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0月29日 2017

赤峰市红山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忆往

— 原创 —

1996年,赤峰市红山区获得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殊荣,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武术之乡”。 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现在知情者绝大多数都已经退休,仙逝的也不少,为了记录这段历史,应武林界人士要求,作为当事人,笔者以格图方式将其整理发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红山区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过程

国家体委(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办公楼,

“全国武术之乡” 的评选,是国家体委为推动全国城乡武术活动深入发展设立的一种制度。1991年1月向全国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武术之乡"评选活动的通知》。 通知规定,全国武术之乡评选活动以县、市、区(相当县级)为单位参加评选,首次评定于1992年开始进行,以后每3年评选1次。 评选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根据武术之乡评选条件在本地区初评,然后向全国武术之乡评选委员会推荐,经考核验收后,报国家体委批准命名。

红山区红旗广场群众性武术表演

全国武术之乡基本评选条件是:县(市)政府重视并支持;体委有专人负责,工作有计划总结和固定经费,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群众性武术活动开展广泛,活动人数占本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并有良好的武德、武风;每年举行一次全县(市)武术比赛,并在省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体育课中设有武术课,每年举行一次本地区学校武术比赛;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展武术活动;武术馆校有合格的师资,其招生广告、教学内容、培训方式等符合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业余体校有武术班,配有专职教练员;有一支包括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裁判在内的技术骨干力量,并有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训练比赛用的场馆,配备武术器械、服装、设备等,为武术活动的持续开展打下物质基础。

第一批命名的"全国武术之乡"牌匾

经过严格的考核验收,国家体委于1992年12月4日批准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5个县(市、区)为"全国武术之乡",并在第二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命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在这次会上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

第二批"全国武术之乡"命名表彰大会会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1995年国家体委再次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武术之乡评选活动的通知》,并于1996年8月组成了6个检查、验收小组分赴14个省,对申报单位进行了严肃认真评审,有14个省的27个县(县级市)、市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武术之乡。赤峰市红山区便是这第二届27个县(市)其中之一。 1996年12月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命名表彰大会。

上图张子军和王亚飞合影,下图张子军和张树颖合影

红山区参加命名表彰大会的有:区政府副区长、武协主席张子军,区体委副主任、武协秘书长王亚飞。随行的有区政府秘书张树颖。 由于张树颖自带了一架照相机,又借了一部小型摄像机,不但留下了一些会议照片,而且还留下了一段极其珍贵的影像资料,回来后赤峰电视台和红山经济台都相继进行了播放。

第二批"全国武术之乡"牌匾

大会向命名的地区颁发了“全国武术之乡”牌匾。

"全国武术之乡"贡献奖牌匾

大会同时向命名受表彰地区的政府分管领导个人颁发了“武术之乡贡献奖”牌匾。

载誉归来,区委、区政府专题听取了汇报。 筹备了一段时间后,于1997年2月2日以区委区政府名义,隆重召开红山区荣获“全国武术之乡” 揭匾暨表彰大会,区几大班子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大会,大会对在争创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奖。

上图为奉天振远镖局赤峰分号拳师合影,下图为赤峰镖局拳师"亮镖会"武术表演。

二、红山区传统武术溯源

红山区(原赤峰市)是赤峰市中心城区,古有“塞外小沧州”之称。这里的人口先祖,绝大多数来自于山东、河北等地的中原移民,传统武术在这里代代相传,但尚未形成规模。 清初商贸繁盛之际,和武术相关的镖局应运而生,许多镖师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 到嘉庆年间,该地已有成型的镖局四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在关帝庙或文庙院内,举行自己组织的晒镖会(武术表演)。 赤峰武术史最早记载的武林高手是毕汉杰,他祖居山东登州,生于敖汉,自幼习武,精通刀枪棍剑,尤以刀法见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在承德考中武举。 当时比较知名的镖师还有:回玉春,麻德胜、丁起龙、丁大勇、李庆春等;

左为孙玉堂,右上为屈殿友,右下为马 艾。

清末民初武林代表人物有:回殿芳、李元旺、李明江、马义明、温登榜、乔光谱、王回回、高三、哈琼林、马亮、张东海、马 艾、温廉泉、回国臣、屈殿友、孙玉堂、张明山、白凤山、白凤魁等;

