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涧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8月15日 2017

神来之境“伊和乌拉”圣山

— 原创 —

旅行 不是一味地跟随大众的脚步,而是去追求快乐的生活态度。旅行,也没有好与坏的区别,而是要释放那被规矩生活压抑住的单纯本性。

“伊和乌拉”系蒙古语,意为“大青山”。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海拔高度626米,位于新巴尔虎左旗嵯岗镇北、海拉尔河畔,是当地牧民心目中的圣山。独特的奇石为骆驼石,一眼望去,如同骆驼仰卧,高大雄健。骆驼石周围有辽代石板古墓群,东北方向有成吉思汗古城墙遗址。

暴雨之前狂风飞扬跋扈,兀云遮日,午后的草原上如同傍晚,来往的车辆开灯前行着。

大雨过后,乌云在空中滚涌,此时的心境感叹大自然情绪地释放,万籁俱寂的夜空,时而划过几道闪电,海拉尔河水已经无声无息的入眠,所有的灵魂已经凝固在魅力的夜色中,每一个细胞都等待黎明后的复活,爱上草原爱上伊和乌拉的夜!

牧民巴图夫妇,应邀与我们共进晚餐。蒙古包内太阳能蓄电灯明亮,大家饮酒畅谈,其乐融融,听巴图讲述圣山的故事......

天亮了,旭日升起在草原上空中散发着光芒,一切都是亮的。它发出的光芒很柔和,既不刺眼,也不强烈,照在人的身上,感觉特别的温暖。

敖包,蒙古语“堆子”之意,原是以石块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因为草原广阔无垠,故在游牧交界之所或在辨别方向上垒石为记,称为敖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就演变成了祭山神、路神的地方,以祈求平安无事,旅途顺利。敖包有旗、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个敖包都有固定祭祀日期。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伊和乌拉山”敖包,按照当地民俗,女人不允许到敖包附近,只有仰望与默默祈祷祝福。

人们认为高山是神灵居住的地方,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和敬仰,是对伊和乌拉最神圣的膜拜。

伊和乌拉山的骆驼峰

  远处的骆驼山是徒步草原的途中美景,高度相似,仿佛石化的巨驼,希冀会陡然复活,只有身临其境站在骆驼山面前方感无比惊叹!

这是地脉久远的隆起,是大地的脊梁。长生天给这方游牧民族的护佑,风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奇石的刻痕留住了它的述说,让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心不再孤独!

蜿蜒流淌的海拉尔河,对于牧民来说水是人畜的命根子,逐水草而居,以水神的名义保护河流泉水,生生不息,永不干涸。

河水缓缓流淌,波光粼粼,清蓝透亮,为草原增添无限的灵动,最后与多条河流交汇,向北汇入额尔古纳河。静坐河岸,遐思与奇想连绵升腾。

  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看到石人的笑脸,别有洞天的天日之间,只有驻足者的仰望才是最深情的答谢,这是草原最坚固的护佑之神,却是无比的矫健和俊美!

这两块石头貌似两只青蛙,大的背上驮着小青蛙,大青蛙鼓起白肚皮“呱呱呱”地叫着,机灵的大眼睛,两条长而强壮的后腿敏捷有力,姿态灵动。

据地质学者考证“伊和乌拉山”它是在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产生的,是花岗岩地貌与石林地貌相结合的一个新类型,属于花岗岩石,是独有的一种奇特的地貌景观。亿万年前冰川的冲出,将这些顽石撞蚀、切割出横面线条的沟壑裂痕,岁月如刚刀一样将它们的身躯雕琢得棱角分明,神韵凌然,有的相互耳语,有的傲骨迎风,身临其境让人惊奇和敬畏。

伊和乌拉圣山,它是有生命的,它铭刻了历史的痕迹。曾经的生命轮回使她变得更加秀美壮丽。圣山上那一垛垛青岩,宛如人工堆砌,刀削般伫立山崖,更是大自然的神作。站在山顶,凝神贯注,豁然贯通;若即若离,物我两忘;绚烂之极、甘于寂寞、归于平淡,更深的是感悟圣山的厚重内涵。

摄影:冰涧 时间:2017年8月11日 地点:新巴尔虎右旗嵯岗镇伊和乌拉山 出镜:呼伦贝尔海狼户外运动协会队员

展开阅读全文


风光 人文 旅行 女性 文章 造型
阅读 2701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人文行摄
讲述旅途和生活中,你的人文遇见与发现。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冰涧
创作 38 粉丝 132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24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