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摄影/红酒拉菲
踏古西行,如梦千秋
缘了汉张骞名垂青史的功绩,古丝绸之路逐渐发展繁盛起来,也因了张骞的功绩,敦煌莫高窟从此登上了人类的历史舞台!
敦煌:本意为’’盛大‘’ 莫高窟:‘’高起沙漠的洞窟‘’ 敦煌莫高窟,让人们会自然浮想到漫天的黄沙,苍凉的瀚海戈壁,浓郁的西域风情,曼妙的飞天,以及庄肃的古佛……………!
目前中国‘’敦煌,云岗,龙门和麦积山‘四大佛教石窟艺术中优以莫高窟为最!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紧侍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是古丝绸之路的圣地明珠, 是中原大地通往西域乃至欧洲的唯一陆路大通道。 是古印度,古希腊,波斯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经济、文化艺术和信仰荟萃交流的中心! 也是古代西域各民族集散的大舞台。 充满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古老的故事传说! 吸引着全球的视野漂洋过海,到达大漠戈壁,寻觅芳菲!
莫高窟的千佛洞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多彩的佛教艺术圣地,敦煌文明深厚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虔诚的信仰,被誉为沙漠中‘’艺术与信仰的精神绿洲‘’。我们也被莫高窟的精神世界吸引着,被敦煌灿烂文化和鼎鼎大名蛊惑着!
车日行千里,去往敦煌的高速公路,车辆实在少的让人咋舌!车行第三天,我们到达了河西走廊的文化圣地莫高窟大敦煌!

文化圣殿,人类敦煌
八个大字,精炼地彰显了敦煌不朽与辉煌的过往!尽管莫高窟的光芒已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但曾经沧海横流的辉煌依然触手可见。

夕阳西下,映入眼帘的是这一外型庞大时尚流线穹顶,色彩与沙漠戈壁浑然一体的,风格独特的,令人过目难忘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这就是第二天首先走进的千佛洞门户:大敦煌现代化的视听数字中心。
敦煌数字中心,用现代化的视听工具,诉说了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历史过往,并以恢宏壮阔,震撼人心的视听影像向游客描摹再现了了敦煌的不朽与传奇,让这座历史丰碑的古城莫高,至今风情万种,溢彩流光!


前世今生、《千年莫高》


从莫高窟的前世与来生中醒来,我们又转场进入球幕中心,欣赏观摩了千佛洞发掘,整理和加以保护的历史!

瑰宝艺术、《梦幻佛宫》
释迦牟尼的前世

2014年敦煌数字中心对外开放使用,彻底告别了莫高窟开放式的旅游格局!从此,每位到达敦煌莫高窟的游客,都必须在数字中心取得预约,并先后在数字影院和球幕影院观摩《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两部分别长达20分钟的影片,认识并欣赏敦煌文明的前世与今生和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最终才能够乘坐莫高窟转运车进入千佛洞景区!




设计独到,风格独特的数字大厅,非常具有感染力

人类敦煌,千年莫高

来自深圳的旅行团

西行的戈壁浩瀚无边 敦煌的小雨淅沥绵长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兴起提供了可靠的人文、地理信息。 佛教徒乐尊的到来又开起了佛化敦煌的崭新一叶!
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记载,僧侣乐尊云游,途经敦煌一地,见天际金光闪耀,如现万佛,遂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乐尊最先在此开凿的第一个洞窟是修行坐禅的禅窟。观止修行需要观佛礼佛,故而后来,陆续修建了许多作为礼敬供养的佛菩萨佛龛。佛教文化逐渐兴起并繁盛起来。及至当时的名门望族也相互比攀,均以开凿供养佛窟为时尚和荣耀,各地僧侣也慕名,纷至沓来! 从先秦十六国的北魏伊始,经过愈千年的营造至盛唐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艺术、和信仰的交流中心! 宋元之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西域战乱的频发,敦煌莫高窟这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逐渐陨落,终至烟消玉陨!

1524年,明朝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关闭嘉峪关,中断交通,使丝绸之路从此凋敝,大敦煌孤悬关外,倍受世人冷落,出现了洞窟屡遭破坏的景象。




1900年,晚清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让尘封千年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并震惊世界! 不幸的是当年的晚清政府正在战火中奄奄一息,摇摇欲坠!无暇顾及这些文化瑰宝

我们进入的,被编号为17的藏经洞位于主洞的甬道里。 莫高窟藏经洞其实非常地小,不过是三米见方的斗室。实为禅修的洞窟。 但这里边竟然保存了从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文书,史籍档案,文学历史,山川地图,艺术绘画,以及各种文字的手写本等文物50000余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不幸的是生不逢时,此时的晚清政府,正昏聩潦倒,自顾不暇,更是无暇顾及这些文化瑰宝!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鄂登堡纷纷组织考古探险,接踵而至,以各种手段,从道士王圆箓手中带走大量珍品文物,并流失海外! 至美国人华尔纳最甚,藏经洞此时已经被洗劫一空,华而纳便对敦煌壁画和佛像雕刻下手,盗取了不少洞窟珍品!



藏经洞封闭千年之久的原因,已经成为千古之迷。普遍的猜猜是:避难说!
莫高窟的僧侣为躲避战乱,而将大量佛卷,经书艺术等品藏此斗室洞窟封存以避祸害!封堵入口并在外面绘制了壁画,以掩人耳目!谁知这些僧侣,外出躲避战祸,前途叵测,一去不返!此洞便成为了千古之迷的密室!

王圆箓的到来,又一次彻底改变了莫高窟的命运,1900年,在清理凋敝的洞窟积沙时,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在斯坦因到来之前的七年中,道士对藏经的洞窟看护的还是挺严密!他曾多次上报当地官吏欲求加以保护而终究未果,在与斯坦因多次的交流后,斯坦因最终以玄奘信徒的身份,和以钱物赞助道士修缮洞窟的名誉博得道士允诺! 从此,藏经洞的大门为这些西方的探险家悄悄洞开,直至文物遗失殆尽!





高九层楼内的弥勒大佛

敦煌莫高窟目前遗留下来的洞窟共735个,有着彩绘壁画和塑像的洞窟为429窟!其余悉数被毁坏,文物遗失!

据导游解介绍:莫高窟的佛像造艺风格技艺,各个朝代并不尽相同,其中,优以盛唐时期的彩塑和壁画见长,为历史之最,其时的佛像,体态丰腴,典雅大方,色彩斑斓艳丽,造艺水平高超,堪称完美,为历史之最!






正在修缮中的佛窟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领探险队从新疆进入敦煌,拍摄了敦煌莫高窟被破坏前的照片,成为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极具震撼力!















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伯希和镜头记录下来的故事,确不能够领略到洞窟的今生
值得欣慰的是,莫高窟被列入人类文化遗产以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在不断的修缮和恢复发掘中,尽管每天对外开放的洞窟只有十几个,但通过数字影像《千年莫高》和球幕影院《梦幻佛宫》的深入展演,每位游客都会对人类莫高的沧海悲欢深怀敬意!





莫高窟第140洞窟外






不一样的深圳、不一般的敦煌





有一种回眸叫期盼,有一种回眸叫眷恋





以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为基础的塑像绘画!(图片出自网络)



山一程,水一程 踏古西行,如梦千秋

尽管鸣沙山、月牙泉和莫高窟可以遥遥相望,距离不足30公里,但我们还是没有安排鸣沙山月牙泉的行程,留一份想念,留一份怀念,留一屡眷恋!留一份大爱在心间!只为远去的敦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