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飞龙》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8月31日 2017

廿八讲 《诗词学习 | 走出改诗误区。》

本人简介: 云中飞龙:原名石泽明,系黔东南州黎平县人,侗族。酷爱武术,诗词歌赋,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廿八讲 《诗词学习 | 走出改诗误区。》 注重诗的修改,是我国诗坛的优良传统,流传的佳话很多。诗人贾岛和韩愈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好还是“推”字好推敲入迷,“推敲”一词由此而来。诗人郑谷建议齐己将《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改为“一枝”,被齐己叩拜为师,人称“一字师”。这些美谈,古往今来,激励众多诗人潜心修改自己的作品。 修改,是诗词创作的重要一环。通过修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纠错)。纠正错字、错词、失律、失实情况,确保作品无误,这是创作的底线。错别字多,词不达意,格律混乱,事实有误,对这些问题不加查证修改就轻率投稿,一旦发表,将误导读者。(二是润色)。进行推敲,力求主题鲜明、意境优美、语言生动、表现手法新颖,把作品的亮点琢磨出来,提高质量,这是作品的生命力。反复修改,打造出一首精品,胜过粗制滥造一百首平庸之作。 修改,是诗人必备的修养。自己改。因为我们群是学习群,群主请评议(委)改诗只是纠正错乱,而不是有意无意去针对谁,你的诗词句子再好,咏啥?空无一物,不按常规,独树一帜,所以必须提示你。但有自视清高的人以为自己写的诗词“唯我独尊”,而且很傲慢,即诗、德不兼修,无法接受他人点评,评诗者只能苦笑几声罢了。改诗要一丝不苟,养成严谨作风;请人改,要虚怀若谷,抱着诚恳态度。 在要不要修改、如何修改的问题上,需破解三个误区。 误区一:“修改只适用于初学写诗者,行家则一挥而就,无须再改。”此言差矣。人的认识都有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修改就是认识的提高,行家也不例外。事实上,越是行家里手,越注重诗的修改。杜甫坦言:“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简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误区二:“要改就自己改,用不着让别人改。”有此想法的诗友,生怕别人曲解了自己的诗意。其实不然。个人的视野有盲点,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而旁观者清。我常有一种感受:往往自以为是的诗作,经人一看,弊病顿出,这才恍然大悟。 误区三:有的诗友只愿请比自己高明的人改诗,对普通读者则不屑一顾。这是忘了写诗主要是给众人看的。诗的优劣,不是作者说了算,而是读者群体说了算。不愿听群众的意见,群众也不买你的账。在尊重普通人的意见方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诗,听取多方意见,作过多次改动。例如:曾欣然接受一名教师的建议,将《长征》诗“金沙浪拍云崖暖”的“浪拍”改为“水拍”,并复信表示感谢,彰显了大家风范。我们在诗稿写出后,读给亲友或周围群众,听听他们的修改意见,接点“地气”,有什么不好呢? “诗不厌改,贵乎精也。” 押韵八戒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什么是孤平? 格律诗的一个句子中,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做“犯孤平”。有些情况(如处于一句之中的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是两个仄声字之间夹一平声字,前人也称为“犯孤平”。为了避免“犯孤平”,某些句子的“一、三、五”诸字也不能不论。如“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子,其第三字平声如换用仄声字,便只剩下第四字为平声了(韵脚的平声字不计),这就会犯孤平。因此,这种句型也不都是‘“一、三、五不论”。犯了孤平,一般可以“救”,即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回某个平声字,使平,仄声字的比例恢复大体上的平衡。 《起承转合》 起:破题开启全篇,往往有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起句往往以写景为主,也有写情或议论的。 承:紧承起句,是对起句的延续、深化、补充或具体阐释。颔联对上一联作进一步的表述,使读者有听下回分解的感觉。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承接首联,继续写傍晚山中雨后之景,也是对首联进行延续和具体补充。 转:结构和内容的转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由事及理、由理及事等等思路上的转换,当然同时也是内容上的转换,要求开拓新意。 诗境要开阔,意蕴要深厚,转句就必须合理、恰当。特别是在绝句中,一首诗的优劣,往往与转得好不好直接相关。 合:合句是全诗的结尾,往往具有收束全篇,点出主旨的作用。在律诗中,合句一般是前三联诗意的最后合成,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 在绝句中,结句是承接第三句,又或隐或露地照应前边一二句。合句即第四句“结”,往往是诗的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 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句应如撞钟,馀音袅袅。