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连福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7月30日 2017

宁波书法4人展—施文浩

陈炼焦/鲍宗献/蔡连福/施文浩

施文浩,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余姚市龙山文艺馆馆长,其草书作品在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中获全国奖,隶书作品在第六届省中青年书法展中获银奖,刻字作品入展第四届全国刻字展,国画作品入展省第四届青年美展,入展省级以上展览二十余次,其中四件作品在同期学术刊物上选登。

独白: 只想写得各异一点点 心想在书海里远航,却一直在迷航。人说找不到北,我却连东在哪里也找不到。 这些年,净在瞎忙。 总在思考,总在寻找,总想写得各异一点点,称得上别样的笔墨语言。探寻、实践,更多的是奈何奈何。在历代书法作品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潜质,又能据此而生发一点水花的范本,是我的愿想。在姑且称作为“二王”的书风里,已经是熙熙攘攘,同质成片,我就不扎堆了;在小楷的领域里,从钟繇到魏晋墓志类的小字,耗尽心力,二十多年,练得一个“小”字,却无觅一丝气息与格调;纯属偶然,得一石刻、砖刻,像是隶书,纯线条,一根一根一横一竖,技法内含,难度很大。我参以国画实践中的墨法,倒现一些灵光,用大笔写细线条,藏力于万毫之中,凝练二字倒是确切不过;至于用墨,那全是画中习来,用墨难于用笔(潘天寿语),是有道理的。自制宿墨,晒、泡、烧、研、磨,显现了粗砺浑朴之美,水化而墨沉,不见污浊,且显透亮与清华。此次小展,多以此类示之,当作是探寻实践一得吧。 施文浩 于余姚市龙山文化艺术馆 丁酉初夏

前言 一次在微信里与蔡兄聊起书法,感慨于书路艰难,颇多共鸣。学书三十余年,面对传统,浩渺无边际,入既不易,出则更难。于是想到了找几个朋友一起来做深入交流,办展的动机就这样产生了。 我们这一代人,学书之初远没有现在这么便捷,好在生活经历多少弥补了一些不足,所以学什么总会带着自己的想法去感受,不太容易受时风左右。四人中,炼焦兄于二王一系深入较深;连福兄喜欢带着想法去亲近传统正脉;文浩兄喜欢质朴而有趣味的东西;而我向往自然书写的文雅之气。 四人想法不同,风格各异,而于书法传统则视之为生命之源,不敢有一日背弃,故此展名曰“传统下的独白”。 既曰“独白”,自然要带着思想去写。我们的初衷是带着有别于以往的新想法去解读传统,去表达自我。怎奈智力不递,三十余年之积习难改,传统之精微难窥,只能如瞎子摸象,稍有发现,便算不负此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1871 投诉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蔡连福
创作 26 粉丝 119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