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战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月15日 2018

拖行中国——《架上》

学术主持:吴以强、胡杨林 摄影师:李成虎 艺术家:朱新战 文:吴以强、胡杨林、姜靖 舞者:牛晓宇 参加助演:朱国付、朱新文、朱增选、保孬、朱新丁、朱俊伟、杨丽娟、王学军、朱子芊、朱慧闯、王艳丽、王社勤,朱银娣,朱培选

朱新战,1969年生于河南黎阳,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 主要作品:《封神榜》《神仙学院》《山海经》《补天》《开天》《追光》《紫金湖》《东海寻悟空》《三柱高香》《中华香烟》《七彩神石》《问天七剑》《开天》《十字架》《种植十字架》《寻找孙悟空》《过火稻草人》《太极图说》《守望者》《天井》《寻水浇山》《土豪金球》《气球》《在路上》《黎阳北魏大佛》《拖行张家界》《拖行周庄双桥》《种植伏尔泰》《麦田事件》《最后的晚餐》《田园剧场》《裹尸布》《金字塔》《架上》《架上~迷墙》《2018封神——虚位以待》《诺亚方舟》黎阳社火——《寻找孙悟空》《架画》《焚饰清明》《大唐国》《雕塑》《太极》《针灸》《国旗》《心经》《太极图》《千里走花篮》《爆炸日》《自由之光》《大爆炸》《炸锅》《照妖镜出世》《抛光》《照妖镜》《过界》《大宪章》《新西游》《人形蝶》追光~《艺术现场万里行》

也许每一个对艺术有执着精神的艺术家的心中,都会不断的追问:艺术到底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去认识它,表达它,突破它?唯有对艺术保持这种炙热的真诚和敬畏,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既有的艺术范畴,开创出新的道路。当然,作为一个艺术家,艺术只是他对这个世界发声的语言,而生命要面对的要比艺术多得多,向世界敞开,担负来自社会的,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才能让一个生命更丰满灵动,在艺术创作上也才能有更大的突破,更宽广厚实的基础和更丰富的可能性。 首先,让艺术走出工作室,走出美术馆,走出对观看者的单向传递范式,也走出对艺术的定义和观看定式,把田野,蓝天与阳光雨露都请进到艺术的场域中来,人自身成为艺术的媒介,在一个更广阔的,自然的时空下去发生。这样的艺术,显然是对西方中断了几十年的情境艺术的延续,当然,所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当初德波这些情境主义者们所要批判的景观社会。虚拟网络信息的狂轰滥炸,垄断权力对社会生活肌肤的无孔不入,资本所制造的种种物质的诱惑和艺术自身的符号性堆积,都是生活在此下的人以及艺术所要积极应对与反抗的强力。艺术,如何克服自身在发展历程中的延异,以及对人在如今这样一个世界中被种种施加的迷惘的去蔽,唤醒人心的本真力量,让生活呈现出他本然的面目?情境主义艺术不只是去制造一件作品,而是创造一种情境,而这情境自身就是一种动态的,具有生长性和制造性的开放场域,也可以理解为一场游戏,游戏的过程及规则的变化让情境主义反对定义,反对教条主义对其奴役,以游戏的态度来消解种种权威与禁锢。只有情境主义者而没有情境主义,是情境主义者一直坚持的立场,在批判外界的同时警惕走向自身所抵抗的对立面,所以把自由与开放作为根本性的准则。 “情境主义的历史总是在政治、意识形态与私生活等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行进。 日常生活批判是间隙空间和琐碎时间中进行的批判,这种批判是要对微观的个 人关系与生活方式进行本质变革。与历史上狂风暴雨般的革命相比,它更像缓 慢地风化过程,也更加地接近“地面”,接近“身体”。因为如果情境主义是 要打破各种建制,那么个人之间的矛盾何尝没有反映出建制。日常生活中无限 的复杂性,就像宇宙黑洞,往往让雄心与誓言在其中尸骨无存。要让日常生活 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发生质变,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单纯的艺术革新或政治革命。 在这个意义上,日常生活革命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革命宣言。”以此而言,情境主义就是奉行着对生活进行雕塑的信念,而情境主义者就是雕塑师,但这雕塑放弃蓝本的先入为主,而是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自身的意志在一个异化的环境中去创造属人的本真生活。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言而喻,但其重要程度随之艺术的发展,人的精神维度的丰富而势微,而更多人认识艺术,依然把绘画作为对艺术的概括性对象,尤其是美院学生的录取,还是把绘画作为主要考试手段。朱新战的架上,起码包含了对艺术在当下现实的处境的批判和讽刺。 今天人在宏观环境下的生存遭遇是逃不脱的艺术话题,从马克思批判的资本主义,到德波的景观社会,鲍德里亚的符号主义,当下的网络虚拟世界,加上人工智能山雨欲来,咄咄逼人之势,人与艺术都遭遇着重大困境和挑战。在这样快速纷乱又威胁重重的世界面前,艺术何为,艺术与人的关系该如何看待,如何重新认识艺术,都是一个先锋艺术家所要面对的艰难问题。对包裹着商业目的的图像的无孔不入,对信息碎片的狂轰滥炸,对智能机器人对人工作地位的调整,人面对这些无可逃避有强悍无比的变革力量的冲击,该如何反抗,如何给今天以及未来的人类寻找一个现实的和精神的家园?朱新战用自己的理解和艺术语言给出他的思考:让艺术回归生活,回归日常的劳作,回归自然的怀抱,与万物一体,与阳光大地同在。把人身上本真的光亮发挥出来,人的主体就是艺术的本体。 胡杨林 201811.16

