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知木心先生是因为他的学生陈丹青,陈丹青,一个喜欢对着镜头叼着烟说话,还时不时夹带两句脏话的评论家,非常的酷,非常的犀利,痞气十足。但他的眼睛里又透射出真诚。陈丹青说自己不喜欢被冠以“公知”称号,他作为美术家不怎么谈论美术,大多是针对社会现象的话题,还有就是一遍遍提及他的老师木心,记得陈丹青说:“我出来面对公众,就是为了骗取那一点点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由于陈丹青的推荐一口气读完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素履之往》、《云雀叫了一整天》,整巧前些日子看到朴树在木心美术馆唱“送别”到几度哽咽的视频,就有了要来木心美术馆看看的冲动。
赶巧春节假期,安排好行程,计划乌镇走一遭,不为别的,只为心心念念的木心美术馆,这个乌镇唯一一个不带商业火焦气息的一角。
春节的乌镇烟雨蒙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间,夹杂了些许惊叹和疑惑——“诶,这还有个美术馆!”“木心是谁?”
是啊,木心是谁?

关于木心,有很多个标签,诗人、作家、文学家、画家...而他的一生,也远非一段话可以述尽。在我看来,他的字戳心,却不痛;他的话好似自我呢喃,也像敞开心和你对谈。他经历了恨,才愈发懂得书写爱。骨子里的单纯,是无论几次囚禁都无法磨灭的。

木心美术馆由陈丹青任馆长,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全馆建筑坐北朝南,以修长的、高度现代的极简造型,跨越乌镇元宝湖水面,与水中倒影相伴随,成为乌镇西栅一道宁静而清俊的风景线。

美术馆它由一个序厅、五个常设展厅、三个特展厅以及图书馆、视听室、咖啡厅及庭院组成,呈长条形错乱铺展开来,恰如木心先生对于美术馆的设想:“我的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盒子接一个盒子,每个盒子里放着不同的莫扎特的音乐,听着音乐从一个盒子到另一个盒子里去。”设计师冈本博认为,美术馆的设计灵感正来自木心先生构造空间的方法及其作品中的空间意识。“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许多想法构筑成一个更大的美术馆—这正是我从木心的艺术形式和美学中学到的东西。”

2011年,老人在谵妄中看了美术馆设计方案,喃喃地说:“风啊、水啊、一顶桥。”现在,狭长而简洁的美术馆,临水而立,这颇有意向化的评价堪称对木心美术馆最好的诠释。

整座美术馆对光线的使用都特别别致,光线作为建筑材料,可以让人在这宣泄的尘世中,隔离出一片净土,因为一座建筑爱上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建筑,都是幸运。

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名言,贝聿铭弟子设计的美术馆将光线与空间的结合体现的淋漓尽致。
序厅东北角落,模拟了木心的客厅。

若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地归真返璞。

文学是可爱的
生活是好玩的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负一层有一个大大的螺旋楼梯,楼梯贯穿两层楼通往地上一层。两层楼高的墙面布着一面大投影屏,播放着木心的采访纪录片。纪录片里,英伦范十足的老先生英姿飒爽,谈到文学侃侃而谈,作转印画时神采奕奕。尤为触动的是,80高龄的木心谈到他一生投身绘画和文学,未及考虑自己的个人生活和苦难,也没有想过自己的终老(木心一生未娶妻、无子嗣)。屏幕里蹒跚的背影不知是否说明“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乔伊斯说:“流亡是我的美学。”木心自称不如乔伊斯阔气,只敢说:“美学是我的流亡。”

陈列木心狱中手稿的展厅,感受到了设计师的用心,整个墙面的颜色更加深沉,更暗的光线及更强烈的幽闭空间,我站在这里许久,想起书中提到:先生在狱中向看守人要纸,要笔,然后画画,写作,对于狱中的生活先生说“有了纸,有了笔,就有了艺术”……
我想先生是用自己的方式,在克服那个时代。

记得陈丹青讲述:他同一票人到美国,见到木心,木心问他们的问题不是怎样画画,而是问他们读过某位作家的书没,他们说不知道。之后一连问了好几位作家,他们都说不知道。木心惊讶道“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人这一生中或许有会遇到可怕的事情,但最可怕的,我想是对自己的无知漠不关心。

馆内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生前纪录片,在试听室,只有我一个人,坐下静静看,想了想,从后排移到第一排,如此,先生讲话时,好像离他更近一点,晚年的先生已回到乌镇,依然衣着得体,在他的晚晴小筑,戴着帽子,围着围巾,讲他的文学,他的绘画,时而微笑,露出一排白净牙齿,言谈中不乏可爱与俏皮,其间伴有狡黠、戏谑的幽默感。


先生讲他一生沉浮起落,讲起在中国那个特殊时代,遭受无妄之灾,蒙冤入狱,“希望是自己形成的,我清楚自己会爬起来,我爬起来时妈妈已经不在了”讲到此时笑意收敛,陷入沉默。正如木心先生所说的“你让我毁灭,我不”,此时先生的眼神是如此的坚定……

馆内的墙面上错落着许多先生文学作品中的金句,散落在整个美术馆的句子,依旧让人感觉到语言的力量。


“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到处碰壁,可至今也还没能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快乐了。”

“我自得恶果,所以不必悲伤;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气要发,但说说俏皮话。”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清水泥建筑设计在灯光照射显得非常的典雅,走上这个楼梯,左边是阶梯图书馆、右边是尼采特展厅。

我宠爱那种书卷气中透出来的草莽气
草莽气中透出来的书卷气也使我惊醉

在美术馆最适合做的事就是放空,在阶梯式的冥想室里,欣赏着先生的作品,让人陶醉……

“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有些事情还没有做,另有些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或许应该换一个时节再来一趟木心美术馆:去看看樱花盛开或芦苇荡,再读一遍墙上的那些句子,“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高深莫测的,更多的是在和你谈心,谈感想,谈生命,不乏可爱与俏皮,还有幽默的哲学逻辑游戏,还带点儿从深沉中提炼出来的空灵。

从美术馆出来,久久不想离去,乌镇的意义对我就在于此,先生的身上有太多投射给我的东西,读先生的作品会点亮你,美,得体,有趣,豁达,是先生给我的力量,读木心,是读美,是读修养,是读风度,是读赤诚……

回来后我一遍遍地跟身边的朋友推荐木心先生,大抵是我说话方式略有浮夸吧,有时候人家会愣住了问我木心是谁?我有时候会滔滔不绝一堆话,各种喜欢的缘由,有时侯我也会哑口无言。不喜欢一个人倒是可以瞬间罗列出来一堆的理由,说出喜欢的理由却并不容易……

最后借用先生晚年所言:“不用考虑把我放在什么历史位置上,没有位置,只留痕迹,我无所师从,也无后继者,从不标榜”
对的东西,始终留给懂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