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45位。
历史上苏姓名人 〖商朝〗 妲己,有苏氏诸侯之女,帝辛(即 纣王)宠妃。 〖周朝〗 苏忿生,周武王时司寇,颛顼帝高阳氏后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也是中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苏从,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 苏代,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其弟分别为苏厉、苏辟、苏鹄、苏秦。 苏厉,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之弟。 苏秦(前337年-前284年),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倡合纵。 〖汉朝〗 苏建,西汉将军。 苏嘉,西汉奉车都尉,苏建之长子。 苏武(前140年-前60年),苏建之次子,西汉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扣,不屈节,十九年后还。 苏贤,西汉车骑都尉,苏建之幼子。 苏章,字孺文,东汉顺帝年间(126年-144年)任冀州刺史。 〖三国〗 苏则,字文师,魏东平相,后官至都亭侯。 〖晋朝〗 苏峻(卒于328年),字子高,曾任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历阳内史。 〖五胡十六国〗 苏蕙(生于357年),前秦苻坚时期女诗人,著有闻名之《回文璿玑图》。 〖南北朝〗 苏绰,(498年-546年),西魏大行台左丞。 苏琼,北齐时任南清河郡太守,北周时为博陵太守,为官正直清廉。 〖隋朝〗 苏威(542年-623年),苏绰之子,文帝时任尚书右仆射,炀帝时加任大将军。 〖唐朝〗 苏世长,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苏定方(592年-667年),原名苏烈,著名大将军。 苏良嗣(606年-690年),苏世长之子,唐睿宗时任宰相,武则天时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苏珦(635年-715年),武则天时任右台监察御史,唐中宗时为户部尚书,赐爵河内邵公。 苏瓌(639年-710年),唐中宗时任宰相,封许国公;为官廉正,负文名,尝监修国史。 苏味道(648年-705年),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诗多应制之作。 苏勗,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苏威之孙。 苏颋(670年-727年),唐玄宗时任宰相。 苏晋(673年-734年),苏珦之子,历任吏部侍郎、魏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等职。 苏源明(约750年前后在世),天宝进士,官国子司业。 苏鹗,唐光启二年(886年)进士,著有《杜阳杂编》,另有《苏氏演义》已散佚,清人辑存二卷。。 苏检,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甲寅科状元及第;天复二年(902年)官至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朝〗 苏光海(922年-1002年),北宋左屯卫将军,赠上将军、武陵侯。 苏易简(958年-996年),北宋著名书法家。 苏立(968年-1042年),北宋太子中舍。 苏安世(997年-1055年),字梦得,北宋户部判官、太常博士。 苏绅(999年-1066年),北宋康定年间任中书舍人,官至翰林学士,赐金带。 苏洵(1009年-1066年),北宋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轼、辙,人称“三苏”。 苏缄(1016年-1076年),北宋神宗年间任邕州刺史;苏颂之堂叔。 苏颂(1020年-1101年),北宋宰相、天文学家、药学家、科学家;苏绅之长子,宋仁宗庆历癸未登科进士,授观文殿大学士,左丞相,进封赵郡王,赠魏国公太师厥。 苏结(1023年-1100年),北宋皇祐二年张唐榜考中,官至御史、中丞,赠宣议大夫。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翰林学士、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舜元(1006年-1054年),北宋著名书法家,苏易简之孙,宋真宗时任尚书度支员外郎。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北宋诗人;苏舜元之弟。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苏轼第三子,兵部右承务郎。 苏汉臣(1094年-1172年),北宋画家。 苏刘义(1232年-1280年),字任忠,号复汉,南宋咸淳年间任兵部侍郎,抗元就义。 苏十万,原名苏一侯,号刘义,南宋著名抗元义军将领。 〖金朝〗 苏保衡(1112年-1167年),汉人,金世宗时官至尚书右丞。 〖元朝〗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国子生出身,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等职。 苏大年(1296年-1364年),元末任翰林修编。 苏克明,蒙古族,属孛儿只斤氏,蒙古苏氏始祖,原名 和尚,为元顺帝皇叔,封义王。义王和尚于1368年8月,元朝崩溃前夕,携家眷遁至山东,易名更姓,沿袭至今。 〖明朝〗 苏福(1359年-1373年),明太祖年间童子科举人,年十四而夭,有神童之称。 苏璟(1389年-1470年),永乐进士,正统元年为乾州知州,官至两淮盐运使同知。 苏民(1476年-1538年),兵部右侍郎。 苏章(约1488年前后在世),字文简,浙江参政。 苏佑(约1493年-1573年),蒙古族,苏克明之玄孙,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苏宣(约1553年-1626年),字尔宣,号泗水,篆刻家。 〖清朝〗 苏明良(1682年-1742年),雍正年间任台湾总兵官,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苏四十三(1729年-1781年),撒拉族人,反清起义领袖。 苏兆登(1768年-1847年),字宴林,号朴园,山东沾化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户部郎中、陕甘学政等职。 苏廷玉(1783年-1852年),道光七年任刑部郎中。 苏源生(1808年-1870年),藏书家、目录学家;道光十七年拔贡生,道光二十年中副榜。 苏元春(1844年-1908年),清末湘军将领。 苏得胜(?~1890),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将领,光绪十年(1884)从刘铭传去台湾抗击法军,守台北,战基隆,任记名海疆总兵。后在台湾沪尾(今淡水港)、月眉山抵抗法国侵略军。次年补建甯镇总兵,留防沪尾。卒于军。 苏光铨(1869年-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人,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天福,一作添福,回族,捻军黑旗总旗主。 清代的满族人中,以“苏”字为首的名字较多。

