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龙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月30日 2018

面筋、植酸与肠漏

肠漏症(Leaky Gut Syndnme)不是一种疾病,只是用来形容肠黏膜细胞未尽忠职守,没有做好守门员的工作,原本不该被放行的大分子食物蛋白质溜进人体。以致引起免疫系统把这些大分子蛋白当成入侵的敌人,刺激淋巴球制造出IgG或IgE抗体来对抗它。 更贴切的来说,肠漏症就是亚健康这场戏的序幕开端,它也是自律神经失调及免疫系统失调疾病的上游成因。

面筋和植酸,是可以导致肠漏症的。面筋中有一种连蛋白(zonulin),会打开肠道细胞之间紧密的间隙,增加肠道通透性,使有害的细菌、毒素得以漏入血液中;这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并提高中毒风险。 另外,面筋富含植酸。不但人体无法消化,还会干扰镁、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谷类成为那些营养不良者最不应该吃的食物之一。

面筋(Wheat gluten)是一种通常可以在黑麦,小麦和大麦中发现的特殊蛋白质,也被称为麸质。尽管大多数谷物和面食中都存在面筋,但并非所有的谷物都是如此。例如,野生大米,荞麦,藜麦,燕麦,黄豆和葵花籽就是不含面筋的典型代表。可以从面粉中清除面筋,产生小麦淀粉。 面筋是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谷物中最普遍的蛋白质。大部分人都可以消化面食里的面筋,然而人群中一些人对面筋不耐受。这部分人吃面食会增加他们的肠道的渗透性,容易导致肠漏综合症,而肠漏综合症是很多慢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疾病)的根源。

植酸(又称“六磷酸”,Phytic acid)是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里的化合物(如果与某种矿物质结合,则是“植酸盐”),是种子用来储存磷(谷物中至少80%的磷都以植酸的形式存在)的方式。现代农业大量施加的磷肥就会大幅提升谷物、豆类中的植酸水平。 植酸属于天然类抗氧化剂,产品为黄色或褐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甘油和丙酮,难溶于苯、氯仿和乙醚等,水溶液为酸性,7g/L水溶液的pH为1.7,受强热易分解,植酸对多数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 谷类、豆类和坚果类均含有较多的植酸和草酸,尤其荞麦、燕麦及玉米中含量较高。在消化道内它们易与钙、铁、锌等元素结合成不溶性复盐而被排出体外,致使人体可吸收的微量元素减少,成为微量元素不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加工烹调时应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以除去其中的植酸和草酸;也可经发酵后降解植酸,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率。 植酸是植物体内储藏磷的方式,几乎所有没精制过的植物种子当中都含有它。在粮食当中,营养精华的谷胚和外层部分植酸含量最高,而细腻的胚乳部分含量最低。比如说,麦胚中的植酸含量在1.1%--3.9%之间,而玉米胚中的植酸含量高达6%!只有人类特意精磨过的白米和白面,把含植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较多的外层部分去掉了,所以植酸含量很低。 除了粗粮之外,富含植酸的食物还很多,比如所有的豆子,包括素有健康之名的黄豆和黑豆。豆制品中也保留了不少的植酸,特别是各种大豆蛋白质浓缩物。此外,各种被认为有补肾和抗衰老作用的坚果和油籽,比如花生、瓜子、核桃、开心果、腰果、榛子、可可豆、芝麻等等,几乎都有很高的植酸水平,含量在0.2%--9.4%之间不等,其中最高记录创造者是大杏仁。 如果说,因为植酸妨碍钙吸收,牛奶就不能和粗粮一起吃,那么富含钙的豆腐根本就没法补钙了,因为它本身就含有植酸。看来,喝了牛奶,或者吃了豆腐,这一餐当中坚果类、豆类、油籽、粗粮都不能吃了。 这么说起来,搭配饮食岂不是相当麻烦啦? 许多反刍动物、啮齿动物(比如老鼠)的消化道内都有植酸酶,于是对它们来说,植酸算是一种正常的营养素。 而人类(还有其它大部分的“单胃动物”)则缺少植酸酶,基本不能消化植酸,于是这种化合物对我们来说几乎没有营养价值——我们不是吃种子的物种。老鼠肠道内有活性的植酸酶是人类的30倍。 植酸还会抑制许多消化酶(比如α-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由此,大量摄入植酸会有和“消化酶抑制剂”相似的问题:给肠道微生物群提供过多的食物,使其过度增殖,造成微生物群失衡,最终引起“肠漏”(肠道高渗透性)(继而造成自身免疫性问题)。 此外,植酸还能够直接穿透肠道细胞,进入我们的血液循环——大量的植酸本身也会直接刺激肠道,引起肠漏。 因此,某些人的肠道内有相应的细菌,可以产生一些植酸酶——但仍然只能帮助他们应付少量的植酸。对于本身就很缺矿物质的人(农工业饮食者,尤其是其中的素食者)来说,植酸的摄入则越少越好。 但怎么处理坚果中含量极高的植酸呢? 当然还是通过植酸酶来降解: 浸泡:最好是用温水(略高于人的体温)长时间(比如一整天)浸泡坚果(之后再低温烘干)——这样能活化种子里原有的植酸酶,从而大幅减少植酸。 有些种子中的植酸酶很少,浸泡的作用很有限——比如玉米、小米、稻米、高粱、黄豆、绿豆,在浸泡后植酸减少率只有16--21%。 发芽:当种子开始发芽后,其中的植酸酶也会被激活——前人应该也是发现了“豆芽”要好消化得多……不过很少有用坚果发芽的,不知道味道如何…… 发酵:发酵中的某些细菌也会产生植酸酶,从而能降解一部分植酸(豆瓣酱和豆豉……不过好像还是没有坚果什么事……)。

营养疗法:消化酶,益生菌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6725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博士龙
创作 2240 粉丝 141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