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黄土漫漫风沙满天的马特马他,大巴调转方向一路向北直奔艾尔杰姆,沿着海岸线,车窗外的景色变得色彩丰富而迷人,蔚蓝的地中海与一片片绿色的橄榄树林,以及掩映在树丛中的白色与黄色外观的别墅,不断地从我们眼前掠过。
艾尔杰姆现在只是一座两万余人的小镇,但在古罗马时期,这里是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重镇,留下许多古罗马时期的遗址,而斗兽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今天的艾尔杰姆作为旅游城市是不够格的,但因有斗兽场的存在而闻名于世。


艾尔杰姆有马赛克博物馆,马赛克装饰画在古罗马得以快速发展而达到其顶峰,被称为“不褪色的油画”,马赛克拼画师的地位与收入都很高,今天的突尼斯保存有最多的古罗马时期的马赛克壁画,故也被称为“马赛克”之国。

古罗马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站在希腊文明的肩膀上,罗马帝国内治外攻开疆拓土,将地中海纳入帝国的内海,其版图一直延伸到中东的叙利亚,自然北非的突尼斯也被收入囊中。


古罗马的城市,中心广场公共浴场及竞技场场是必不可少的,艾尔杰姆斗兽场便是这样一座气势恢宏、雄壮巍峨、构造完美、宽阔高大、工艺精美的伟大建筑。当然这一切是在成千上万奴隶的累累尸骨上建成的;建成后的斗兽场继续用奴隶的鲜血供荒淫无耻穷奢极侈的统治者与帝国的市民娱乐与享受。
斗兽场长约150米、宽约124米,周长457米。由几万块长约1米、宽约70厘米、高约50厘米的石头垒筑而成,可容纳四万多观众;杰姆本地并不生产巨石,所有的石块均需从上百公里外开采运输,工程量的巨大与难度可想而知。




从斗兽场正门进入,中央场地的下面有走廊与一间间的小屋,这里是关押角斗士的地方;逼仄阴森的空间与斗兽场呈斜坡状向上伸展的观众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其实也是奴隶与奴隶主两个阶级间的巨大反差。





在古代统治者寻欢作乐方面,没有比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更狂热的了,每逢竞技庆典节日的斗兽场,上午是人兽搏斗,中午是集体处决,下午是角斗士对决。其中,又以人兽搏斗最为“壮观”和惨烈。罗马人最喜爱的娱乐就是对血淋淋的角斗场面作壁上观,大批的角斗士被驱赶上场,或相互残杀,或与野兽肉搏,嗜血的贵族奴隶主与市民则在角斗士的流血牺牲中获得一种野蛮的快感。从地牢被解压到场地中央的奴隶面对猛兽只有两种存在方式,要么生存要么死亡,而无论选择哪一个,都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生命瞬间消失,壮烈顷刻形成;偶尔会有角斗士在人兽搏斗中获胜,被众人抬到水池洗去血污扶上大马,穿过凯旋门而成为英雄。




斗兽场高36米分三层,各层的立柱分别为多立克型、爱奥尼型及科林斯型,建造者以此在向古希腊文明致敬。每层的拱廊相连共建有500个门,方便观众就近快速进入与散场时的快速散退,其结构非常合理,以至于现代运动场的设计理念也一直延用于此。


举办血腥的人兽搏斗表演,是为了满足一代又一代罗马帝国皇帝教育训练出更多勇敢地面对死亡、效忠帝国的将士,还可以把观赏血腥搏斗作为下层民众渲泄暴力的渠道,转移他们对帝国的不满,以减少对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威胁。但残暴与血腥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暴力文化的长期浸淫使得罗马帝国初期所提倡的勇敢、公平、诚实、正直等品质,在罗马民众中荡然无存,庞大的帝国遂摇摇欲坠最终急速灭亡。





拾阶而上,在廊柱与门洞中穿行,抚摸着被风雨侵蚀已经残缺了的巨石,仿佛还能触摸到一千多年前的温度;圆柱上的雕刻与镶嵌艺术品,还是那样得精美典雅栩栩如生,让今天的我们依旧惊叹不已;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艾尔•杰姆斗兽场,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斗兽场,被西方名人称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在阶梯式看台的高处一隅坐下,静静地俯瞰场中央,眼前浮现出竞技场上人兽搏斗、鲜血淋淋、血肉模糊的惨烈画面,看台上观众群情亢奋、血脉贲张、如痴如醉的疯狂举止;耳旁好似响起了号角声和震耳欲聋排山倒海般的狂呼声,将野兽的吼叫与角斗士绝望的惨叫声淹没……凝视曾经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竞技场,这分明就是一张血盆大口,绞杀并吞噬着密密麻麻毫无抵抗力的奴隶。

离开吉姆回望斗兽场,苍茫的天色中更显其巍峨的身驱,悲壮而怆然。圣徒比德曾说:“斗兽场站立,罗马就站立;斗兽场倒下,罗马也倒下”。罗马已经倒下一千多年了,而斗兽场依然矗立,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相距遥远的我们也可以穿越千年风云变幻,探秘斗兽场的前世今生。

现在的吉姆斗兽场经常举办音乐会,用和平替代残暴,用宁静更换疯狂,用乐曲洗刷喋血,用歌声荡涤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