人口分布苏姓人口的主要分布: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其中苏轼长子苏迈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庄;薛家乡晨光村委苏家村(沿河苏家村)等村庄,有大量苏氏分布。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宝山县苏姓有100。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乡镇均有分布。南汇县主要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乡镇。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 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迁居海外。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广州、南海、佛山、阳江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 苏氏宗亲,分布在儋州,文昌等地。 广西 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等地也有苏氏。 云南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和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巴县、内江、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长寿、宗庆、广安、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等等。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乡镇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有苏氏分布。 江西 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接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集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相关的地名,如苏村、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映。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乡镇。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 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主要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其中北 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朱湾村也有苏姓分布。陕县的前史村、苏村等有苏姓。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回族苏姓。商水 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有苏姓分布。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也有苏姓。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也有苏姓居住。延津的 265个姓氏中有苏姓。长垣的东赵堤、邱村等也有苏姓分布。巩义、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信阳、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 陕西 扶风是苏孝慈、苏蕙的故乡,在该县苏坊村、西苏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高陵、延安、武功、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 宁夏 在吴忠县、西吉县有回族苏姓。隆德县有汉族苏姓分布。 甘肃 在靖远县,正宁县宫河镇,庄浪县阳川乡、卧龙乡苏家山村,静宁县古城乡、曹务乡等地有大量苏姓分布。 山西 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南郭村、杏林、苏庄等均有苏姓分布。 山东 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济宁、章丘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都有苏姓分布。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乡镇,涉及的村庄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大琉璃村、何庄等。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等地均有苏姓分布。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固营村、店上村等地。藁城、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有苏姓。 辽宁锦州、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有苏姓居住。 苏氏在台湾的分布 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高雄县、台北 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在乡镇、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郡望堂号1、郡望 武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 蓝田县:秦(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河内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武陟西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洛阳郡:东魏置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汉水北岸。 