左上为孙玉堂,右上为张谦,中为张文玉,左下为李景新,右下为刘永芳。

左为李忠旺,右为王世伦。

建国前后武林代表人物有:陈 祥、倪永生、李景新、李忠旺、张文玉、张国才、张 谦、于永茂、续瑞昌、刘永芳、刘文汉、李 祥、王世伦等。

左为王亚飞,右为王世良

左上为王庆华,右上为李永兴,中为赵作祥,左下为张树昆,右下为吴洪涛。

左为时志群,右为赵天福,下为王利国

左上为刘秋成,右上为刘井春,左下为李庄化,右下为赵树森。

左上为李长虹,右上为刘金民,下为张淑慧。

八九十年代武林代表人物有:王亚飞、王世良、王庆华、王利国、郭汉臣、张效敏、时志群、张志民、丁国权、赵作祥、张树昆、张淑慧、张 林、刘海峰、李永兴、回民湖、李广林、李义成、徐国民、白秀全、张树贤、赵天福、高国士、刘秋成、赵树森、李庄化、刘井春、李长虹、王中立、吴洪涛、刘金民、杨淑芬、李国荣等。

进入新世纪,2000年以来的武林代表人物正在总结。

赤峰地区习练传统武术老照片

红山区荣获"全国武术之乡"后,红山区三小挂牌武术学校。

上述各个时期的武林代表人物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其侧重点亦有所不同:建国前,传统武术侧重技击,数辈传承者居多,虽然获奖者寥寥,但功夫却是真打实凿的。 建国后,武术列入体育范畴,规范"国标"套路,所以,主要侧重于表演和竞技,有的项目就是按照套路要求,进行健身表演。 部分习武者在承继传统武术的同时,在"国标"套路或武术理论上也下了一定功夫,比赛中确实获得了一定荣誉,但并非以此来判定习武者技击能力的强弱。这是需要行外人知晓的。

三、积极为争创武术之乡做贡献

王亚飞

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时任区体委,分管武术运动的的王亚飞副主任,在争创“全国武术之乡”活动中做了大量组织、迎评基础工作,被评为创建武术之乡先进个人。 他于1978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回到红山区后,先后在区体委担任武术教练、体校校长、体委副主任,体育局长、书记,退休后开办赤峰文武学校。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武术工作。 1995年,他被评选为首届“中华武林百杰”,内蒙古共两人,王亚飞名列前茅。多年来他一直担任内蒙古武协常务副主席,市武协副主席、秘书长,红山区武协副主席。

王世良

争创活动中,时任区武协副主席的王世良积极发挥老坐地户的作用,协助王亚飞走访各个门派,取得老拳师、老武术家的理解和支持,被评为创建武术之乡先进个人。 现任市武协常务副主席的王世良从小习武,尊师重道,但又不拘泥门派,博采众长,后拜山西太谷形意拳第三代传人高庆瑛为师,成为形意拳四代传人。 2012年“全国武术之乡”套路比赛获老年组枪术冠军。

王庆华

时任区武协副秘书长的王庆华对争创“全国武术之乡”工作热情很高,不辞辛苦到各武术练功点进行统计指导,被评为创建武术之乡先进个人。 他多次领队去全国各地(港澳)参加国际、国内武术大赛,共70人次,获得金牌70余枚。现为市、区武协副主席,国际武术高级教练,国际武术“八段”导师。

王利国

时任区武协副秘书长的王利国在争创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被评为创建武术之乡先进个人。 他七岁拜师习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业体校担任教练员。多次获奖。1999年被评为武术“六段”,现担任市武协副秘书长。

区武协副秘书长张树昆、张效敏、郭汉臣等武林界名人都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参与争创活动,为达标命名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张树昆的父亲和妹妹,同时荣获创建武术之乡先进个人,成为赤峰武林界一段佳话,郭汉臣也被评为先进个人。

张子军在红山武协第二届全体会议筹备会议上讲话(1995.4.9)

红山区第二届武协全体会员留影(1995.4.16)

严格一点讲,争创“全国武术之乡”动议是自1995年4月份召开的红山区第二届武协全体会议时形成的。 那次会议上,我作为政府分管领导,被选为区武协主席,会议结束后,王亚飞便专题汇报了争创“全国武术之乡”的想法,我非常支持他这个想法,并将其写进我的下一年度工作述职报告里,同时着手组织争创筹备小组,具体工作由王亚飞负总责, 王亚飞对争创“全国武术之乡”充满了信心。他和小组成员一道,按照评选条件,全力投入了争创活动。

自治区"全国武术之乡"初评组,考察清真北寺穆斯林武术社合影,前三为回族著名老拳师李忠旺。

当时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可以说非常薄弱:全区虽然分布着许多习武点,但很不规范,良莠不齐,飘忽不定。 筹备小组首先确立了78个武术辅导点,其中赤峰文武学校,李忠旺的清真北寺“穆斯林武术室”,张谦的"家庭武术室",张文玉的“张家茶馆”,王庆华的“清华武馆”等重点练功点都进行了认真准备。 迎检的数据统计资料和文字汇报材料,在时任区体委办公室主任刘伟成,群体科长周平和《红山晚报》记者武自然等夜以继日努力下,达到了要求。 为了发扬鼓励传统武术传承,李忠旺、张国才、张文玉、续瑞昌、张谦等五家还被区武协命名为“武术之家”。

