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山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月8日 2018

陈东山----工笔新作(2018)

藝術簡歷 陳東山,1961年生於廣東,1980年定居香港, 自幼酷愛繪畫,居港後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名畫的臨摹和研究工作,經過30多年的探索、磨練。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終成今日之新風格。陳擅長工筆花鳥,畫風獨特。功力深厚及富有感染力。其作品非常强調物與物之間的相互呼應。雖然只是鵝鴨、雀鴿、蜂蝶又或是竹菊、荷莆、草石,但是在他筆下,每事每物都經過精心的構思,不僅強調其自身的某一特徵,更強調兩者之間在表現瞬間狀態時的整體呼應,因而令他的作品充滿意趣。

观察之三十六 创造彩色流韵  超脱绚丽的“色相世界” ——再读著名画家陈东山先生的系列工笔花鸟作品 冯  峰   纵观自然界万千变化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对立的因素,都是构图中必然涉及的问题,但只有其中几个是关键性的。只要我们解决了这几个关键性的矛盾,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陈东山先生众多的才情恣意盎然工笔画作品中,他的构图非常强调规律性和辩证法,这也是他掌握和运用好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解决构图,创作出美轮美奂作品的关键。   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有无笔墨,成为人们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国画家所画出的线条有许多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而只是画家的构思或意境中要求具备的一种节奏。陈东山先生的工笔画其表现手段也是以线为主的笔墨。但他的线条与写意画的线条是截然不同的,他的作品不单纯以“白描”造型,而是运用粗细不同、变化多端的线条营造。陈东山先生主张白描勾线并不是机械地用细线沿着轮廓去“描”,而是要像创作书法那样讲究用笔“写”出形象。这样,在工细的“白描”状态下,他的每一帧作品无限彰显了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工笔画名家,陈东山先生在创作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生动多变的线条。在他创作的诸如花、鸟、禽、鱼等工笔画中,线条不仅是物象造型的手段,同时亦能表现出极多的形式面貌。如工笔人物画中的十八描法,还有工笔山水画中的诸多皴法,以及工笔花鸟画中的勾勒、双钩、夹叶等,这都构成了他作品线条艺术语言中的丰富语汇。并巧夺天工地以这些丰富多彩的线描符号作为艺术语言来绘制缤纷的艺术形象,以线的形态、节奏、韵律无限提升意象的美感与内涵。 陈东山先生的工笔画十分强调着色有无。简言之——它追求的是笔墨情趣。他可以肆意地将淡彩和重彩在作品中进行揉合,通过工整细致的绘画再创造,形成一种变化着的、文人化的、以笔墨为主的,表现一种清、淡、逸意境的清新色彩。从他新近创作的《花中君子》、《淡妆秋色》、《秋香迎寒露》、《秋菊盎然》等一系列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侧重追求现代重彩超越古典重彩的勾勒方法,运用多方面的手段来增强视觉效果和多彩的画境的曼妙手法,再次通过色彩的运用,加强表达自己的情思、心意,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画意”。从中端现画家作品深邃的意境和写意传神的境界,给人以不一样的强劲感染力。 陈东山先生作品曼妙生花有区别于庸常笔墨在于:当代许多工笔画作品在构图环节上相当薄弱,甚至已到了毫无讲究的地步。这些工笔画的作者在创作时大多是以不中不西的主观臆断去随意安排画面,简单地将物象堆砌在画面中间,既不考虑物象的主从关系,也不考虑物象之间的避让、疏密关系,没有半点从章法经营上的通盘考虑。而陈东山的工笔画创作巧意安排笔法、着色、构图等每一个环节构成,在构图法则中去突破自身有限的视野,而且让“意”“象”“法”和谐统一,营造出“象有尽而意无穷”的大境界。这虽然是一着“险棋”,但他却从整体的角度确保了作品每个环节的好与坏,不至于导致作品审美品质的全面塌方。从他的作品中无疑使人看到了恢复我国传统运笔线纹之美及其巨大的表现力,尤当倾心注目于其彩色流韵的真景,以及创造的属于自己的超脱绚丽的“色相世界”。 诚然,意境的创造是与画家的人格涵养有密切联系的。我十分高兴地看到,陈东山先生的画外功夫是多元而宽泛的。他主张工笔画家要多读书,以此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他提倡外出写生,行万里路,到大自然里体阅生活,不断提高精神涵养。他一直在“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中去作为自己。他知道“花开无语,芳华烁烁;花落无言,余香阵阵。人生亦如这无言的花开花落,绽放凋零,一切都将在岁月中老去,重归于尘,重归于土。行走在这纷繁喧嚣的世间,虽然做不到看破红尘无悲无喜得失两忘,也要修炼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泰然面对日出日落,月缺月圆,活出自己的美好人生。”我在想,这样的修为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可能还不到“岸”,而陈东山先生却用他执拗的创作轻轻抵达了。 在陈东山先生心中有一座高峰,这就是中国工笔画在唐宋时期那样的艺术高峰。为此,他和众多的工笔画家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他们借鉴当代油画、版画及传统国画“意”“象”“法”的表现手法,致力于色彩的塑造和材质美感的表现,并进行多种创作手法的尝试,努力去丰盈工笔画的色相和语言表现。或许,对于画家和真正的国画艺术而言,这是一生的升华。 写于2018年7月12日

展开阅读全文


手绘
阅读 6.52万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中国画
水墨淡彩,笔墨丹青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陈东山
创作 17 粉丝 82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42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