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 山: 匡 庐 奇 秀 甲 天 下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地处江湖之间,是一座拨地而起的块垒式的孤山。全山共90多座山峰,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唐代诗人白居易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八个字道出庐山的精髓和品位
1981年7月20日,为了展示祖国山河的壮丽风景,邮电部发行了志号为丅67的《庐山风景》特种邮票,全套7枚
(T67) 《庐山风景》
(7-1) 五老峰
地处庐山东南的五老峰,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座耸立的山峰,从山麓的海会寺仰视群峰,恰似五位老人并坐,故有此名。群峰因视角的不同各具形态,是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的景点
(7-2) 含鄱口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山势高峻,怪石嶙峋,形状似一吞口,有含鄱阳湖、吞长江之势。在峰顶展望,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是庐山一大胜景

(7-3) 黄龙潭
黄龙潭在庐山三宝树景点下方,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

(7-4) 日照峰
日照峰位于牯牛岭东北,与剪刀峡遥遥相对。在东方日出时,鄱阳湖上升起的太阳,首先照在日照峰顶,日照峰由此得名

(7-5) 三叠泉
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位于五老峰下部,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

(7-6) 石松
仙人洞旁蟾蜍石上一棵经百年风吹雨打,依然笑傲苍穹且生机盎然的庐山松,人们称它为“石松”。1961年,毛泽东为仙人洞题诗,将它誉为“劲松”,从此它名扬天下

(7-7) 龙首崖
庐山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拨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龙首崖。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

1999-14《庐山和金刚山》特种邮票 (与朝鲜联合发行)

《庐山和金刚山》是1999年10月5日与朝鲜联合发行的特种邮票,庐山和金刚山分别是中国和朝鲜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秀丽景色的名山。邮票分别描绘了庐山的含鄱口和金刚山的瀑布

邮 票 上 的 峨 眉 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4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峨眉风光》特种邮票,全套6枚。这是首次以54x40mm的大票幅发行祖国风光;第一次将名山寺院搬上风光邮票;第一次采用钢笔水彩画法设计,雕刻版印刷
T.100 《峨嵋风光》 特种邮票

(6-1) 峨眉山麓报国寺
报国寺是游览峨眉山的出入门户,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原名“会宗堂”,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3年)重修并改名为“报国寺”。寺内巨型瓷佛、大铜钟及华严铜塔是报国寺“三宝”

(6-2) 绿荫笼罩雷音寺
据说,入山在这里可解脱尘凡,出山在这里可解脱险阻,故清初定名为“解脱庵”。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改建,定名为“雷音寺”

(6-3) 古木耸立洪椿坪
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千佛禅院,现存殿宇为清乾隆四十七年所建。寺前数株椿树,传说是春秋时代所植,故更名为“洪椿坪”

(6-4) 朝霞初照洗象池
位于海拨2070米的钻天坡上,原为一亭,后改建为庵,又改建为寺。乾坤初年,月正和尚将寺前小池改建为六方,池畔放一石象,以应普贤菩萨洗象之说。寺内现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

(6-5) 云托雾漫卧云庵
位于海拨3065米绝顶之处的摄身岩畔,白云上涌,寺如卧云,故名。卧云庵始建于唐代,后多次遭火灾,现为清代重建

(6-6) 金顶宝光浮云海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之所在。东汉的普光殿明洪武年重修为铁瓦殿,明代别传和尚创建了锡瓦、铜瓦两殿。金顶金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题名“永明华藏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