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草老赵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2月4日 2017

唐代螭流龙柄釉陶壶

— 原创 —

我国早在隋朝就出现了“鸡首龙柄壶”、“夔首龙柄壶”、“双龙耳瓶”等制品,唐代进一步发展成了四足蛇形的口衔壶口的龙,如“贴花龙柄壶”、“凤头龙柄壶”等。

图片所示的壶为唐代的红陶胎釉彩壶,自前年在一位台湾大藏家处看到它后,就一直不能忘怀。这也是朋友多年持有的唯一一把唐代“釉陶壶”。我几次去他那里玩让他转让,都没能如愿以偿。近日和藏友再去拜访,老朋友虽有不舍,但还是忍痛割爱了。

此壶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肩颈处有两条凸起的弦纹,纵向壶分六瓣。器身刻划有一簇簇如蒲公英花般的“点、线”组成的图案,上宽下窄,有行有列,非随意而为之。

从照片可见,此壶以卷鼻螭吻为壶流(壶嘴),在张大的螭嘴中间有一个圆孔,可以看到壶的里面。壶柄(壶把)是雕塑的一条攀附在壶壁的四足蛇身苍龙。螭吻,又名鸱尾、鸱吻,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九。相传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竭鱼’随佛教传入我国的。

螭吻口阔嗓粗,平生好吞,有消灾灭火的神通。因此,汉朝时建造的宫殿屋顶正脊两端就安装了形状类似鸱尾的吞脊兽构件。唐代以后把这种构件称为鸱吻。到了明清时期,鸱吻多用于大型的宫殿建筑,并有“正吻”和“龙吻”之称。

此壶整体看去,形态饱满,端庄大气,厚厚的釉层如干涸的水田,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细碎开片,灯下看去,自内而外隐隐发出万紫千红般的“珠光宝气”。通过与馆藏隋唐时期类似纹饰、底足等特征对此,初步判定此壶为唐代制品,虽与上海博物馆藏三彩釉陶壶相似,但时代应比其更早一些。

更值得称道的是,此壶历经千载沧桑,除了釉表因氧化和腐蚀造成局部星星点点的轻微“脱皮”外,可以说是完好无损的“全品相”,真是有些令人不可思议。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它拍照,生怕失手弄脏或损坏。它在这个世上已经栉风沐雨了一千多年,如今来到了我这里,真是与我有“千年等一回”的莫大缘分。

上海博物馆藏的唐代三彩龙柄壶

故宫排水用的石雕螭龙首

展开阅读全文


人文 手作 文章 文艺 写真
阅读 2032 投诉
老赵收藏
本专集共有 264 篇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文道 · 老沫
经由正向的文字,通达形而上的精神体验,用文道讲述生命。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靰鞡草老赵
创作 371 粉丝 232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1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