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新汉诗 《二十四节气》(全)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节气之1一立春》 — 祝 飞 — [题记]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春之歌 大合唱 枝头嫩芽 捎来暗香 名即诗意浓 承载新理想 舒展生命激情 万物竞相生长 婀娜身姿缤纷舞 勃勃生机欣绿浪 春雨潇 幼苗壮 莺歌燕舞百花放!

《24节气之2一雨水》 一 祝 飞 一 [题记]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这时太阳黄经位于330°。 从雨水开始,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逐日增加,在中国黄河流域,气温逐渐回升到0℃左右,冰雪融化、降雨开始。因为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就是黄河流域一带,人们看到降水由雪变成了雨,因此给这节气取名“雨水”。 春雨中 鸿雁来 桃李含苞 樱花盛开 醉洗新芽动 香气荡尘埃 春风带着问候 春雨传递相爱 雨水随风潜入夜 柳丝含烟显静态 絮飞舞 亦纷彩 润物无声沁人怀!

《24节气之3一惊蛰》 — 祝 飞 — [题记]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古代分惊蛰为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至 春雷响 桃花盛开 黄鹂歌唱 潇潇染紫红 融融启梦想 绚丽多姿春色 滋润北国南疆 风调雨顺天渐暖 丰收更须耕种忙 蝶飞舞 送花香 万物生长好时光!

《24节气之4 —春分》 — 祝 飞 — [题记]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有着3000年的历史。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春分时 昼夜均 春苗破土 桃红柳青 和风润百卉 宜兰伴窗明 种下一地嫣红 大地换妆日新 春风雨微燕归来 柳叶似眉暗含情 春之歌 无穷韵 鸟语花香胜仙境!

《24节气之5—清明》 — 祝 飞 — [题记]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行 细雨流 祭拜祖先 九州哀愁 风拂白幡灰 鲜花祭品留 静默低头祈祷 祭祀传统悠久 细雨亦是苍天泪 春风杏花难忘忧 清明节 摆祭酒 人神对话天地游!

《24节气之6 — 谷雨》 — 祝 飞 — [题记]今日乃二十四节气之六——谷雨,过了谷雨,即是初夏了。各地风俗各异:陕西有清明祭黄帝,谷雨祀仓颉之传统,西北有洗澡消灾避祸之习俗。在盐城,有谷雨前后三天去便仓观赏枯技牡丹之传统。总之,谷雨是春季的结束,故又是强调养生的时节。 赏国花 品茗茶 食完香椿 轻装度夏 调理需恬淡 春日别宅家 祭祀文祖仓颉 汉代流传天下 议今论古谷雨节 先人智慧古今夸 阳光媚 润芳华 阅尽人间四月花!

《24节气之7—立夏》 — 祝 飞 — [题记] 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农历的立夏。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在古代,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 别春光 迎夏阳 落英缤纷 繁茂万象 春意渐消退 立夏日见长 农田满目青翠 园林雨过杏黄 笑对流水花落去 绿树荫浓好乘凉 采桑葚 蝉鸣响 清风竹摇送荷香!

《24节气之8 —小满》 — 祝 飞 — [题记]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今小满 夏意浓 小得盈满 大道相通 花看半开时 酒饮微醉中 满招损谦受益 勤致富懒挨穷 最好人生是小满 幸福生活需忙种 平常心 乃轻松 人生留白自从容!

《24节气之9—芒种》 — 祝 飞 — [题记]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挥汗忙 麦入仓 秋播春种 夏收金黄 麦熟人欢乐 祈盼福绵长 时令又到芒种 开窗摇扇纳凉 清风徐徐飘麦香 树上蝉鸣蛙高唱 祝福小 心舒畅 如意吉祥送健康!

《24节气之10—夏至》 — 祝 飞 — [题记]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香汗淋 热娇阳 夏日高温 炎热难挡 蛙鸣蝶纷飞 蝉噪赛歌忙 绵绵细雨无期 读书乐曲欣赏 常吹空调身欠安 惟有心静自然凉 避酷暑 品茶香 诗情画意心花放!

《24节气之11—小暑》 — 祝 飞 — [题记]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 小暑至 气温升 青蝉饮露 蟋蟀放声 荷风送香气 幽静宜养身 白日艳阳似火 傍晚红霞蒸腾 清淡米粥度酷暑 翻阅诗书悠闲人 儒雅颂 心怀仁 百病祛除抖精神!

《24节气之12一大暑》 — 祝 飞 — [题记]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至 荷香浓 骄阳似火 尤如蒸笼 暑伏天虽热 我有广寒宫 心静与书同醉 闲坐竹林迎风 手谈品茗雅致事 忘却酷暑老顽童 心自静 乃清风 度夏适意在其中!