2、堂号 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 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 苏姓宗祠通用对联〖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苏望族; 五凤功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散文家苏洵(1006-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以文章名于世。其散文语方流畅,笔力雄健,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下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公元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利诱,欲命名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始可释放。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行节不屈。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方获释回朝,官至典属国。死后,宣帝(年号五凤)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彰其节操。 五教传诵;片言息争。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隋代武功人苏威,字无畏,由高熲(jiǒng 音炯)推荐,历官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与高熲共掌朝政。他以廉洁谨慎著称,又多次就轻赋、节俭等事进谏,都被文帝采纳。炀帝时继任宰相,后因高熲被杀及直言进谏而免官。曾著《五教》,全民传颂。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道德。下联典出北齐武强人苏琼,字珍之,历官刑狱参军、南清河太守,境内清明。有忆普明因兄弟争田而久决不下,他对兄弟二人说:“难得者是兄弟,易得者是田地。有什么可争的呢?”乙普兄弟深受感动,便不再争了。 引锥剌股;仗节全忠。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字季子,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出游数年,裘敝金尽,憔悴归家,父母不认他,嫂子不为他做饭,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于是发奋读书,瞌睡时便拿锥子刺大腿,终于学成。后入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又联络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下联典指西汉杜陵人苏武,字子卿,天汉初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利诱,又把他迁往北海边牧羊,坚持十九年而不屈服。始元年间,汉与匈奴和好,才被遣送回朝,官典属国。节,谓符节,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 若兰织锦;小妹工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苏蕙,字若兰,丈夫窦滔任秦州刺史,因罪迁徙流沙,苏蕙织锦成《回文璇玑图诗》寄去,表达思念之情。唐代武则天曾作《璇玑图序》,说它“显现五彩,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复,都成诗句”。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苏小妹,相传是苏洵的女儿、苏轼的妹妹。与秦少游新婚之夜,故意用诗词、对联考试秦少游,后在苏轼暗中帮助下,秦少游才得完成。 眉山三杰;沧浪一亭。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眉山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字明允,嘉祐年间得欧阳修推荐,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义安县主簿。文章语言晓畅,笔力雄健,有《嘉祐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时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又因作诗“诽谤朝廷”贬至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文章汪洋瓷肆,明白畅达;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又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迭宕;能画竹,还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嘉祐年间进士,历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宰相)。著有《栾城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下联典指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绵州盐泉人,迁居开封。景祐年间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当时,他岳父杜衍为宰相,对政事有所整饬,反对派便通过诬陷苏舜钦而打击杜衍,于是,苏舜钦因小事被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诗风豪健,为欧阳修所重;又工书法、擅长散文,有《苏学士文集》。 〖苏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苏曼殊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近代学者苏曼殊(1884-1918)自题联,现悬于浙江舟山普陀寺。