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波浪谷位于距陕西省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龙洲乡的闫家寨子,俗称闫寨子。
靖边波浪谷岩石叫红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
这一块是封闭式开放性景点 游客都奔这而来 而对于我们来说就不满意了 这让我们怎么拍哎
整个景区无人看管 也无须门票 但有推销土特产的农民 到一个生地方我喜欢话多 喜欢啦呱 果然打听到一个不开放的野谷 说走咱就走 一番折腾 终于到了

这才是心目中的野谷 神秘又且得孤僻

高光的蓝天下 地貌无须雨后也显得红得狰狞

关于波浪谷这种奇怪岩石的形成,有关记载是这么说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 

这样的线条不是一日形成的 但完全可以在一日内毀灭 让人担心

岩石早就习惯了阳光的曝烤 让太阳都显得无奈

在这竞有一洼湖泊 真象一颗蓝宝石嵌在这块诡异的大地上

顺光拍去 天地水一片和谐 好鲜艳夺目哦

植物难以扎根 远处的那棵树很夺目

得多少的雨打水击才能让岩石变得如此奇葩 极静的四周连风儿都没有 让人静思 让人发怔 人与自然自然溶入

远处的同行不知在想什么 当然也无需她去想什么 这个世界不是由谁来按排的

龙洲丹霞地貌是目前陕西规模最大的一个丹霞地貌景地,当地人称“波浪谷”、“红石峁”,也叫靖边红沙岩峡谷。这里的红色砂岩在风雨剥蚀下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姿态和色彩,不同角度、时间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色。在雨后天晴时,红砂岩的色泽会更加鲜艳,同时也会在阳光下形成特殊的光影,景色壮观奇特,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摄影大咖的目光。但景区尚未被开发,为防止人为损坏,主要景致已被围起铁丝网进行了保护

这不是梯田 是自然的因素将岩石变成了沙砾 是雨水的冲击使它有了条纹 N年后它会不复存在

人们只是见到它的某一个年龄段 没见过它的年少 也见不到它的蒼老 其实它己蒼老

它嵌在陕北的黄土地上 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吗 不然 我想早年间的黄土地也是这样 只是你顽强了点

我想到了造化这个词 任何选择都没有

就这么默默地站着或躺着 兴许N年后你也会变成一块良田

象灵芝也象玉如意 一朵朵 一柄柄地聚结在一起 等待着最后的变化

这样的色彩不能说不绚丽多彩 只是我说不清它的主色调

大逆光下它的色又是那么晦涩 阴暗让人捉摸不透

冥冥之中让人遁入空门 不是阳光照耀着进入这里是得求神灵护佑的

靖边波浪谷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能有这样的石头景观真是个奇迹了。靖边“波浪谷”这一名称是来这里的摄影者给予的,它与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是有一定区别。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夹有白色线条,红白相间,而靖边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

许多关于波浪谷的介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北部朱红悬崖的帕利亚峡谷(Paria)的一些岩石,上面有着像波浪一样的纹路,所以这个地方被叫做"The wave",这种古老的沙丘随着科罗拉多平原的上升,加上漫长的风蚀,水蚀,峡谷里砂岩的层次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平滑的,雕塑感的砂岩和岩石上流畅的纹路创造了一种令人目眩的三维立体效果。

纤细的岩石纹路实际上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纹路的变化反映出每一层砂岩随着沉积矿物质的含量不同而产生的颜色深浅差异。红色主要是由铁和锰的氧化而产生,这些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在交错处和角落里形成更加复杂与抽象的图案。

这里荒无人烟 偶尔有牧羊人穿过 没有任何生活补给措施 虽然车能开到但不能长留 如果等到黄金时刻再拍摄那么回程极会迷路 我们可没有卫星电话

只得用高光记录下这个场景 想夜宿荒野拍大片那只有等来了狼

这种红色的石头在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每一代、每一纪,气候、生物、地壳的风云际会,都在砒砂岩的岩层中绘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红色的泥岩和碎屑岩。它是古海洋封闭为内陆盆地、大地上以蕨类植物为主时沉积而成;同是红色的陆相红泥岩,是气候更趋干旱炎热时,继续沉积的巨厚岩层;砒砂岩区是自然界中风蚀与水蚀的过渡区,再加上重力侵蚀和人为侵蚀,各种侵蚀力不仅在空间上复合作用,而且在时间上交替影响,一年中每一季节都有较强的侵蚀现象。不断的侵蚀"雕琢",使得砒砂岩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有的像流水、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陀螺,宛如一个极具特色的地质公园。

这一片已风化得很脆弱了 羊群走过都能留下蹄印

只有摄客关心这片土地 不是土地 是一块独特的地貌

这一块其实已沙化了 左上的一部份用不了多久就会摊塌

中间的那个足迹分明是有人踏过 尽管是无意识的 让我心痛 这片地质奇观存世不多 在国内我仅知这处 目前仍处于无保护状态

两块不同的形态 我想应是同一种地质只是辈份的差别吧

象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需要的是关怀 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它 延长它的寿命 让后人不出国门也能欣赏到这中华又一奇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