取的、熨帖入微的文明慰藉。
这是一个用金钱购买桃源的地方。连空气满是松针和泥土花草的清香,吸一口,凉丝丝的,直沁心脾。四周万籁俱寂,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到此一游,明明知道每一口呼吸、每一眼凝视都标着价格,却仍心甘情愿地掏空钱包,只为换取这一刻的沉醉。这醉,是雪山与咖啡因混合的,是草甸的芬芳与法郎的墨香交织的,是人间烟火与天上仙境的一场旖旎交易。
离开时,依旧是那列小火车。它载着游人和我,缓缓地从这幅油画中退出,将那片雪山、草甸、木屋和铃声,重新归还给蓝天、云朵与山风。
我知道,我把一部分心情留在了那里,留在了那个汽车到不了、时间不愿走的地方。往后在都市喧嚣的夜里,我只需闭上眼,便能想起文根,想起那一片停驻在云端里的永恒宁静。
(图文于2025年11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