结句讲求“语绝而意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词创作十忌,用韵十忌》 一、写作十忌 1、忌自造字(词) 作者或为了平仄的需要或语句的优美自造除了他自己谁都不懂的字(词)。中国的文字、语言都有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可胡乱拼造。 2、忌生僻字: 过于生僻的字应尽量避免,否则会影响整首作品的颂读、欣赏效果。 3、忌时间错乱 尤其在山水田园作品中,分明写夏天,却出现冬天的景物。或时在春天而作品的题目是《秋雨》,这会给读者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有些作品譬如离国庆节还有十天半月就写得某一庆祝场面活灵活现,读者只有一个字的评价:假。 4、忌次序颠倒 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规律,把桃花与菊花弄到一起开,或先赏梅后看菊,用现代科学也许能做到,但毕竟不是自然规律。 5、忌拆换成语 多数是为了平仄问题,作者将成语调整,如老当益壮改益当老壮,缘木求鱼改求鱼缘木等等。 6、忌冷僻典故 为追求高雅深奥,使用绝大多数读者都不懂的典故,让人望典兴叹,就算再好的作品也使读者兴味索然了。用典重在化典,要化无痕,化自然。 7、忌闭门造车 一首好的作品必定来源于生活,特别是山水田园作品,必须身临其境,勤观察、细琢磨、多推敲。即景作品可以先记下来,再修整,诗不厌改。 8、忌为写而写 一个优秀的作者是应该具有责任心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人,从爱心和责任心出发,无论是褒奖、颂扬、批评、评论都应如此。否则,为写而写,不会产生好作品的。有些作者,天天有作品,甚至一天多首,多而欠精,本来一首题材、构思都很好的作品,因为未加推敲、斟酌就匆匆发表了,必显毛糙。那些流传千古的先贤作品是因为精而好,绝非多。 9、忌自以为是 一个好的诗人首先应虚心,听得进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建议,而不是固步自封,老虎屁摸不得。准备发表或出版的作品应该仔细检查、推敲,最好听听诗友吟长的看法。 10、忌不要格律,不讲语法 写诗词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与规律,即格律,要按照一定的语言法则,即语法。有些作品,题目是七绝或七律,但又完全不按格律写,说是格律约束了情感的发挥,既如此,就应该写打油诗或自度诗,好的打油诗也是很有味道的。历史上,张打油的很多作品就非常了不起,特有生命力。现代诗长于情感的发挥,也可以写。诗词曲所要求的语法比对一般文章要复杂些,应该熟悉其中规律。诗词曲作品是作者在熟练掌握格律和语法的基础上对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达,绝非字与词组的拼凑。 二、用韵十忌 1、夺韵,也叫挤韵,指在诗中不是韵脚的地方用了韵字,如:秋来花落使人愁,其中秋字为韵字。但与韵脚连用的叠韵是可以的。如悠悠。 2、出韵,也叫落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一首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首句与末句可以,前者叫孤雁出群,后者叫孤雁入群。 3、倒韵,即将习惯上的组合词为了押韵而颠倒写,如先后改后先,慷慨改慨慷,凄惨改惨凄,玲珑改珑玲,等等。 4、重韵,就是在一首作品中重复押一个字作韵脚。 5、僻韵,即用罕见的生僻字作韵脚,大家都不懂。 6、凑韵,是指用了与全首作品意思毫不相干的字作韵脚。 7、撞韵,就是一联中的前一句(主要是句末字)用了与韵脚同韵部的仄声字,如: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其中洗与西同韵部。 8、哑韵,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韵。 9、复韵,复韵是指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 10、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也叫“合音”。如:月照芝台鸟篆沙,清风习习透帘纱。沙与纱就合音了。诗人写诗填词作曲,除了自我熏陶娱乐外,主要是给读者品读、欣赏的,所以,首先要让读者看得懂,其次才是让读者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一首作品的最高境界,是用平凡普通的文字组合成美的旋律,让人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诲涩字眼,却能深入人心,流传千古。即是最好的说明。    写诗技巧  一、起承转合  起,可平一点;承,要紧一点;转,要奇一点;合,要新一点(出人意料,有新意等等)  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二、并列式  当我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选取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主次之分,就可以利用并列法。  使用并列法,,要注意三点要求  1、尽量使用对仗2、描写的景物要注意顺序的安排  3、要描写出一副完整的画面  绝句章法三、并列和转和或者并列和承接同时使用的一种方式  前两句用并列法,后两句用承接法。一般来说,承接法适用于时间上有先后或逻辑上有因果的表述。  四、起承承合法  绝句的第三句不转的,可以补充承句的不足  有些绝句在承接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也可以不转,仍然继续承接。  