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西部旅游, 无论是自驾还是跟团, 佩吉附近的羚羊谷、马蹄湾 当然是必到之地。 造化之奇、自然之美 如非亲眼所见, 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语言和文字则略显苍白。 因为这里是 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
一早离开拉斯维加斯,前往佩吉小镇(Page),羚羊谷和马蹄湾就在佩吉附近。
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辽阔苍凉,这片不毛之地是印第安部落纳瓦霍(Navajo)的保留地。当年白人将残存的印第安人驱赶到西部,把这片贫瘠的土地留给他们。


沿着89号公路,经过鲍威尔湖上雄伟的钢铁大桥后就来到了佩吉。216米高的格伦峡谷大坝拦截了科罗拉多河水,1963年大坝建好后开始关闸蓄水,由此形成的鲍威尔湖,现在是美国的第二大人工湖。



喷灌机在草场上行进作业。


远处就是下羚羊谷的停车场。羚羊谷分为上、下两段,我们去的是下羚羊谷。


保留区内的景点由印地安人自主经营,并非美国国家公园。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毕竟这里相当的贫瘠,难得的一棵摇钱树,总得解决一下印第安人的生计问题。


为避开暑假的旅游旺季,我们特地选在六月份来美。没想到今年天热得早,在烈日下步行数百米的滋味真不好受。

虽然不是旅游旺季,但排队人也不少。为控制进洞人数,必须由印第安导游分批带入,这也是为了游客的人身安全。如果附近突然降雨,峡谷内瞬间就会变成急流奔腾的地狱。1997年,由于5英里外的一场小雨,洪水吞噬了11名进入下羚羊峡谷的欧洲游客。

下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需要爬楼梯深入50米深的谷底。峡谷总长300米,一般游客只被允许走到中途点。



据纳瓦霍族的历史传述,该地过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这就是羚羊谷地名的由来。老一辈的纳瓦霍族人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大灵沟通的栖息地。

羚羊谷完全是靠自然光,通过顶部岩石缝隙射入洞内而照明,因此谷内的色彩随着光线的强弱角度不同而变化,从黄色、橘色、粉色到红褐色、紫色、蓝色。


光线从谷顶狭缝渗透进来,通过玫红色的岩壁多次反射折射,由明到暗、由深到浅,发生色迁移而形成七彩色谱,给冰冷硬朗的石壁染上几分温柔。移步换景将看到不同的景致,的确无愧于世界十大摄影圣地的名号。



羚羊谷之类的狭缝型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作用所形成的,主要是洪水的冲刷,其次则是风沙侵蚀。




在旱季狂风吹过峡谷,把峡谷两侧的沙岩打磨得光滑圆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沙将红色沙岩凿成流水般的纹路形状。




大自然是奇妙的,冷硬的岩石在光、水、风的作用下演绎出万般温柔。沟壑纵横、怪石嶙峋,弧形的纹路扭曲翻腾,如同抽象画派的杰作,引人无限遐想。








羚羊谷底的曲折走廊,以及坚硬光滑、如丝般顺滑的岩壁,被称为“上帝抚摸过的地方”。此时一切语言都显得多余,唯有屏息敛声,仔细地欣赏这自然界的奇迹......















































终于到了峡谷终点,从地缝中钻出返回地面。


离开下羚羊谷前往不远处的马蹄湾。从停车场到景点还要走1英里(1.6公里)的细沙路,远处的凉亭为中途休息处。

马蹄湾(Horshoe Bend)是科罗拉多河在亚利桑那境内的一截U形河道。由于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故名“马蹄湾”。也有人叫它科罗拉多河的Ω大拐弯。

“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但是在马蹄湾这段,因为藻类植物大量繁衍河水却是蓝绿色的。在令人觉得燥热的红岩包围下,这段幽绿的河水让人感觉格外清凉。


马蹄湾不收门票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曾经有游客不小心从高达300米的悬崖坠落而送了性命。

单反镜头广角不足,用手机全景拍摄。 (请横过手机看全景)

马蹄湾是惊魂夺魄的,却又是让人屏息静气的。绿色的科罗拉多河围绕着红色的马蹄状岩石,蜿蜒流淌出270度的转角,平静而威严。站在悬崖边俯瞰300米下的科罗拉多河,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图/文:一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