苏曼殊,字子谷,广东中山人,生于日本,父中国人,母日本人。有《苏曼殊全集》。 汉室忠臣第;宋朝学士家。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著迁秋源苦竹;功传万代念芦山。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东镇苏氏公祠“武功堂”联。联首嵌“武功”堂名。联语典指西汉时,杜陵人苏建以校尉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定居武功,成为望族,故称武功堂。苏建后人苏益随王朝、王审知于唐末入闽,为福建“芦山堂”苏氏始祖。清乾隆、嘉庆年间,从汀州府永定县苦竹入台湾的苏氏,多定居于新竹,建武功堂。对联写出了苏氏先祖自陕西武功迁福建的足迹,表达了台湾新竹寻根问祖的思想感情。 襟怀谈定天无二;气象光昌月是元。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典指东汉平陵人苏章,字孺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官冀州刺史,当时有老朋友任清河太守,贪山赃枉法,苏章到清河去查处他,他没宴招待,热情叙旧,并高兴地说:“人人都有一个天,只有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日我和老朋友饮酒,是私谊;明日冀刺史办案,是公法。”果然依法处理了他,一州肃然。 唐宋八家三席占;指挥六国一身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氏占了三人。下联典出战国虹纵横家苏秦(?-公元前284),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人。字季子。他曾与赵奉阳君(李兑)共谋,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请服,退还部分侵地。赵封他为武安君。 北海牧羊不屈志;南天放鹤超然情。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北宋文学家苏轼典故。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三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下联典出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鹰并称为苏门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在《宋史.黄庭坚传》中谓“天下称为四学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北宋文学家苏轼(1036-1101)自题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修一起参加诗文革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青山有约常当户;秋水为神不染尘。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无数云山供点笔;且将墨竹换新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惠州市西湖苏(轼)公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倚靠君山,双龙应侍;聚回沙水,百凤和鸣。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金莲绚彩,辉学士之文。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宋代进士苏舜钦,字子美,范仲淹荐其才,召试集贤校理。好为古文诗歌,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有《苏学士集》。 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 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眉山“三苏”。 苏 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的纵横家,曾成功地劝说六国国王联合抗秦,身佩六国相印,可谓三寸不烂之舌能抵百万雄兵。 苏 武: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十九年,牧羊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啮雪吞旃,而仍杖汉节,为保持民族气节树立了榜样。 苏 章: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人,东汉名臣,少博学,善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历任冀州、并州刺史,后因抑制豪强,不徇私情而被罢职。 苏 惠: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人,十六国时女诗人,以“回文璇机图诗”著名,此诗今人仍寻解不疲。 苏 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 苏 颂:福建省泉州人,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有《新仪象法要》遗世,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方面,编著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 苏 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 轼: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而入狱。哲宗亲政时出任知州,其后多次被贬,元符三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称“三苏”。他写的文章挥洒畅达,因此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等。 苏 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 苏忿生: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后被封于苏国(甘肃省的河内)为王。 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 苏定芳: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唐初大将,在抗击突厥、援救新罗的战斗中战功卓著,使大唐势力西至中亚,东至朝鲜半岛,因功封邢国公。 