艺术更珍贵的部分来自于直觉。当大多数艺术家被各种理论各种归类各种判断拉扯得疑惑不定时,朱新战站出来明确地说:看:这就是艺术,这就是你参与进来的艺术。新的样式和视觉冲突,打破常规、并使模糊的感受有迹象可寻,去掉了对与错的判断,去除了条框,你感受到自由了吗?对,艺术就是不断拓开你自定的边界,打开习惯的壁垒而看到更多可能,从小心的疑惑“这可以吗”?朱新战已经通过一个又一个超前的实验把思维转换成确定、转换成更多义、转换成无限无边。 姜靖 2018.1.6于北京宋庄

信仰的轨仪让追求解脱的人惶惑,艺术的教条也会让勇敢的心迷惘。 人类科学、信仰、艺术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为的是什么?是自由,是的就是自由。 一年多时间,艺术家朱新战突然停下油画的探索,脱出了架上绘画,放弃了他企图超越大师们的工作。也是这一年多的时间,朱新战开始了行为艺术的生活,一发不可收拾。 几乎每周一次大制作大行动往前推进,有延续不重复的展开有关概念的身体力行的释义。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被提出,随着行动的累积衍生出更多的想法。思想离开了病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语境,朱新战置身于无人之境。 农历岁末的“架上”,艺术家把一年的工作总结为一次思辩,架上绘画的不真实与架上思想自由的矛盾。朱新战通过光的实体“七彩人”的架上寻求平衡,甚至有专业舞蹈演员的“演出”来揭示超越平面镜像的思维的鲜活生命力,艺术家把架上和架下不同语境合二为一了,这时候,他者很容易理解被砌进墙体的朱新战是一个“破迷墙”的必然角色。 一个方钢制作高达6米的巨型画架,本是放置画框的横档的窄小平面变身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平衡木,“架上~迷墙”的艺术家把问题具体给每个人:平衡在哪里? “迷墙”献祭的朱新战垒砌了永在的墙,在其中或者走下来都不重要了。 问题缠裹住我们时,他获得了自由。 吴以强 2018.1.19于北京宋庄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2355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朱新战
创作 106 粉丝 1489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