《24节气之13—立秋》 — 祝 飞 — [题记]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秋似酒 味醇厚 金色季节 喜盼丰收 秋风扫黄叶 炎热到尽头 静听秋语秋韵 心灵升华漫游 四季更替替规律 生命轮回何须愁 莲藕壮 蝉鸣休 我道天凉好个秋!

《24节气之14—处暑》 — 祝 飞 — [题记]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炎热退 秋显威 季节交替 岁月轮回 风卷残叶落 蝉鸣声渐微 晴空万里云 秋景秋意最美 处暑时节天渐凉 枫叶染红诱人醉 稻花香 牛羊肥 清凉心境思绪飞!

《24节气之15—白露》 — 祝 飞 — [题记]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蒹葭苍 秋已凉 白露为霜 祝您健康 遥望白云处 秋高气更爽 霜落枫叶染红 风吹金桂飘香 一夜秋雨渐寒意 天凉别忘添衣裳 秋韵浓 情绽放 所谓伊人在何方?

《24节气之16—秋分》 — 祝 飞 — 【题记】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秋分早晨见诸多微友写秋分,都写得很好。今年若干节气我也曾跟风写了几句,加之九月以来,写了数首秋的题材,秋分本不打算再说什么。然午间与二友人小聚,回来路上所见所感,也就再说几句《秋分》吧? 菊怒放 丹桂香 昼夜平分 金风送爽 落叶随风飘 草木皆染黄 秋雨丝丝润肺 秋风阵阵微凉 每临佳节思亲友 不忘嘱咐添衣裳 秋分至 胜春光 诗意季节韵悠扬!

《24节气之17—寒露》 — 祝 飞 — [题记]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芙蓉冷 寒露现 苇草飘摇 白鹭蹁跹 秋菊傲霜开 满月举头见 天苍苍兮霜重 风萧萧兮蟹鲜 片片枫叶染红妆 朵朵菊花展新颜 秋意浓 南飞雁 秋后犹有彩云天!

《24节气之18—霜降》 — 祝 飞 — [题记]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 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 霜降至 气温降 快乐不减 好事成双 开心伴你行 问候增热量 短信关怀有限 朋友情意无疆 烦恼溜走开口笑 幸福如意呈凤祥 玉壶觞 心欢畅 美梦成真身心爽!

《24节气之19—立冬》 — 祝 飞 — [题记]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秋远去 冬已近 芳草化薪 蛰虫休眠 万物始收藏 北风悄声临 防寒气增衣衫 大地冻水凝冰 迎冬接福须静养 去湿补阳多睡眠 酿黄酒 祈安宁 浪漫冬日好心情!

《24节气之20—小雪》 — 祝 飞 — [题记]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小雪来 寒冬到 雪花飘舞 北风呼啸 送一句问侯 祝一声安好 祈愿身体健康. 没病没灾美妙 心情愉悦笑常开 家庭美满无烦恼 气温低 裹棉袄 坚持锻练别感冒!

《24节气之21—大雪》 — 祝 飞 — [题记]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来 极寒到 漫天飞舞 北风呼啸 临窗赏美景 似絮雪轻飘 不畏天气极寒 雪地欢乐有笑 天寒地冻裹银装 玉树琼花亦窈窕 凛冽中 倍寂寥 独有红梅凌空傲!

《24节气之22一冬至》 — 祝 飞 — [题记]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北风吹 百花残 紫露凝香 落雪听禅 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数九微阳惬意 独坐静沐心闲 琴棋书画冶情操 诗酒花茶性怡然 惜日短 长夜寒 梅枝含春梦故园

《24节气之23一小寒》 — 祝 飞 — [题记] 小寒节气,下午1点14分交节,太阳到达黄经285°。按古代以北斗星判断节气的方法,斗指戊为小寒。古人认为冷气积久为寒,寒冷程度未至极点,故称小寒,它是夏历的十二月节。 风呼萧 冬意闹 雪花纷飞 极寒来到 大地似冰窖 小寒如冰雕 强冷空气常来 胜过大寒寒潮 年关将至盼团圆 万里冰封难阻挠 梅竞放 盼春早 踏雪寻梅更逍遥!

《24节气之24—大寒》 — 祝 飞 — [题记]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岁未节 逢大寒 除旧布新 扬长避短 黄经三百度 大寒四九天 瑞雪如约而至 期盼立春轮还 祈求来年风雨顺 碧水青山天更蓝 心舒坦 人平安 家和业兴人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