苏味道: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文学家。乾封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居相位,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政治环境险恶,朝官宰相动辄遭杀身灭族之祸。苏味道为达到辅佐武则天治国安邦的目的,处世谨慎小心,后人不理解苏味道所处的实际环境,贬称他“苏模棱”。“模棱两可”这一成语即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其诗文与李峤齐名,号“苏李”;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文章四友”。 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辑有《苏廷硕集》。 苏舜钦:四川省三台人,宋代高士,其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苏廷煜:安徽蒙城人,清代画家,其墨梅兰竹菊及书法,为时称“双绝”。 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清代广东省顺德县南水人,岭南著名风俗画家。幼年从罗浮山宝积寺德堃和尚学画,后在广州石亭巷设石亭池馆,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早岁精细之作多仿宋、元画法,山水作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略有黄慎之风,常写道释、仙人及民间生活与市井风俗,形象生动逼真,运笔流畅,颇具奇思,作细笔者尤佳。画有《群盲聚斗图》为时人所赏。 苏长春: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玄妙观道士,清代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个性刚强,不合流俗。善画人物、山水,兼写花卉。作画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径。用笔构图冲破传统,能自成一家。与同乡苏六朋称“二苏”,写仙道人物用干笔焦墨,以线条和白描法,偏重写意,逸笔草草却能表达精神特性。论者谓其“白描有如石刻造像,苍劲古朴,气韵淳厚”。 苏曼殊: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近现代文学家,其小说以男女爱情为主,描写细腻生动。通英、法语和梵文,亦工绘画。后削发为僧,号曼殊,有《苏曼殊全集》传世。 苏兆征: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共早期工运领袖之一,曾组织过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1929年病逝于上海。 历史上姓苏的名人 妲己,有苏氏诸侯之女,帝辛(即 纣王)宠妃。 苏忿生,周武王时司寇,颛顼帝高阳氏后裔,西周开国功臣之一,与周公、召公齐名。因封于苏,故称苏忿生。也是中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 苏从,春秋时期楚国上大夫。 苏代,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其弟分别为苏厉、苏辟、苏鹄、苏秦。 苏厉,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之弟。 苏秦(前337年-前284年),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提倡合纵。 苏建,西汉将军。 苏嘉,西汉奉车都尉,苏建之长子。 苏武(前140年-前60年),苏建之次子,西汉中郎将,出使匈奴,被扣,不屈节,十九年后还。 苏贤,西汉车骑都尉,苏建之幼子。 苏章,字孺文,东汉顺帝年间(126年-144年)任冀州刺史。 苏则,字文师,魏东平相,后官至都亭侯。 苏峻(卒于328年),字子高,曾任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历阳内史。 苏蕙(生于357年),前秦苻坚时期女诗人,著有闻名之《回文璇玑图》。 苏绰,(498年-546年),西魏大行台左丞。 苏琼,北齐时任南清河郡太守,北周时为博陵太守,为官正直清廉。 苏威(542年-623年),苏绰之子,文帝时任尚书右仆射,炀帝时加任大将军。 苏世长,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苏定方(592年-667年),原名苏烈,著名大将军。 苏良嗣(606年-690年),苏世长之子,唐睿宗时任宰相,武则天时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苏珦(635年-715年),武则天时任右台监察御史,唐中宗时为户部尚书,赐爵河内邵公。 苏瑰(639年-710年),唐中宗时任宰相,封许国公;为官廉正,负文名,尝监修国史。 苏味道(648年-705年),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诗多应制之作。 苏勖,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苏威之孙。 苏颋(670年-727年),唐玄宗时任宰相。 苏晋(673年-734年),苏珦之子,历任吏部侍郎、魏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等职。 苏源明(约750年前后在世),天宝进士,官国子司业。 苏鹗,唐光启二年(886年)进士,著有《杜阳杂编》,另有《苏氏演义》已散佚,清人辑存二卷。。 苏检,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甲寅科状元及第;天复二年(902年)官至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苏光海(922年-1002年),北宋左屯卫将军,赠上将军、武陵侯。 苏易简(958年-996年),北宋著名书法家。 苏立(968年-1042年),北宋太子中舍。 苏安世(997年-1055年),字梦得,北宋户部判官、太常博士。 苏绅(999年-1066年),北宋康定年间任中书舍人,官至翰林学士,赐金带。 苏洵(1009年-1066年),北宋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轼、辙,人称“三苏”。 苏缄(1016年-1076年),北宋神宗年间任邕州刺史;苏颂之堂叔。 苏颂(1020年-1101年),北宋宰相、天文学家、药学家、科学家;苏绅之长子,宋仁宗庆历癸未登科进士,授观文殿大学士,左丞相,进封赵郡王,赠魏国公太师厥。 苏结(1023年-1100年),北宋皇祐二年张唐榜考中,官至御史、中丞,赠宣议大夫。