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晋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历史民居大多是古堡土房形式,鲜有晋中晋南那样的砖瓦深宅大院。而今天我们要探访的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杜庄乡的落阵营村却是个例外。 落阵营村位于山西晋北的大同城外东南方向25公里,桑干河与御河交汇之处。村庄的名称有个传说:古时候有一只受伤的凤凰飞临此地,曾在此停歇过一阵,故取名“落阵”; 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一个叫吕天平的汉子来到这里,传说此人系李自成的一个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这个村庄谋生。这个村子也因此得名——落阵营。 这个村庄本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却因为一个家族留存至今的晚清民居大院而非同寻常,也因此在2006年11月入选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于2017年被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7部门列入2016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这个非同寻常的民居大院就是吕家大院。吕家大院保存至今的房舍有102间,大院融合了云南、河南、天津的建筑风格,这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别具特色,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十一座大院之一。




根据相关记载,吕天平带着一营人马在落阵营村解甲归田,落脚谋生。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经过数代努力,逐渐发展。吕氏家族真正的兴起,应该从乾隆末年的吕庆说起,此人勤劳吃苦,精明能干,又精通诗书。他有三个儿子,取名维仁、维礼、维信,吕氏家业到了这一代人手里有了相当的发展。弟兄仨共生了七个男孩。除老六吕瑭步入政界,其余六人都涉猎商业,其中吕宝是吕家崛起的关键人物。。他虽然从父辈手里继承了不少土地,却没有被土地束缚住手脚。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经营油坊上,由于管理得法,经营有方,吕家油坊很快就发展成为大同地区食用油的名牌产品。据说吕家油坊门前常年车水马龙,购货者络绎不绝。随着财力的增加,吕家在几十年内先后买下了晋蒙两地的许多油坊,几乎垄断了北方的食用油市场。后来家人还将生意扩展到了天津,在天津的商号叫"庆云祥"。而老六吕瑭,则饱读诗书,一举成名。于道光二十四(1844)年授刑部主事,历任云南孔阳州知州、盐大使、云南总督等职,特任河南大府诰授三品,封忠义大夫 。其子吕绅春为清末进士,步入仕途后亦官亦商,后经李鸿章所荐出任清朝财政大臣。 生意兴隆,官运亨通,自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吕家大院开始兴建。(还有传说,吕家大院是由慈禧太后拔专款兴建,似不太靠谱) ,大院位于落阵营村西的一道巷,人称“庆字巷”(因祖先叫吕庆,当时买卖商号叫“庆云祥”)。 吕家大院共有院落九处,房屋150多间,建筑面积占地约为40亩。保存至今的房舍有102间,大院融合了云南、河南、天津的建筑风格,这在北方民居建筑中别具特色,其中路北主院有六处,完全是砖瓦结构,院落之间相互串通,该院落设计图纸式样由专人从天津取回,为仿皇宫院的四合院结构,主院落为三进三出式,前有门厅,中间有过道厅,后为正厅,结构严谨,布局大方。门楼前立有下马石、上马石、旗杆立座、门楼下的鼓石,尤其是门廊内的彩绘,匠心独具,栩栩如生。大门上悬挂着牌匾“大天及第”“进士”等(现己损坏)。大院的主体工程花费了约13年的时间修造完成,建筑规模十分的宏大,从现存的一些建筑就可以想象得出当时吕家大院的气势。




其建筑艺术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照壁和木雕、砖雕和石雕方面。大院的照壁雕刻内容丰常丰富,现存的几面砖雕照壁,如:"喜报三元图"和"桃园三结义"构图复杂,制作精美;其中"喜报三元图"描绘的是三位书生等待大考张榜的情景,画壁上的人物塑像、梧桐树、喜鹊等均为烧制而成的立体图型,情态活灵活现,上面题有"碧桐茂蔚荫高轩,又见凌晨喜鹊喧,借问仙禽何所报,祯祥早以兆三元"的诗句。经查,这是主人于光绪六年(1881)题写的。






在大院内,木雕随处可见,其建筑年代正是民居木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梁坊等主要构架和撑木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的天花、门窗上的木雕,都有艺术精品。照壁额头上的仿木斗拱非常讲究,精雕细刻,内容繁复,无论是吉祥动物、花卉图案,都刻画得庄重而逼真。




院内的石雕、砖雕较多,艺术精美,立于门口处的鼓石同样精雕细刻,内容毫不雷同,画面内容有花卉,有人物,极有立体感。大院内彩绘也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主,都是典型的清代文人画,意境深远,诗意盎然。




置身吕家大院之中,抚今追昔,吕氏家庭当年创造的辉煌早已尘封在历史的深处。韶光流逝,风雨无情,部分宅院已野草丛生,不少房屋几近 倾颓。但每一扇木门,每一块影壁,每一幅壁画,以及门楼前的上马石、旗杆立座,门楼下的鼓石,门廊内的彩绘,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文明烙印,保留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每一件都堪称珍贵的艺术品。



吕家大院以经商起家,但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其中以"大天及第""进士""笃志诗书"等牌匾和"报喜三元图"即可窥其一斑。西院的一幅照壁上刻有"荆树开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的对联。作为大院主人教育子孙,读书做官的座右铭。 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吕家有多人步入仕途而一举成名。除了前文所述吕瑭吕生春父子外,;据记载从吕家大院走出的人才历代辈出,科举考试中进士、贡士者就有十余人,以及若干的举人、秀才;解放后,考中大学、研究生者更是不胜枚举。抗战时从吕家大院走出去的热血青年吕明诰,成为开国少将,担任兰州军区副政委;还有《新星》《龙年档案》电视剧的原型、以改革闻名的原山西长治市委书记,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这些都是吕家大院的佼佼者。吕家族谱共有三本,已经编至第十二代。



吕家大院不仅仅是一座民宅大院,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它凝聚着美学、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多重艺术,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它映衬出一部兴衰消长的家族演变史和社会演变史。村中的吕家后裔,随着历史变迁形成了好几户人家混居一个院子的情况,尤其是受到空间、采光、通风、排污、修缮等影响,相邻间居住多有不便,许多条件好点的人家渐渐搬离,在村中另择地盖房,逐渐的,不少大院院门空锁,失去了居住功能的屋子得不到修缮和保护,老化破败日甚。如今,大院虽然细节精美,气象犹存,但面对眼前梁架木料糟朽、木窗敝旧的状况,观者充满担忧:这些老房子还能支撑多久?












幸运的是,随着保护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的日渐浓厚,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吕家大院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已经起步。院落的修缮和道路的整修正在进行。不久的将来,吕家大院的昔日风采会重新展现,使落阵营村成为传统古村落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赢得新的发展。




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