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堂堂的北宋皇家陵墓会散落在乡间田野之中,四月初是春风浩荡的季节,柳树迎风摇曳着纤细嫩绿的枝条,桃树按捺不住地绽放出满枝浅粉色的花朵,但是这些美景丝毫掩盖不了宋陵的荒凉。
河南的巩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河洛文化的源头。巩义南有嵩山,北有邙山、黄河,东有侯山,西有险关黑石,可谓是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巩义就因此而得名。又因地扼古都洛阳,素有“东都锁钥”之称,北宋皇陵就建在这里,包拯、寇准、杨六郎等忠臣良将也长眠于此。
北宋有九个皇帝,除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人掠走死于漠北之外,其余七个皇帝均葬在巩义,再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的陵墓也由开封迁到此地,所以人们称“七帝八陵”。分别为:宣祖赵宏殷的永安陵、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真宗赵恒的永定陵、仁宗赵帧的永昭陵、英宗赵曙的永厚陵、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哲宗赵煦的永泰陵。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每个陵墓的规模和建制相似,所以只看了永裕陵和永昭陵。永裕陵位于芝田乡八陵村,周边被工厂和麦田包围着,放眼望去,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只剩下孤寂的石像千年如一日的守护着帝王的寝陵,尽管只是一个荒凉的坟丘,它们表现的仍是那么忠诚。地面的建筑已荡然无存,据说是元朝建立后,蒙古人怕宋代的遗民怀念先朝皇帝,就把宋陵的地上建筑全部烧毁。
洛水邙山饱废兴, 宋家幽寝閟鱼灯。 奉香不见临安使, 白日茫茫下七陵。 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的一首咏宋代皇陵绝句,写尽了北宋皇陵的悲凉,北宋的先帝们不仅见不到来奉香的使者,就连地宫里的宝物也被金人掠夺一空。就如同雅典被斯巴达打败是人类文明的悲剧一样,金人和蒙古人入侵宋朝同样是中国文明的转折点,在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野蛮注定要战胜文明,金人和蒙古人也注定会用残暴的手段做出一些突破文明底线的恶行。蒙古人把宋陵的地面建筑烧毁,而金人则盗取的是地下宝物,公元1127年3月,金兵攻下北宋都城开封,金兵不仅对开封大肆掠夺,并且对皇陵也进行了疯狂的洗劫,据记载,北宋的皇帝陵和皇后陵都遭到了严重的盗掘,哲宗的尸骨还被金兵抛于荒野。命运多舛的宋皇陵,一个富庶、文明的王朝,其皇陵却落得这么荒凉的局面,令人喟叹。


宋皇陵的不幸让人惋惜不已,现如今,能诠释它一代繁华的可能只有那些精美的石刻了。宋陵的石刻造型生动、刚健、浑厚、技法娴熟流畅,细腻传神。“东陵狮子西陵象,滹沱陵上好石羊”,专家认为永熙陵的石羊、永泰陵的石象和永裕陵的石狮造型和雕工最为精美。
石雕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华表,又叫望柱,望柱在原始社会是人们用来识别道路的,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就把它置于帝王皇宫或陵墓前,成了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宋陵的望柱呈八角形,象征四面八方,其顶部是莲蕊,底部是莲座,中部刻有龙纹。
接下来是象与训象人,象在宋代是皇家仪仗队的先导,虽然暗含江山稳固和万象更新的意思,但也没能让宋朝逃出朝代更替的命运。永裕陵的训象人已经被盗,只剩下大象。

象以后是瑞禽和神兽,瑞禽是宋陵石雕中的杰作,为其它朝代的帝陵所没有的。瑞禽俗称“马头凤”,一般指吉祥之鸟,宋陵的瑞禽翅膀似鹏,马头、龙颈、凤尾,有“鹏图”、“祥瑞”的喻意,比喻前程远大。瑞禽石刻以高山云雾为背景,瑞禽或屹立山巅,腾空俯冲而下,或振翼雄峙,展翅待飞,雕刻技巧非常精湛。


瑞兽雕刻的是一只叫甪(lǔ)端神兽,与麒麟相似,因头上一个角,所以也叫“独角兽”。据说甪端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象征明君圣主。

紧跟着瑞禽和瑞兽的是马和控马官,马和控马官也是仪仗队中不可或缺的,这是唐代沿袭下来的制度。马的后面是象征高贵和尊严的虎以及象征乖巧与吉祥的羊,羊同时也是祭祀品,自汉晋以来帝陵之前常置石虎、石羊为祛邪之用。


羊的后面是藩使,共三对,是参加皇帝葬礼少数民族的代表,他们手捧的宝物各不相同,帝陵前雕刻藩使,始见于唐朝,是中原王朝同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联系的反映。藩使的后面靠近陵墓的方向,是武将文官,文官靠近陵墓,武将紧随其后,象征宫廷百官朝仪,文官在前武官在后反映了宋代的官制。再往后,陵墓宫城门外站着的是头戴盔甲,手持斧钺的镇陵将军,镇陵将军后面是看守陵墓宫城的狮子。





驱车离开永裕陵时,再次回望,麦地、垃圾、工厂,多少荣华富贵都掩于尘土中……。“贤愚千载知是谁,满眼篷蒿共一丘”,古今往来皆是如此。
永昭陵因为是在巩义市区,所以被选为第一个勘查的帝陵,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就是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的那个太子。现在永昭陵的地面建筑是根据考古发掘,按原样进行恢复的,这也是宋陵“七帝八陵”中唯一一个复原的。复原了的永昭陵地面建筑除了石刻以外,还有两座鹊台、两座乳台 、宫城、陵台和地宫,鹊台是第一道门,东西两侧是华丽的楼阁,鹊台的鹊,据说有喜鹊登枝的含义。第二道门乳台整体为三出阙状,象征着皇家等级。走过第二道门,便是神道,走在长长的神道上,细心的人会发现整个皇陵是南高北低,具有最崇高地位的陵台处在陵区的最低处,在这里瞻仰皇陵,丝毫没有皇帝高高在上的感觉,皇帝几乎躺在人们的脚下,这和历代皇帝的埋葬方式完全不同。宋陵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选择?好奇心驱使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在唐宋时期,流行“五音姓利”的风水理论,就是人们姓氏的读音对应着工、商、角、徵、羽五音,宋代皇帝的赵姓属于角音,角音不仅要求在都城的西方选阴宅,而且陵地也要求“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所以宋代的皇陵都南高北低,形成了倒仰的形式。并且巩义面对嵩山,背依黄河,也符合角音“山之北、水之南”的风水要求。


然而,巩义的绝好风水,却没有护佑住大宋的帝业以及他们的皇陵,宋朝是一个有太多奢华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有数不清的繁华,但是美的东西好像都注定不会太圆满,这似乎成了一个悖运。 国家诸陵陷河北, 盗发室衣斧陵木。 或言陵下往来人, 夜闻翁仲草间哭。 何年却遣朝陵官, 含桃璀粲登金槃。 八陵有可朝之路,中原有可复之机,志士们总念念不忘祖宗的寝陵还陷在贼窟,“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这是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呐喊,希望南宋君主能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但是南宋的皇帝,为了苟安,守着江南半壁,天天歌舞升平,不思祸患,只图安乐,不去讨伐金国,收复故土。因此,纵然有岳飞的怒发冲冠、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文天祥的丹心汗青,陆游的王师北定,都挽救不了宋朝,宋陵那些孤独的石雕,写尽了国破家亡,在这里,家国天下都幻化成一个个石雕,诠释着那个苍凉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