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翰林学士、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年-1112年),北宋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舜元(1006年-1054年),北宋著名书法家,苏易简之孙,宋真宗时任尚书度支员外郎。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北宋诗人;苏舜元之弟。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苏轼第三子,兵部右承务郎。 苏汉臣(1094年-1172年),北宋画家。 苏刘义(1232年-1280年),字任忠,号复汉,南宋咸淳年间任兵部侍郎,抗元就义。 苏十万,原名苏一侯,号刘义,南宋著名抗元义军将领。 苏保衡(1112年-1167年),汉人,金世宗时官至尚书右丞。 苏天爵(1294年-1352年),国子生出身,历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等职。 苏大年(1296年-1364年),元末任翰林修编。 苏克明,蒙古族,属孛儿只斤氏,蒙古苏氏始祖,原名 和尚,为元顺帝皇叔,封义王。义王和尚于1368年8月,元朝崩溃前夕,携家眷遁至山东,易名更姓,沿袭至今。 苏福(1359年-1373年),明太祖年间童子科举人,年十四而夭,有神童之称。 苏璟(1389年-1470年),永乐进士,正统元年为乾州知州,官至两淮盐运使同知。 苏民(1476年-1538年),兵部右侍郎。 苏章(约1488年前后在世),字文简,浙江参政。 苏佑(约1493年-1573年),蒙古族,苏克明之玄孙,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 苏宣(约1553年-1626年),字尔宣,号泗水,篆刻家。 苏明良(1682年-1742年),雍正年间任台湾总兵官,后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苏四十三(1729年-1781年),撒拉族人,反清起义领袖。 苏兆登(1768年-1847年),字宴林,号朴园,山东沾化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江西南安府知府、户部郎中、陕甘学政等职。 苏廷玉(1783年-1852年),道光七年任刑部郎中。 苏源生(1808年-1870年),藏书家、目录学家;道光十七年拔贡生,道光二十年中副榜。 苏元春(1844年-1908年),清末湘军将领。 苏得胜(?~1890),安徽合肥人清末淮军将领,光绪十年(1884)从刘铭传去台湾抗击法军,守台北,战基隆,任记名海疆总兵。后在台湾沪尾(今淡水港)、月眉山抵抗法国侵略军。次年补建宁镇总兵,留防沪尾。卒于军。 苏光铨(1869年-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人,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天福,一作添福,回族,捻军黑旗总旗主。 姓苏的名人男性 苏慎初(1882年-1936年),广东合浦人,清末秀才、曾任同盟会高雷地区主盟人、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 苏兆征(1885年-1929年),广东香山人,中共早期领导人、工运领袖。 苏体仁(1888年-1979年8月20日),山西朔州人,曾任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及汪伪政府山西省长。 苏希洵(1890年-1970年),广西武鸣人,中华民国司法院第一届大法官。 苏炳文(1892年10月22日-1975年5月22日),辽宁新民人,前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黑龙江省省长、革命烈士。 苏甲荣(1895年-1946年),广西藤县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农民部秘书、武汉大学地理学教授。 苏祖馨(1896年-1963年),广西容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绍文(1902年8月9日-1996年5月25日),原名苏炎坤,字天行,台湾新竹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 苏文钦(1907年-1996年),湖南醴陵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本善(1909年11月2日-1996年7月5日),湖南湘潭人,抗日名将,曾任浙江保安部队第三纵队中将司令。 苏静(1910年12月21日-1987年2月13日),福建海澄人,解放军中将。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1979年6月7日),湖南平江人,解放军上将。 苏克之(1919年-2012年12月31日),河北深县人,解放军少将。 苏铸(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即华国锋,山西交城人,第二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 苏士亮:(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指挥学院院长。 苏支前:(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 苏国栋:(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 苏恩泽:(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指挥学院教授。 苏礼文:(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陆军后勤学校校长。 华国锋:本名“苏铸”,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苏清泉:屏东东港镇安泰医院院长,中国国民党籍不分区立法委员。 苏贞昌:(1947年7月28日生),台湾屏东县潮州镇人,前行政院院长。 苏南成:前高雄市市长,台南市市长。 苏起: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曾任立法委员。 苏俊宾:前行政院新闻局局长,现任国民党文传会主委。 苏治芬:云林县长 苏焕智:前台南县长 苏盈贵:台北市劳工局局长 苏嘉全:民主进步党秘书长 苏进强:前台湾团结联盟党主席 苏绍成:新界西区资深区议员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局仙(1882年1月1日-1991年12月30日),上海南汇人,著名书法家、中国最后一个秀才。 