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黄山返乡团日记(上)

5月5日-8日,禾子和双王参加了前上海黄山茶林场党委委员、十四队指导员、现黄山知青联谊会秘书长章德祥策划组织、精心部署、亲自导游的黄山返乡行。

这次56人旅游团队,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60岁,其中65岁以上的29人,60-65岁的27人。参加者大部分是前黄山茶林场场部机关及场属一队、七队、八队、九队、十二队、十四队、科研站、大炮岺、茶厂、运输队、医院等人员及亲友,还有宋小林毕业的五十一中学同学10人,章德祥毕业的江南中学师生10人,其中海外3人。从上述数据来看,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以黄山知青为主体的返乡团。

在四天三夜的旅程中,禾子和双王除了自己游玩外,还作为志愿者,拍摄了大量照片,及时做帖发往聊天圈和朋友圏。回来后,整理䃼充,写些说明文字,做成格图,留下足迹。

#5月5日

【出发和途中】 约定清晨6:45前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口集合,乘专用大巴出发,旅友从四面八方赶来。

6:30左右,大部分朋友已经到达。这时上班的交通民警来驱赶大巴,司机只得开车绕圈行,来送宋小林的王宝善见状后,在上车点等候尚未到达的14位朋友。后到的朋友没见到大巴,心急如焚,有人跑到国际饭店门口和黄河路去找车了。再说宝善与后来者并不都相识。为此,宝善大声呼喊,连喉咙都喊哑了。

大巴7:00前绕回到大光明电影院门口,后来者一个不少,全部上车。乘大巴的52人,连同一辆小车上的4人,共56人,浩浩荡荡,向黄山进军。

茶厂知青宋国平、孙佟珺夫妇考虑到路途遥远,老年人坐车不适,特地带了一大箱50只靠垫,乘公交车过来,赠送给旅友。

黄山知青朋友不像其它旅游团争先恐后地抢占座位,自覚把车厢前面的座位让给五十一中学和江南中学的朋友。当年的副场长孙问强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而妻子王瑛~场派出所唯一的警花,坐在禾子后一排座位上。

说起王瑛,是禾子40几年前的场部同事,因为工作关系,当年常与派出所打交道,记得她在上海的老家,我还去过。她儿子的婚礼,我也出席。然而这次聊到一件事,感到很有趣。

王瑛说,她看不到我的朋友圈,有时看我的格图,要看别人转发的。我也想过,与她早已互加好友,同样一篇格图,别人转发的她点赞,而对我自发的,从来不赞。慧瑛在旁听了,把我俩的手机拿去检测后,确实没有相互屏蔽,于是删除后重新互加好友,情况依然如此,还是可以私聊,但没法看我的朋友圈,不知看官中有哪一位高手能帮助解决。

【练江牧场】 聊着聊着,不时又有女同胞递来水果零食,我一改乘长途车闭目养神的习惯,吃喝玩乐,欢声笑语,几个小时的车程,感到瞬间即逝。中午时分,大巴就到达也是上海光明集团属下的、位于皖南的练江牧场。

练江牧场是黄山茶林场的兄弟农场,当年都是上海农场管理局的下级单位,其职工几乎都是上海知青。

禾子第一次来到此地,一下车,就感到空气真新鲜。

在练江牧场吃了中饭,拍了到此一游的照片后,乘上大巴,继续前行。

【游览秀里影视村】 秀里影视村位于风景如画的黟县宏村镇秀里村,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功能的旅游景点。

秀里影视村2007年12月建成,是安徽省首个影视基地。它依托黟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集徽州建筑之长,将破损和濒临倒塌的古民居进行异地搬迁、重建、修复,还原徽派寻常百姓生产生活场景,达到保护古建筑,展示和传承徽文化的目的。

黟县,是我国最古老的县治之一,也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多年来受海内外众多电影电视制作人及诸多导演的青睐。黟县成为闻名遐迩的天然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卧虎藏龙》、《菊豆》、《小花》、《风月》等上百部著名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

2008年7月,电影《苏乞儿》首度在该基地开机拍摄。2010年6月,北京中影集团拍摄的电影版《武林外传》全场景在此地拍摄完成。这里也正是广受影迷追捧的“七侠镇”,随着影片的公映,找寻“同福客栈”的影迷们纷至沓来,对影视村的好评也比比皆是,“处处皆美景”是所有参观者对秀里影视村的最好认可。

影视村内,自然风景秀丽,人工痕迹不显。团队朋友,三五成群,走走停停,看看拍拍,途中劳累,卸除大半。

见到一建筑,感到适合女性做背景拍照,一连为几位朋友拍摄。

发现一部难得一见的独轮车,觉得好玩,上去提起扶杆,小林、佟君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边一个,不用彩排,配合默契,演了回娘家的老戏。

在影视村玩了一个多小时出来,上大巴去今日目的地~谭家桥。

【下榻红木棉酒店】 一出高速公路谭家桥口,就是要住两夜的红木棉酒店。酒店老总是年届知天命之年的女性庞卫红,曾在南方打拼多年,前几年,刚返回故乡开店。

庞总是前茶林场茶厂副厂长庞二毛的女儿。老庞是禾子敬重的老前辈,半个多世纪前,从部队转业来到老茶林场,兢兢业业一辈子,为茶林场工作。

2016年秋天,禾子在好友丁海、谢铭利、王慧瑛陪伴下,重返久违三十年的茶林场,就借住在红木棉,受到卫红老总的热情款待。

卫红对黄山知青有深厚的感情,这二年,她黄山上海穿梭不停,热衷于自己的工作。在上海知青朋友的聚会上,常常能见到她的身影。

能明显感到卫红开宾馆不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从事一项事业。卫红与知青一样,也有一个浓厚的黄山情结。

