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锡强 格:吾国丰登
大名鼎鼎的上海国际饭店曾经是“中国第一高楼”,儿时常听人戏说:“仰起头来数国际饭店楼层幅度过大,连帽子都掉下了地。”这幢不同凡响的建筑是谁决策建造的呢,他就是被称为“金融巨子”、祖籍镇江的胡笔江。
胡笔江(1881-1938),谱名敏贤,字筠,号笔江,祖籍镇江,出生在邗江沙头镇胡墩村。其父曾在镇江丹徒一家钱庄做过店员。后又与人合股开设当典,胡笔江少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学习勤奋,练得一手好字。17岁时在江苏泰县姜堰镇一家小钱庄当学徒,3年满师后,到扬州仙女庙义善源银号当店员。1910年胡笔江到北京公益银号任职员,不久进北京交通银行,深得交行总经理梁士诒的赏识,被视为交行的青年精英,不到两年便被晋升为总行稽核,分行襄理、经理之职。1916年,北京政府清查交通银行账册,行内人事发生更动,胡笔江辞去交通银行职务,南下上海谋发展。
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资银行纷纷歇业关闭,而此时中国民族工业正在兴起,有利于民资银行的发展。爱国华侨黄奕柱在印尼经商,资金雄厚,想到国内开办银行,但不懂经营管理,就请教上海报业泰斗史量才,史量才他先办银行,由银行再投资实业,并请布业大亨、统益纱厂董事长徐静仁举荐人才,徐静仁便推荐了胡笔江。黄奕柱、史量才与胡笔江晤谈,十分投机。1921年,胡笔江在上海与南洋华侨巨商黄奕柱合创中南银行,银行资本总额500万元,为当时华侨创办的最大民族私人银行。1921年6月正式开业,总行设在上海三马路。黄奕柱、胡笔江、史量才等7人组成董事会,黄奕柱任董事长、胡笔江任总经理。
胡笔江审时度势,多方疏通,中南银行获得了钞票发行权,发行钞票以百分之五十的银元或外汇就可发行百分之百的钞票。每张钞票上都有胡笔江的签名,是全国通用钞票之一。后又增设十余家分行及办事处,并陆续投资上海新裕纺织公司、永利化工公司、上海诚孚铁工厂等。

胡笔江还有一个大手笔是在1922年,他与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大陆银行总经理谈荔孙商议,在上海组成“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成立了“四行联合准备库”。1923年,四行储蓄会发起中南、金城、盐业、大陆四行各投资25万元,组成“四行储蓄会”,宣布共同承担以中南银行名义发行钞票的兑现责任。为取信社会,四行准备库陈列了许多银箱,每箱堆放5000枚银洋元,真金实银对外展示供人参观,显示四行储金充足实力雄厚,大大提高了中南银行钞票的信誉。

1932年春,为庆祝四行储蓄会成立十周年,扩大民族金融业的影响,胡笔江等四家银行老总商量决策,出资500万元,在上海市中心建造24层摩天大楼,取名国际大饭店(后改名国际饭店),由国际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民资企业陶馥记营造厂建造,该饭店是当时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投资建造的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级酒店,配备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包括当时上海速度最快的电梯,大楼共有两大门,正南是储蓄会大门,东南是饭店大门(至今仍在)。1934年开业,全上海为之轰动,整幢建筑是当时远东最高的大厦,24层的高度保持“中国第一高楼”的历史纪录竟长达50年之久,这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如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笔江继配系镇江有名士绅于立三之二女,结婚典礼是在九如巷临时租用贾姓的房屋中举行,胡笔江利用在金融界的地位和优势,创办了镇江元康钱庄,一是为报答岳家,还利用钱庄增加中南银行钞票发行量,并为中南银行训练后继办事人员。1933年他出资10多万元在家乡创办竞生小学,也招收镇江丹徒、大港等地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