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吴逸松先生的新书所作的序 文/王佩平 吴逸松先生希望我能为他的新书《社会万象》写个序,有点为难,不是惜笔,只是觉得吴先生实在是应该请个更“腕”点的,以添分量,又觉得盛情难却,作为福建老乡,根扎福建,博在湖南,相识相交于精博,别样情缘,实在是不该推托的,只得奉旨提笔为之。 博在精英的福建老乡还真不少,注意了一下,多为闽西的,而我所处闽北的却少见,本着对精博的热爱,感觉福建的精博人都挺活跃的,都挺勤奋地耕耘于属于自己的那片空间,寄托神思,展现风采,联谊交友,博采众长,其乐融融,其情洽洽,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增添了许多情趣。 博客首先是个人魅力的展示空间,所谓“读其博,识其人”,实名制空间,大家都得把自己的博客特别地当回事,于是各有风采,各有特色,各自招蜂引蝶便是。走进吴先生的空间,就可感受其人之诚之勤,其艺之泛之精,其精彩之纷呈之多姿,吴先生在书法和篆刻上的造诣颇深,胡琴也拉得挺地道,其一曲视频博《赛马》的独奏,倒勾起我对插队时的往事回忆,《赛马》也是伴我行走在蹉跎岁月的,真是岁月如歌。注意到其空间有个挺雅的名,曰:“三余斋”,了了三字,书卷味就出来了,格调就出来了,细察之,原来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原来他人岁寒阴冷雨夜之余时,恰为其把玩技艺刻苦用功时,其勤勉之精神气可见。 其个人简介也挺有意思的,以七律诗自白:吾乃布衣白身家, 年近古稀休在家. 琴书刻写为所好, 自得其乐岂有他!嘿嘿,好一个“三余斋”中多才多艺且自得其乐的文人雅客形象跃然而出。人人追求老有所乐,但乐的水平不一般,乐的层次不一般,乐的境界不一般,读其博可知,吴先生算是做到了“琴诗书刻为伍,三余斋中写春秋”。 吴先生之诚之勤还体现在勤勉为文,诚心读博,勤勉交流,诚心留言,为博之美德在吴先生处得到深刻体现,吴先生的独到在于,以诗回和以诗交流,博友的博文都能被吴先生用一首小诗高度概括之,实属不易,这种回复方式虽有特色,却是要极认真研读他人博作才能做到的,不容易的是,吴先生一路坚持下来,终于收获了"读博杂谈诗选"逾千首,终于可以从中优选集结出书名曰《社会万象》了,集结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社会万象》涉及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至少可以给后人留下这一时代的一个横断面,让后人了解今天。另一方面的意义是,这愈千首回复诗,关键是,这千不只是一个数字,首先说明了吴先生精读了愈千篇精博博友的博作,汲取了他人多少精华呀?其次,所作的愈千首小诗,又温暖了多少博友的心,从而又转换为多少博的动力?我以为,仅此一项其诚之心可鉴,其勤之志可励,实在是应为我师的! 人生轮回,廉颇终有老时,境界的追求却无止境,别红尘嚣扰,入定文房四宝,丝竹声声入耳,四季清香缭绕,一曲“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从少年颂读到古稀,虽青春不再,然豪情不减,享用夕阳别样风光,采菊东篱,悠然南山,闲情雅趣佳人挚友尽收囊中,“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无须计较与思量,领取尔今现在。”如此境界,不亦悦乎?不亦仙乎? 谨以此祝吴先生及所有的博者在博的路上都能博出彩! 2012-3-18
原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