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地图的鸡冠处 有一道逶迤五千里的绿色脊梁 那就是著名的大兴安岭 每当九月中旬时节 秋天的信息随风传递 浓郁的秋色就染红了鸡冠 让我们来此倾情感受 中国最早的秋色
离开扎兰屯沿集(集宁)阿(阿荣旗)高速西南行80公里,在蘑菇气镇转入蘑(蘑菇气)阿(阿尔山)林区公路,前往170公里外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中途要经过柴河小镇。为寻觅秋色,我从东海之滨飞抵东北大地,可当我离开哈尔滨时仍心存疑虑,满城的绿树不见变色,说好的秋天在哪里?......
但当我走上蘑阿公路即疑虑顿消,沿途层林尽染、霜叶飞红,浓郁秋色扑面而来。
柴河是扎兰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也是阿尔山-柴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仅有鄂温克、鄂伦春等游猎民族出没其间,上世纪70年代初设置柴河林业局后,始有常住人口。

柴河景区分布着七个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天池,这些天池均为喷发于160-100万年前早更新世的火山口形成,悬于高山之巅,周边森林茂密,池水静如明月。




我们一路上且行且摄,陶醉在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中。这一路上无收费景点,只是要经过数道林区的防火检查站。


中午时分抵达柴河源游客中心,进入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要购票的。



景区内植被类型属寒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是兴安落叶松林。这里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山杏、榛子、蕨菜、蘑菇、黄花等食用植物;有黄芪、白芍、桔梗等药用植物;还有杜鹃、腊梅、野山菊等观赏植物。这里还生活着驼鹿、马鹿、狍子、水獭等30余种动物和松鸡、榛鸡、啄木鸟等60余种飞禽。



景区内林木苍苍,流水潺潺,奇松怪石遍布,鸟语花香充盈。





我们首先来到柴河源大峡谷,大峡谷虽在阿尔山景区,但归属于呼伦贝尔市的扎兰屯。阿尔山是哈拉哈河、伊敏河、柴河三条河的发源地,柴河的源头就在大峡谷内。


大峡谷位于兴安林场东南20公里的原始森林中,由南到北呈W状,总长11公里。




大峡谷低宽为30-150米,谷深30-130米,每公里落差20米。





大峡谷主体为火山熔岩断裂带,由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熔岩流,经受水流侵蚀后而形成。




满沟满壑的黑石头都是岩浆形成,从被切开的石块可见,剖面上密布气孔,许多小型浮石比重低于水,可漂浮在水面之上。



峡谷中怪石嶙峋,飞瀑跌落,云雾蒸腾,奇景众多。河流从峡谷底流过,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壮丽景观令人难忘。





玄黑色的峡谷石块,金黄色的落叶松白桦树,犹如一幅斑斓多彩的油画。




我们离开大峡谷又来到驼峰岭天池,通过木栈道攀上垂直高度达400米的观景台。

驼峰岭天池是火山口喷发后,由积水而形成的高位湖泊,这里水面海拔1284米,湖面象人的左脚形状,东西宽450 米,南北长800 米,面积为26公顷,形成于30万年前。


我在栈道上试飞无人机,尝试学习航拍技巧。




刚才还是阳光灿烂,不一会即乌云密布,远处可见雨带在接近。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开始下山。


我们冒雨来到杜鹃湖。

杜鹃湖是火山爆发时,熔岩流堵塞河谷形成的湖泊。海拔1244米,面积128公顷,因湖畔春天开满杜鹃花而得名。


转瞬间天色晦暗、电闪雷鸣,雨滴冰粒随风袭来,我们只得躲入亭子暂避。


傍晚时分风雨稍歇,湖面上出现一道彩虹。




翌日清晨,我们来到哈拉哈河畔。

哈拉哈河流经乌苏浪子湖,水域面积135公顷,平均水深2.5米,四面环山,水面如镜,盛产鲤鱼、白鱼等冷水鱼。


乌苏浪子湖水美草香,有“大兴安岭小江南”之美誉。春夏之际,清晨的阳光射进湖区,湖面上将升腾起浓密的晨雾,可惜现已入秋,此景无缘得见。




无边无际的落叶松、白桦林。

△、【航拍驼峰岭天池、乌苏浪子湖视频】




湖畔林间放牧的马群。


△、【航拍乌苏浪子湖畔的马群视频】




从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正门入口处离去,继续前往满洲里方向。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大兴安岭西南麓,这里的矿泉资源得天独厚,举世闻名。怪石嶙峋的火山熔岩地貌,由于喷发、壅塞及水流切割,造成一系列火山锥、熔岩湖和熔岩盆地,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此行由于时间所限未能逐一寻访,期待着将来能够再次巡游。

图/文:一泠
本文收入专集《2017大兴安岭秋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