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假日,和家人来到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寻根问祖,追逐溯源。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位于周口店遗址南侧约500米,是展示遗址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8000余平方米,粗粝、刚毅的建筑外观源于“北京人”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石器。

馆藏文物7000多件,展出文物1000多件。博物馆设有临时展览、基本陈列和4D影院,涵盖了科普互动展项、模拟场景、纪念品销售、公共服务等内容。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60万年前的“北京人”、10万年前的“新洞人”、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序厅正面为龙骨山立体模型,展柜中摆放着周口店地区从4亿年前到1亿年前的各种岩石标本,反映了该炮区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过程。

周口店最早发现,是瑞典科学家安特生于1918年发现的。1921年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发现了周口店第l地点,同年发现了周口店第2地点。1927年步达生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年是周口店正式遗址开始发掘。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周口店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探寻“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吗?她从哪儿来?又去向何方?人类寻找“自我”的永恒动力和周口店遗址蕴藏的宝藏,将继续续写着“北京人”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