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庄园是清代富商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庄园。占地七亩,共有房屋70余间,四周以六米高的风火墙与外界相隔绝,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木结构第宅建筑群。作为第宅厅堂,莫氏庄园“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 莫氏庄园是典型的江南封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庄园占地4800平方米,房屋七十余间。总体结构为三组四进,左右对称、前后错落,因袭了座北朝南、沿街临河、前堂后寝的古制。在东、中、西三个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门厅、祠堂、帐房、花厅、佛堂、厨房;轿厅、正厅、退厅、堂楼厅(包括卧室和女厅);书房、卧室等。 莫氏庄园三座花园错落其间,拳石勺水,移天缩地。花木、水池、曲径、湖石皆成小景,如诗如画,使人赏心悦目。各单体建筑分别采用穿斗式和抬梁式梁架结构,且配以雕刻精美的梁檐构件和华丽多变的廊前挂落,缀以工艺精湛、刀法细腻的木刻、砖雕等,构思巧妙、相映成趣,彰显中国古建之美。
莫氏庄园在陈设上,更集家具、字画、器皿、古玩于一炉,凝结江南文化精华。庄园具有明确的走向和流线。庄园坐北朝南,沿街临河的空间定位符合中国古代居住建筑的选址要求。正门处于庄园东南首,即八卦中的巽位,系青龙、朱雀之向,乃江南风水民居以坎宅巽门定门路之实物例证。坊上置平身科斗拱,广三间七架,通面宽12.20米,明间面宽4.70米,供主人及贵宾进出之用,中间六扇黑漆大门,每扇置门钉纵16路,横140路,总共一万三千多枚,气度非凡。明间内置隐门一对,上有联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博施济众定裕后昆。”,两旁所竖仪仗牌,是莫放梅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遵例入贤官授侯补江苏直隶州知州”后所设。次间面宽3.75米,是常人进出的地方,兼作莫家门房同时又是莫家子弟读书之所。
正门



出门见喜




庄园大门座北朝南,沿街临河,位于整座庄园之东南角,符合古建筑民居大门违避中轴线之传统。沿街依正门通面宽砌有"入角式"过街门空,屋脊堆以双凤朝阳之彩塑,枋上置平身科斗拱,中间六扇黑漆实榻大门厚约2寸,每扇置门钉纵16路,横140路,总计一万三千多枚,气度不凡。




墙门间又称门厅,广三间。居中一间称明间,面宽一丈三尺,供主人及贵宾出入用,内置隐门,上有联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博施济众定裕后昆"。两旁所竖仪仗牌,是莫放梅(1856~1915)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遵例入资官授侯补江苏直隶州知州"后,为炫耀权势而设之左右。门厅左右两间则是常人进出的地方,兼作莫家门房,称东、西塾。









轿厅是莫氏庄园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建筑。系主人迎宾送客,停轿备茶的地方,故又称茶厅。厅内陈列的绿呢大轿是三品官的官轿,另一藤轿是便轿。院中面北的黑瓦白墙上有阳文"鸿禧"两字,此墙俗称照壁或影壁,古代又称屏,因它与封建礼仪活动的中心--正厅相对而立,宾客走过此墙与主人开始行相见之礼,以示肃敬,而在古代汉语中"萧"和"肃"相通,故此墙又称萧墙。








正厅是整座庄园的主体建筑,名曰"春晖堂",系明朝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之手迹,也是主人议事、典礼、宴请宾朋,举行家族大典的地方。正厅体制高敞宽广,脊饰为双狮戏球图案。彻上明造,通面宽三丈八尺,枋上置平身科斗拱,厅前设鹤颈式轩廊,二十扇高丈尺有余的落地长窗横贯整个开间,夹堂和裙板上的木刻图案含蓄蕴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整堂家具皆采用上品紫檀精制而成,气度不凡,堪称极品。








过厅,又称退厅,为半亭形式,实为正厅之局部,与正厅明间以屏门相隔。我国古建筑的屋顶通常有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和庑殿顶等,而过厅的屋顶则是较具观赏性的歇山顶。正脊上堆砌着龙凤呈祥,戗脊上砌有仙人指路和龙、凤、狮、马等蹲兽,并绘有暗八仙等图案,厅前挂落上两只木狮,雕工之精,令人叹服。 女厅,俗称"堂楼厅",又名"云浦草堂"。它坐落于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系二层建筑。楼上是卧室区,为眷属起居之所;楼下则是莫氏族人接待和应酬女宾的地方,厅内整套榉木家具造就出一种闲适、温和的气氛。而将女厅置于最后一进,更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男女内外有别及妇女不登大雅之堂的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道德。









花厅位于东轴线,故俗称东花厅。类同于邀朋集友之客堂。居中为一落地圆门,由六角棂格榫接而成,工艺精巧,造型别致。室内成套什锦大理石背屏红木家具显得清新、典雅。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莫仲陶(莫放梅二儿子)、莫季萍(莫放梅四儿子)邀集当地权贵、豪绅、文士在此成立"诗钟会",经常吟诗应对于期间。 房 书房 书房位于西轴线上,坐落于前后两个花园之间,故又称西书房,书房主人是莫放梅的二公子莫仲陶。整个书房通过一个博古架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南间为读书吟诗作画之所,书案上笔墨纸砚俱全。北间为文朋诗友、骚人墨客品茗赏景、弈棋操琴之地。前后有花园映衬相伴,景色幽静宜人,鸟语花香,情趣盎然。





莫氏家族在平湖及周边各地拥有良田六千一百余亩,在沪、浙、闽三地开有木行,并有米行、钱庄、布店、茧行等实业,在杭州的西湖边也有其地产。据《平湖县志》记载,当时平均每亩起租粮食在一石左右,可见莫氏家族每年收取租米之数额是相当惊人的。为管理这些资产,莫氏家族在庄园内专门设有收租理财的帐房,自称"莫政善栈"。帐房内现在还陈列着各式斗、斛、杆秤和当时进口的铸铁保险柜。 厨房 莫氏家族原有厨房四间,每个儿子各占一间。我们现在看到的位于东轴线上的厨房原属二少爷莫仲陶的,其余三间厨房已于六十年代被拆。厨房中的灶头是具有江南民间特色的彩绘三眼七星灶。厨房中还陈列有石磨、水缸、提盒等厨房用品。 堂 祠堂 按"左祖右社"的古制,莫氏祠堂建于庄园左轴线上的门厅北端。它是莫氏家族祭祀祖宗,缅怀先人的地方。祠堂为单开间,墙上挂有幔帐式神龛,内供"诰授朝仪大夫莫公琴楼之灵位"等莫氏列祖列宗之牌位。体现了封建时代慎终追运、怀念祖先的伦理道德观。
莫氏庄园,第一感觉空间狭小,布局合理,百年沧桑,依旧牢固,唯一排水设施很好,于2017年9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