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2018-3-12扬州像一位妙龄少女,轻柔娴静,飘逸温婉,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念念不忘。三月,当扬州柳绿桃红,我乘一缕春风,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忍心惊醒她的千年的陈梦,穿过她的烟雨蒙蒙,掠过她的袅袅婷婷……
摄影/诗文/制作:站起来的水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城市之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历史上,扬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是由隋唐以来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并与大运河水源相通。清钱塘诗人汪沆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故称瘦西湖。清代盐商出资疏浚,并在岸上兴建亭台楼阁,康乾时期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二十四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重修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霓虹卧波。







五亭桥,位于扬州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始建于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又叫莲花桥。桥形“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又有北方之雄,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






妩媚的春柳 婉约着瘦西湖岸 心情随着迎春花盛开 时光尽情地舒展 深埋内心的诗句 被一层碧波 墨染 玉人吹箫何处 亭台之上 蒹葭之间 伊人独倚栏杆 柳眉长愁 流云遮面 二十四桥如明月 写满如画流年






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





熙春台,矗立于瘦西湖西岸,与莲花桥遥遥相望。主楼南侧有湖石假山、复道和重檐亭,北侧则建曲廊与十字阁相连。相传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的地方。其宏伟的气势、精巧的结构,显示了扬州园林的无穷魅力。




扬州的雨,说下就下 雨,胀满了眼眶 模糊了湖上飘荡的游船 风,扬起了柳的长发 吹落了桃的粉瓣 拉长了心幕上的丝丝雨线 把长长的瘦西湖 朦胧成一个窈窕的身影 春天,到处寻找着怀抱 寻找着风雨的遮掩 而我,在风雨中 寻找涳濛的湖水里 一双炯炯的亮眼




轻轻漫步在瘦西湖畔,走在春风荡漾、氤氲迷离的小路上,仿佛穿越古扬州浩如烟海的唐诗宋韵,恣意勾画出江南水乡的意境,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天空舒卷飘逸,水面倒影旖旎,岸上杨柳依依,绿肥红瘦,龙舟、折扇、水袖、油纸伞构成了“烟花三月下扬州”古朴绮丽的画面,时而“细雨斜风湿翠翘”,春雨润湿了翠色的世界,也润透了美丽的心情。







春天在隋炀帝的长堤春柳里绿意盎然,在李白的三月烟花里飘渺空灵,在杜牧的玉人箫声里清音袅袅,在东坡的半壕春水里碧波荡漾,在姜夔的二十四桥边明丽芬芳……



我愿做一朵白云,飘飞在扬州纯净天空,即使化身为雨,也要滴滴落在瘦西湖清澈的湖面,让陶醉的心境荡起层层涟漪……





摄影/诗文/制作:站起来的水 2018年3月拍摄于江苏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