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4 11:45)旧时感: 细数几首经典的筝曲,陈爱娟老师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最让我难以忘怀,每听,世界便因之凝固,世事便暂摆纷扰,恨不得就此折入曲中,笼一水袖激扬满腔的悲愤与哀怨,向天,向水,向山,向心中那个特定的古村落靠近...... 他吹须,怒目,冲发冠,戴着脚镣,唱着《满江红》蹒跚出场。我是随着那匹枣红马的悲痛狂追而去的,中年的豪迈情怀,让我瞬间融入他的热血而随之沸腾,随之悲痛地回忆,随之无奈地放下脚步,凝立于横亘脚下的黄河边上。依水而流走的心啊!茫茫无边,无际,无声...... 随着后场提琴与钢琴哀伤地踏入主题,一个灰色的背景从水面冉冉升起。这时,居于远山的筝女轻身而起,思乡的音符自指尖流淌而出,缓缓将我托起,连同那匹枣红马一起,踩着云朵般的思念,掠过千山,飘过万水,寻那儿时的茅屋,嬉闹的小河,练技场上日夜苦练的弟兄,击掌而呼的豪情壮语,伴着母亲的蜡台在灯光下摇摆...... 此时,如何能让这汹涌的泪河止住泛滥的家情国爱啊!精忠报国,一针一针刺入孩儿的后背,那坚定的针眼如老根虬扎于心!母亲眼里无尽的爱和期愿在额头越来越深,盼儿有朝一日奔赴战场,一展雄翅护国卫家,赶走敌寇。自此,披星戴月,日夜苦练,一支浑风丧胆的“岳家军”震慑四方。 午夜时分,一段急板袭过身侧,马蹄声声紧,号角阵阵响。我深深怜爱的妻儿啊!你眼里有万千的不舍郎也无奈,相依剪烛的日子本无几,几多儿女情怀竟成枕边灰,看那金人横蛮当道,百姓祸殃,怎能担搁一分一秒的行程啊! 猛挥长鞭,郎自策马绝尘而去...... 千军将领,浴血奋战,疆场拼杀无数蛮敌,屡战屡功,怎奈紧要关口遭佞臣暗算,满腔的悲愤哦!忽听得一声长啸。黄河之水排山倒海而来,万丈巨浪掀起无数白骨。至此,钢琴,大、小提琴,士鼓......场上所有乐器纷纷投入一场巨大的漩涡中,一时,恢泓的气势再次掳走了一颗滴血的心...... 此时,只剩得叶落萧萧雨声,主旋终于引我进入那间古老的木屋,在一记一记清晰的上滑与下滑声中,镜头慢慢移至墙角的红缨长矛,移过整齐挂放的战袍,移过母亲的牌位,移过那对望断涯的泪眼,最后落到筝女满是哀伤的脸上,一行清泪正悄然滑落至弦心,呵!是她!是她读懂了那匹战马深邃的眼眸呵!刚才那几声慢滑自心底而上下翻绞,倾尽了她一生蓄积的柔与痛,如今,她已默默打点好,统统装入一个红色的荷包。接过如此重托,我深深的向她行了一个长礼,感激之余,我把我残余的一点温热一齐钉入荷包,大群大群的提琴齐来送别,全村的人们也赶来相别至长亭外。古道边上,再次响起了马蹄声,转而渐渐消失...... 此时,远山的背景一片火红,夕阳的光辉特别特别的美,照在奔腾的黄河水上,天边竟自出现了两道美丽的长虹......。 听临安遗恨(陈爱娟古筝协奏曲)------聆筝而飘 PS:搜尽网上所有,唯有陈爱娟老师所奏的这首最让我爱不释手。其实,大凡名人的技巧都差不了多少,能弹出乐曲灵魂的,有时只需几个简单的音,就足以听出用情是否至深,用心是否至真。而我听曲重的也就在于此。 附网上简介:《临安遗恨》由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此曲原本是为中阮所作,后由作曲家何占豪编配为中阮协奏曲。此曲在1991 年5月10日在“上海之春”民乐专场推出后大受好评,在当时的节目简介上,作曲为林吉良、何占豪二人。1991年5月11日的《文汇报》等报纸上,对林吉良、何占豪创作的《临安遗恨》做了重点报道。当年5月30日,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音乐信息》又重点报道了此曲。1992年,中阮曲《临安遗恨》又被何占豪改编为古筝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