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牛志勇
广州古城墙,从中山纪念碑后边,折向西行,可见一段古城墙,逶迤伸展,隐没在丛林深处,共长约1100多米,断断续续,横跨越秀山。它是广州保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城墙,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鹧鸪天 • 古城墙》 大隐于市古城墙 百世千秋历沧桑 秦砖汉瓦修雉堞 唐柱宋斧划界桩 关锁钥,城屏障 巍峨高耸石敢当 当年雄风今犹在 古朴斑驳也风光
越秀山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仅存的一段古城墙。这段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

从大北门到镇海楼为西段,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为中段,从广州美术馆到小北门为东段,共1000余米。城墙上的雉堞敌楼等早已荡然无存,保存较完好的是镇海楼附近的一段,长达200米。

从山腰抬头仰望,还依稀可见巍峨高耸的城头上那锯齿状城碟和一块块红砂岩石镶嵌的斑驳的古城墙面。古城墙上芳草萋萋,如此苍凉凝重,给游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怀古凭吊的情怀。

如今古城墙上长满了苔藓和萋萋芳草,更特别的是那悠悠的古榕。由于古榕发达的根系,将城墙团团包住,好似从城墙上倾泻的瀑布(根瀑),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现存的城墙位于越秀山上。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朝广州三城合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

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以便在城墙上落”。

越秀山明朝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外,只剩下高度不等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已修缮复原,共长180米,雉堞严整,恢复旧观。 此遗址于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乃南中国重镇。曾发现有西汉时期的水关——护城河与城墙交叉处的过水口。可知,广州建城史,已有两千多年。

近几十年来的考古,陆续发现了宋代城墙、唐朝城墙的遗迹。尤其是1996-1998年,发现了东汉、东晋、南朝的城墙16米。让考古学家们惊叹的是,这几个朝代的城墙是叠加修建的,前后跨度500余年。

到清朝时,广州城墙长9700余米,宽约6米,高约7.6米。世界的近代化,使得城墙的防护意义大为减弱。坚船利炮一轰,城墙如纸。当然,比城墙更容易垮的,是爱新觉罗们的玻璃心。

宣统退位,清朝灭亡,城墙也成为现代化的障碍。诚如有人所言,以工商闻名的城市,喜欢拆掉城墙;以政治闻名的,则倾向于保墙。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港口之一,广州的城墙,在1918年也就是百年之前,即已拆得七零八落了。只余越秀山上残存一千多米的明朝古城墙。

从有文字记载的周秦算起,广州的筑城历史,大约可以依次分成这么几段:南武城(传说)、任嚣城、赵佗城、越城、番禺城、南城、子城、东西南瓮城、东城、西城、雁翅城、鸡翼城。

广州先把南面的城墙拆了,拆了南城墙,方便交通,以珠江水路为主的广州生意便红火起来。1918年以后,广州开展大规模市政建设,城墙被全部夷平了,利用城墙基开辟马路。

德军同学赠诗雅评 历经沧桑古城墙 诉说千载写凄凉 苦难中华多悲怆 任人宰割似无墙 雄鸡一唱东方亮 天翻地覆举刀枪 越秀大地慨而慷 人神同敬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