苏曼殊(1884年-1918年5月4日),广东香山人,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苏郁文(1888年-1943年),福建海澄人,清末秀才,曾加入同盟会,后任福州《群报》编辑、《汇声报》编辑。 苏锡昌(1894年-1973年),安徽太平人,前吴淞中国公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 苏民生(1896年-1988年),白族,剑川城南门忠义巷人,中国美协会员,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苏文贤(1907年-1971年),广东潮安人,潮乐泰斗、南派古筝大师。 苏中武(1918年-2011年3月9日),浙江平阳人,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科学研究规划处上海中心植物药组顾问等职。 苏石风(1921年2月6日-2010年2月27日),广东潮安人,著名戏曲舞台美术家。 苏天赐(1922年-2006年8月25日),广东阳江人,著名画家,历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苏阿芒(1936年11月-1990年9月),原名苏承宗,安徽石台人,国际世界语博物馆馆员,国际世界语协会驻华代表。 苏高礼(1937.3—)山西平定人。 擅长油画与教学。。 苏百钧 (1951.8—) 广东广州人。 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 苏天赐(1922.7—)广东阳江人。 擅长油画。 苏朗(1938.9—) 原名严国保,湖北武汉人。 擅长版画、漫画、连环画。 苏绍连:台湾诗人 苏凡凌:台湾作曲家 苏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平阳人,著名数学家。 苏德隆(1906年7月9日-1985年4月3日),江苏南京人,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苏秉琦(1909年10月4日-1997年6月30日),河北高阳人,著名考古学家。 苏元复(1910年4月19日-1991年6月17日),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 苏良赫(1914年2月14日-2007年6月27日),直隶丰润人,工艺岩石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艺岩石学开拓者之一。 苏昭旭:台湾铁道专家 苏昭铭:台湾知名交通学者. 苏耀祖:前运输署长 苏汰余(1885年-1943年),原名苏必润,四川巴县人,著名纺织业巨子。 苏霑霈:商人 苏建忠:蓝点科技董事长 苏泽光:电讯盈科前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苏桦伟:香港伤健运动员,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伤残人士世界纪录保持者。 苏逸洪:中华电视公司主播 苏凌峰:多伦多多元文化电视台主播兼编辑 苏敬恒:香港无线新闻港闻组、中国组高级记者 苏永康:香港歌手 苏志威:香港歌手,音乐组合草蜢成员 苏有朋:台湾歌手与演员 苏文茂:相声演员? 苏强文:香港配音演员


姓苏的名人女性 苏璞(1918年8月1日-1957年9月22日),即著名歌后周旋,江苏常熟人,有金嗓子之称。 苏素:歌手(1989.5—)出生于福建厦门,拥有四分之一泰国血统。从游泳健将到模特、主持人、歌手,多次荣登各大杂志封面,并被广告商看中,代言飞利浦手机、德芙巧克力等众多产品。代表作品与安琥合唱《幸福城堡》备受关注。 苏芊羽:《追梦人》制片人、《龙闯中原》女主角、《温州美人》女主角电视剧:《警坛风云》女主角、《原上青青草》女主角、《武童》女主角、《难说再见》女主角、《危情风暴》女配角、《后红楼》女配角广告:“思念”水饺、“盖天力”、“中国电信”、“牝羊牦牛壮骨粉”等数十部广告 苏岩,1974年9月5日生于山东济南,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表演本科班, 苏玉华(1968年1月16日-),香港著名舞台剧及电视剧演员,籍贯广东新会。曾多次被提名香港舞台剧奖 苏芮,1952年6月13日出生,华语乐坛里程碑式人物,天后级歌手,音乐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是众多歌坛后辈共同崇拜和欣赏的歌手。 苏慧伦:台湾女歌手 苏芷妤:赴日本发展日本流行音乐的知名台湾女歌手。

苏遂礼:苏轼的少子,妾王朝云所生。因苏轼之祸,送养于梁姓,取名梁师成,深得徽宗,钦宗宠信,官至太尉。 苏汉臣:南宋画家 苏天爵:元朝名臣 苏宣:明朝篆刻家 苏四十三: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苏三娘:太平天国将领 苏元春:清末湘军将领 苏天福:捻军首领 苏曼殊:(公元1884~1918年),原名子戬,小名三郎,学名玄英,原名玄瑛,后为僧,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近代文学家、佛学家。 苏步青(公元1902~2003年),原名苏尚龙,浙江省平阳县人,著名数学家。 苏光铨(公元1869~1919年),字学金,号蕴玉;福建德化得中乡宝美村人。著名近代德化瓷雕艺术家,何朝宗优秀雕塑风格和技法主要传人。 苏兆征(公元1885~1929年),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著名中共工运领袖之一。 苏景三 (公元1888年~1968年),字逸兴,甘肃白银人氏,曾为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任甘肃省长公署参事一职。后在甘肃靖远一带对教育,交通,水利做出大的贡献。 苏振华(公元1912~1979年),原名苏七生;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苏静(公元1910~1997年),福建海澄人(今福建漳州龙海)。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苏炳文(公元1892~1975年),字翰章;辽宁新民古城子乡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东北民众抗日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苏祖馨(公元1896~1963年),字馥甫;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 苏文钦(公元1907~1996年),字日晴;湖南醴陵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台湾省“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苏国平(生卒年待考),苏东坡第三十三世孙;江苏江阴人。著名当代苏氏族谱续修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