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您画了一只鸡‖悼念父亲仙逝30周年
2018-3-28临终前,您画了一只鸡 ※悼念父亲仙逝30周年※ 一年一度清明节,万般思念悼亲人。 今天,我和夫人又要去为仙逝的双方父母扫墓了。 今年恰逢父亲去世30周年,所以除了面祭,我还想写篇短文笔祭。 1988年9月9日,正在美国紧张验收进口设备的我,突然收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在万分悲伤之余恨不得马上飞回家再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 因为就在几天前,当我在父亲病榻前犹豫着要不要取消美国出差时,父亲挥挥手说:我没事的,你放心去吧,工作重要。当时连医生也认为父亲病况比较稳定,我才踏上了赴美之路。想不到从此阴阳两别,连父亲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想起来,至今深深内疚和遗憾。 可以说,我父亲是典型的中国老一代知识份子。他精通英、德、俄三国外语,又是新中国第一代纺织机械专家,一生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他不仅设计了很多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纺织专用机械,回到家里还不停下手中的笔。写字台上那块零号绘图板常常一直灯火通明直到深夜。 他用业余时间翻译了德、英和当时苏联的不少专门技术书籍,向国内行业中进行推广。 他还兼职当了企业职大的教师,那时家里常常坐满他的学生,这些学生后来几乎都成了工厂的技术骨干。 但是,他又有知识份子的傲骨,不会奉承拍马,对下属的工作要求十分严厉。为此,在文革中首当其冲,给怀恨在心的某些人以造反派名义抄家和关入地下牢房,连家里睡觉的床甚至珍贵的家庭相册全部抄光,害得我失去了童年少年时代的全部照片,还有深深印在脑海里的那张父母亲的彩色结婚照。 同时被抄走的还有父亲那台爱不释手的老胶木唱片留声机,从留声机中每晚传出的美妙古典音乐至今还回旋在我耳边。 尽管如此,文革后他仍以中国知识份子的赤诚之心,无怨无悔地每天挤三部公交车,往返于长阳路家与凯旋路工厂之间,经常在公交车上睡过了头,回到家已经晚上8点以后。 如今,当我有幸周游世界时,常常会唏嘘父亲,唏嘘他的生不逢时。一个精通多国语言的高级知识份子,在当时的环境中,竟连一次国门都没有跨出过。 我清晰地记得,当父亲患脑部胶质瘤住院开刀后回家暂住期间,当时已经属于生命的最后期。父亲已经不会说话,连用手写字也异常困难。 有一天,他用笔在纸上想写字表达些什么,但始终颤抖着写不出来,最后他画了一个图形。我们仔细辨认,才发现这是一只鸡啊。原来,父亲临终前,最想的竟只是吃只鸡。 写到这里,直至今天我还会泪流满面,责怪自己当时还不当会事,现在越想越不是滋味。 一位毕生奉献祖国的老知识份子,竟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好日子! 在笔祭父亲大人的这篇短文中,我告诫自己,也要告诚自己的儿孙们,我们大家不仅要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好日子,更要记住祖辈们曾经有过的苦日子。这种苦日子,是决不允许它重来的。 或许某一天,我会下决心,详细写下父辈和我,我们在和平年代同样跌宕起伏的一段真实历史。 父亲大人,您在天堂可好? 您和母亲在天上, 我们儿女在地上仰望……
由于文革中抄家,几乎失去了所有父母的老照片,将仅存的几张用胶片拍的旧照片翻拍后附在后面,以作记念。 父亲大人,您一定不会忘记这些温馨的旧时光。 在我记忆里,不要说国外,就连国内您也很少旅游。 您老是说,没时间,没时间。 在我记忆里,您唯一去过的北京和广州,还都是不住旅馆,住在北京阿咪表姐和广州阿姨家中。 广州的照片找不到了,这张您和母亲登长城的照片弥足珍贵。
这二张是妹妹保存的父母亲的照片,第一张应该是父母亲结婚不久,第二张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初。


这张您和母亲在上海老屋~你们从来到上海一直到去世没有搬过家的老屋,还有身后这张您自己改造的书桌,也是一用几十年呵。

唯一找到的这张全家福,是五十年代的旧照片。那时,您和妈妈多么年轻,四个孩子多么天真可爱。 团团围着您俩,孩子们就好象星星依恋着太阳和月亮。

1973年春节,三个都被赶到乡下去的男孩,纷纷回到家里过年,从皖南山区,从贵州大山里,从祖国最北边的延边农村。 您亲手写下了笔迹,将时光定格在1973年春节。

回城了,要成家了,没有婚房,您和母亲让出了自己的卧室,自己却睡到了外间,和妹妹挤在一起。 但是,您看到长孙出世了,您笑得多么欢畅,因为你看到了新的希望。 可惜你只看到丁丁上小学,而现在孙女已经长成了168的婷婷少女。


不仅是清明,我们时刻在向天上仰望, 因为您和母亲在天堂。


写于清明前夕 2018.3.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