这次投宿,觉得宾馆设施和管理更加完善,性价比很高,是黄山团队下榻处的首选。

#5月6日

【谭家桥晨拍】 黄山茶林场就在谭家桥行政区域内。谭家桥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老区,对黄山知青来说,更是铭心刻骨。

在知青年代,生活艰困,饮食贫乏。即使偶尔有点小钱,在茶林场也买不到可食之物。清晰地记得,为了吃点油条,调调口味,就要去谭家桥。从场部到谭家桥,大约要走个把小时。

有人去谭家桥,就会托他买些食物,我家也会托人买油条,一买就是好几根。因此茶林场人买油条,一下子买几十根,上百根,不足为奇。

住在红木棉,清晨五、六点钟起床后,就出门呼吸山区的清新空气,观览自然风景,真是心旷神怡。

漫步在寂静的大道上,远离大城市的喧嚣。

狗狗也有点野趣。

此照是师徒俩,都是开车的司机。我们在清晨寂无人车的公路上,可以忘记交通规则,肆无忌惮。

三个人同时拍照,才拍成这张照片。

八连陈皓良和阿敏夫妻俩,虽都疾病缠身,但常会来黄山走走看看。禾子三十余年来,只来过黄山两次,两次都遇到他们。

谭家桥卖肉的旧地,现在还卖肉。

这里就是在谭家桥老街拍的风景。

看到桥了,古貎犹在。

桥上的三人是我们团队的。

看看他们是谁?

走到桥上留影。

和本次旅行同宿一室的徐正华合影。徐正华曾多年参与上海南浦、杨浦、徐浦三座大桥的建设和管理,见过各类桥无数,我发现他对谭家桥情有独钟,也许这也是各有千秋的缘故。

有山有水有桥有云。

玩水的是茶厂宋国平。

很有诗意的摄点,各种排列组合,各样造型晒逼。

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见到一辆弃用的拖拉机,禾子奋勇跃上,双王紧紧跟上。

正面,侧面,都有朋友偷拍。

不用怕,拉一把,就能上。

仨人来一张合影,这种照比聚会照有趣。

【场部走访】 在茶林场的南京路上,为双王照张相。

在路上,见到几位熟人,有元件厂张桂珍、张秀英的老妈,有老熊的女儿小熊等。

【刘浩德的“知青之家”】 “知青之家”是刘浩德卖茶叶的小店,位于茶林场南京路的醒目位置。现在正值春茶上市时节,是知青返场的高𡶶。因此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除买卖茶叶外,许多知青朋友会在这个充满书卷气的小店坐坐,喝茶聊天,还会在店门口拍照留念。场内老前辈张华忠等人也常来串门。

拍下一个小视频,刘浩德小店全貎一目了然。

【拜访王敦有】 张德意、吴玛丽夫妇和宋国平、孙佟珺夫妇分别去老前辈王敦友府上登门拜访。

【在老熊小店】 禾子、双王、宋小林等人在老前辈、前场运输队长老熊平日常常紧闭的小店喝茶叙旧。

【场办拍照留念】 场办公楼曾经是禾子工作过的地方,那里留下我的无数足迹和难忘记忆。现在此红楼是黄山市文物保护建筑。和昔日同事宋小林、顾肖熊等合影留念。

【德意、玛丽夫妇旧居】 1984-1985年,由于内人在上海交大学习进修,我一人在家做饭烧菜比较随便,玛丽夫妇常常会盛情邀请我去他们家吃饭。这次我和他们夫妻俩在旧地合影。说起蹭了几次饭,我随口说至少10次,玛丽反驳说,100次也不至。哈哈,看来我是忘恩之徒。

五十一中学朋友走访场部

场部风景

王慧瑛挤进宣传画中的人群中,表达不忘初心。

【为场外朋友拍照】

宋小林带队的五十一中同学。

章德祥带队的江南中学老师和同学。

这次团队财务主管是大炮岭的李建英,随队保健护士是前场职工医院的毛练文。这也是我拍的照片。

【三姐人家用午餐】 三姐人家餐厅老板三姐,久闻大名,这次经卫红介绍,认识真人。这家餐厅开业多年,有相当规模和经验。菜肴吃下来,觉得还对上海人的口味,尤其那个青色包着菜馅的饺子点心,第一次吃,一下子吃了两个,觉得好吃。

餐厅一角有扇门,出去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这里也是一个拍摄点。

【游览太平湖】 黄山茶林场在黄山设市之前,属太平县,身在黄山十年,太平县城去过,太平湖从来没有到过。尽管其名声不如千岛湖,但也不枉此游。

平凡兄是个太极高手,旅行期间,不忘天天打拳。让他和爱妻摆个功架,拍张照片。

几排空缸,一盏红灯,是亮点。

【欢迎老知青回家】 茶林场党委汤书记主持的欢迎座谈会,介绍茶林场的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欢迎知青们回娘家。

【城堡酒会】

参加酒会的茶林场老前辈。

与禾子合影的双人照有两张,前者是场职工医院赵博士,年初在上海见过;后者是场部电工罗师傅,四十多年未见,容貌依稀能辨。

【城堡夜景】

拍摄:禾子、慧瑛、雪妹等 文字:禾子 制作:禾子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4856 投诉
黄山知青组团游
本专集共有 8 篇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178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1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道听“图”说
图说您的故乡和他乡的故事,道长这厢有请。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禾子
创作 738 粉丝 330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