五、对比法  如果要写出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事件或情况迥异的两种状态情景,可以利用对比法。  比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通过同时同地同景与不同人的对比,写出两次不同遇合的感慨。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爱情本事诗看,也可以当作际遇抒情诗看。  人面只今何处去,这句应该是人面不知何处去。  六、先景(事)后情(议)法。  前两句写景是叙事,后两句抒情或者议论。这个是典型的布局手法,一般要和起承转合相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两句,以精炼的笔法,描绘庐山那侧峰横岭、雄伟奇秀、气象万千的景象。后两句则以奇思妙发,揭示出一个精辟哲理: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摆脱局部经验的局限,着眼于全局,避免片面性。全诗意蕴深刻,语言浅显,景为议服务,同时也体现了苏诗深入浅出的特色。  同时这样的手法也可以倒过来用。就是先情(议)后景(事)。  前两句先抒情或者议论, 后两句写景或者叙事  如朱淑真【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诗人在这里营造的正是景与情会,心与物融,共同营造出孤冷寂寞的意境,先题出无眠,后以景象予以论证无眠的理由  七、末句综合法。  有些绝句前三句或写景或叙事,最后一句点出中心思想,阐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人把这种手法比作击剑,说前面的都是铺垫,克敌制胜的在最后一击  我们现实里的诗友常说的一句是“最后一句应该挑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绝句前三句或写景或叙事,最后一句点出中心思想,阐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人把这种手法比作击剑,说前面的都是铺垫,克敌制胜的在最后一击  我们现实里的诗友常说的一句是“最后一句应该挑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有寄】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就是先并列写出夏季雨中景致,最后阐明思念之情。这样的手法要注意结尾。结尾多是本诗的诗眼所在  如,登山一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样的手法,如果最后一句写不好,那全篇都不成功。如果最后一句写的出彩,那全诗都跟着提色  八、倒叙法。  倒叙法的最终目的是要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一般来说,绝句的重点在末两句。如果事件有先后顺序,而作者又要突出发生在先的事件,因此就用倒叙的手段,把后发生的写在先,先发生的写在后  比如梵崇【春晚】:  春光过眼只须臾,榆荚杨花扫地无。  却忆菩提湖上寺,绿荷擎雨看跳珠。  作为宋代高僧,对人生当然是看得很透彻了。但是,真的什么都看透了么?当然不是,梵崇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美好的回忆,是一辈子也无法看透和释怀的。否则不会有“却忆…”之后的诗句了。这种倒叙法的布局有时很有妙处。  以上几种绝句布局法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常是两者兼顾,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当然也不是全部概括的,创作时还应发挥灵感,尽量做到布局合理,前后呼应,流畅自然  至于以上的几种布局是否真的囊括了绝句的所有布局章法了么?回答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布局章法,需要的大家去自己体会。另外即使我们了解了所有的章法布局,也不能把这个当做公式来用。  首先要做到自然,第二要做到易懂,第三要做到流畅,第四要体现诗的趣味(情趣和理趣)  自然是说,不做作,起句自然,结句深远。要用真情实感去写,不要以文造情。不追求诗句的华美。  二易懂是说,不要生造词汇,不生造意象。不过多的使用冷僻的词汇和典故。不要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不知所云  第三要做到流畅。这个是说,句与句的衔接到位,不脱节。不要跳跃太快。读着不别口。  第四要体现诗的趣味(情趣和理趣)这个是说,大家要多采用形象思维,少采用逻辑思维,别把诗写的干巴巴的。要发挥想象力,可以借助想象,可以借助景物等把诗的内涵写丰满  诗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  鹤膝: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大韵:与韵相犯,一联中有与韵同音者  小韵:除韵外,一联中有相犯同音者  旁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同声调者,如高刀交  正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不同声调者,如相望仰。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60 投诉
云中飞龙原创个人专辑
本专集共有 41 篇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云中飞龙》
创作 62 粉丝 6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