自治区"全国武术之乡"初评组,考察张谦家庭武术室合影,前二为著名老拳师张谦。

1996年8月16日,由国家和自治区体委武术专家组成的“全国武术之乡”验收小组到达赤峰,通过两天的全面、重点考核,在反馈会上,初步认定红山区达到了“全国武术之乡”条件标准,验收合格,上报国家体委及武管中心待批。 消息传来,全区武术界一片欢腾,数辈人为之奋斗的传统武术之花,终于结出了丰硕之果。在全国近3000个县级地区脱颖而出,成为当时62个“全国武术之乡”的其中之一。

四、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国武术之乡"成果

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后,区政府迅速制订了“学校普及武术操,机关普及太极拳,干警普及散打”规划。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规划项目尚未全面落实,但自此群众性的武术运动,在全区更加蓬蓬勃勃开展起来了,竞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又涌现出了一批武林新人,并在国内大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第九届“全国武术之乡”在重庆举行,红山区武协派出8名队员代表内蒙古参赛,比赛中全体队员发挥出色,摘得了2金、5银、3铜的好成绩,打破了红山区在历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没有金牌入账的尴尬,实现了零的突破。为自治区、赤峰市和红山区争了光。

2011年,赤峰参加港澳国际武术大赛获奖人员合影,一排左四为著名老拳手王世伦。

1997年自治区武术比赛中,红山区获儿童男子组拳术第一名。 199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男子器械第一名、男子拳术第一名;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少年宫武术比赛获男子刀术、棍术、天拳、对练、个人全能第一名。 2000年自治区武术比赛获男子传统器械、传统拳、刀术、棍术、拳术、个人全能第一名。 2003年在庐山参加第四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 2004年到2006年参加自治区武术比赛分别获13项第一名、6项第一名、8项第一名。 2007年,赤峰文武学校代表中国参加中俄友好中国年“贝加尔虎杯”国家武术比赛。 2008年,“春雨杯”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红山区举行,来自俄罗斯、中国13个代表队的11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2012年,赤峰团队参加第九届"全国武术之乡"套路比赛,获奖者合影。

2012年在重庆参加第九届武术之乡比赛,获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在首届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大会上获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2枚。 2014年制定武术之乡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武术健身项目的培训、举办和参加各类武术赛事。 组织群众5000余人开展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扇、柔力球、舞龙舞狮等表演。 参加在湖南东安举办的武术之乡赛事,取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运期间组织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闭幕式表演。在内蒙古十三运武术比赛项目中红山区运动员共取得了2金2银1铜。 承办内蒙古自治区武术锦标赛,有来自全区400余名运动员参加此次赛事。

2017年,赤峰团队参加亚洲国际武术交流大会,获奖者合影

2016年中国中学生武术锦标赛在红山区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省市代表队、武术之乡中学生代表队、学校代表队组成30支队伍进行了分组竞赛。 2017亚洲国际武术交流大会暨亚洲武林百杰邀请赛在香港举行,以王亚飞为队长,杨淑芬为教练的22名运动员参加,《引导养功12法》项目获得了金牌。

红山区政府副区长骆秀燕等相关领导,向国家武管中心专家汇报巩固"全国武术之乡"工作。

张山实地考察武术工作,观赏老拳师打拳。

2016年5月25日,国家体育局武运管理中心,中国武协专家张山同志等一行3人来红山区考察“武术之乡”工作,对红山区多年来重视、普及武术运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国武术之乡"自1992年至今,已历经三次命名,目前共计91个。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今后将定位100个,不再增加新的名额,并实行动态管理,废除荣誉终身制。

2013年全国武术之乡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武管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张玉萍通报了"全国武术之乡"复查情况。

为贯彻这个精神,武管中心组织专门工作组,于2013年对获得的“全国武术之乡”称号地区进行了复查,其结果是:9个优秀级地区;29个良好级地区,红山区属于良好级;35个地区达到合格级;16个地区不合格;还有2个地区被取消了武术之乡“称号”。 复查结果令人震惊、感慨! 红山区 “全国武术之乡”称号来之不易,多年来,全区上下,各个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但荣誉之花不是铁打的,需要不断培育、浇灌、施肥和经营,否则,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俗话说:失之易,得之难。偌大个内蒙古,101个旗县区仅有西部包头青山和东部赤峰红山两个武术之乡,这是非常珍贵的。希望后来人与时俱进,倍加珍惜这份荣誉,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全国武术之乡"命名表彰大会期间合影 左上图与时任山东省莱州市副市长王洪涛合影; 右上图与时任国际武联技委会主任、北京武术总教练、李连杰的师父吴彬合影; 下图与我国著名武术家赵长军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413 投诉
武术之乡人物
本专集共有 6 篇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元亨利贞
创作 190 粉丝 1162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7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