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2月4日 2018

织机街133号的故事(26)  我们院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图文:阿信)

— 原创 —

1980年,何伯妈家买了一台9吋黑白电视机。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黑白电视机开始走进老百姓家。那时的电视机,萤光屏是外凸曲面的,尺寸不大,以12吋、9吋居多,长方形或正方形 ,按键也不多,开关多是伸缩式,它还有调节音量的功能。那时没有有线电视,电视机接收节目信号靠自带天线。只有中央和各省办有电视台,且只有一套节目。买电视机,一度还凭分配券。不过,那个时候人们普通收入不高,能买得起的为数不多。

当年的黑白电视机。

何伯妈家买了电视机,这可是院内院外的大喜事。吃过晚饭,不少人来到她家门口,等着看电视新闻和节目。院子里的老人、小孩就是通过这个电视机第一次看到了长沙以外的世界。

耕耘圃巷是织机街的一条小巷,至今仍存在。

电视机通过自带天线接收节目,本来就存在信号不稳定问题。再加上我们国家才开始生产电视机,质量也不是很好,所以电视机使用时经常出现干扰信号波线。

小赢洲巷2号。当年小赢洲巷通过一麻石梯与织机街相连。

每当何伯妈家电视机出现从上往下滚动的干扰波线,毛细(何伯妈四儿子)就跑到我家关灯。我家与他家紧邻,那时家家户户都用带整流器的日光灯。毛细认为是我们家的整流器产生的电波磁场给他家电视机带来了干扰,才产生干扰波线。如果是有客人来了,他给客人展示电视机,就要向客人表明他家的电视机质量好,出现干扰波线不是电视机本身的质量原因。不知他的分析对不对,每次他关了我家灯后,电视机多数时候的确消失了干扰波线,或程度减轻。但有时干扰波线并没有消失,依旧从上到下翻走。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毛细也蛮尴尬。

特别法庭审判画面。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电视台播放特别法庭对“四人帮”的审判。这在当时是大新闻。那段时间,人们纷纷找有电视机的单位或家里去看。何伯妈家这台电视机是我们院唯一一台电视机,院里的人自然都集中到她家收看。1981年年初,我读大二放寒假回家,正赶上电视台播放审判新闻。1月25日宣判那天,何伯妈很热情,主动邀请院子里的人来她家收看。她早早把登子摆好,还从我家借去了几条登子。那天,我们从这台黑白电视机上,看到林彪、“四人帮”集团成员一个一个被押上审判台,接受对他们的宣判。

影片中,栗原小卷饰演的女调查员圭子。

大概在1980年的时候,电视台播放了日本电影《望乡》。毛细很神秘地邀我到他家看了这部电影。《望乡》通过研究亚洲女性史的圭子对当年被卖身海外的南洋姐苦难史的调查,展现了贫苦农民出身的阿崎婆的悲惨人生。阿崎婆在明治四十年被骗卖到南洋当妓女,她在那里备受凌辱与辛酸,好不容易挨到战争结束,回到祖国后却遭到同胞的冷遇。对这部电影的社会意义,当时的我哪能理解和认识,只是觉得我们国家的确开放了,对涉及“性”的文艺作品宽容度大了。 彩电、冰箱、洗衣机在90年代成为“新三件”(单车、手表、缝纫机为“老三件”)。这时,黑白电视机逐步退出市场。(待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436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人文行摄
讲述旅途和生活中,你的人文遇见与发现。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阿信
创作 242 粉丝 207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9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