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影子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静影舞台视觉-高山仰止,洵美且异|聆听艺术家张洵澎谈昆曲《寻梦》

张洵澎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现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曾获第六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师承言慧珠、朱传茗、沈传芷、姚传芗等名家。同时还担任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等社会职务。

张洵澎先生在昆曲《牡丹亭》中饰演杜丽娘

农历六月初五的夜晚,在青砖灰瓦的南戏博物馆里,有场昆腔瓯韵的高雅对话在昆曲大师载歌载舞的讲述里娓娓道来。台上是七旬却仍旧美丽动人,风骨迷人的戏曲界泰斗一张询澎,台下全神贯注的是瓯剧院文化志愿者团的戏迷们,领略着张老师洵美且异的艺术风范,六十五载舞台华丽积淀。 都说京昆是一家,其实瓯中有昆,张洵澎亲切地说起自己与温州的缘分,古稀之年的面庞上不时露出少女般甜怡的笑容。戏曲中闺门旦角色大多正值豆蔻年华,张洵澎笑言即古稀之颜也要始终保持一份青春少女的天真之性,必须让自己"萌"起来。

开场话音一落向观众献上其代表戏《牡丹亭·寻梦》[品令]一亮嗓如天籁之音,仿佛"最撩人春色"刹那间迷人眼,举手投足间惟妙惟肖,眉梢眼角诉尽妩媚,俨然"香闺红影"近在咫尺,让四座叹为观止。 游园惊梦,闺中妙龄女春情,不知其所起,青春娇娆风貌翩然,杜丽娘这一旦角已被张老师驾驭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即便不开口,光是肢体语言和微笑,就足以撩动人心,"美满幽香不可言"。难怪张老师的名字一直和杜丽娘联系在一起。

昆曲名家张洵澎先生,向戏迷讲解示范《牡丹亭· 寻梦》……

2016年南戏古里昆腔瓯韵艺术周,上海昆剧团展演昆曲《牡丹亭 · 寻梦》袁佳饰杜丽娘

谈到闺门旦的扮演,张老师直言昆曲的闺门旦要大气,雅气、贵气、最重要的是娇气,换句话说就是"女人味"要学会用腰来表现女性之美,充分展示名门闺秀的贵族风范。脖子的动作也有讲究,羞涩的低头时脖子是非常松弛的,就像仕女画里的人物。眼神更为重要,小生小旦游园对唱靠的是眼波传递情思。张洵澎边说边做出示范,《牡丹亭· 寻梦》中寻梦杜丽娘思春,《玉簪记》羞涩孤伶的陈妙常,《长生殿》中风情万种的杨贵妃,用她锻造出的艺术形象和戏曲程式去展现人物内心的活动,甚至微妙的情绪变化外,化为语言动作,即便独角戏也能滿场生辉,让观众产生共鸣,进而获得审美体验。

昆曲名家张洵澎、蔡正仁演绎典藏版《牡丹亭》

或许是看出观众对于舞台上旦角身段和步姿的满脸好奇,张老师剖析起了表演中一招一式的动作,示范起了"举手到眉边,拱手到胸前"的手势,拇指搭住指根,食指用力翘起的兰花指领,以及脚尖和脚跟的步伐,给台下的戏迷上了一堂生动"专业课"。人戏合一,台前幕后苦练功夫付出的艰辛,舞台上每个形象都是戏曲演员用尽生命去塑造的。 戏曲的发展在融合与传承中博采众长,而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自然是很多剧种争相采撷的对象。《亭会》这出折子戏,蔡晓秋老师在"那年那秋"个人艺术专上作为第二折戏演出过,《红梨记》整本戏已在舞台上失传,唯独《亭会》一折被精心打磨流传下来,谢秀秋在舞台上大段念白,配合着饱满身段表演,极具昆曲特色。谢秀秋是官妓,不同于杜丽娘小家碧玉,性格应当更加洒脱,柔媚中带有奔放。 早先得知蔡晓秋院长在2011年拜师艺术家张洵澎,为瓯剧这一地方戏的突破与发展植入新鲜元素,折子戏《亭会》、《百花赠剑》就是移植不走样的成功典范。这让昆曲已培养到了第五代传人的张老师也倍感欣慰。 蔡晓秋院长谈起拜师学艺,对于恩师张洵澎总是赞叹不绝,按捺不住心内满满的敬佩与感恩之情。戏曲艺术的繁花似锦,离不开精通梨园之谱的大师,艺术是与"人"休戚相关,所谓戏似人传,剧种与角色行当的世代繁衍也有赖于老艺术家们"手把手"脚对脚"的口传心授才能代代相传。

昆曲名家张洵澎先生给弟子蔡晓秋(瓯剧研究院院长)、姚徐依(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第五代昆曲弟子)作身段示范表演

瓯剧著名作曲家李志敏在其著述中谈到,戏曲艺术的核心,是美;变则是戏曲发展规律。 昆曲给予人的最初印象便是声腔婉转,细腻,清雅,讲究场上载歌载舞的呈现效果。粉黛青苍的舞美底色,昆曲剧目浩渺,讲究的风流情爱,形成了昆曲独有的舞台气场,清代曾有过"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说法,可见昆曲一度成为流传大江南北的"国剧"。 《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玉簪记》的琴挑偷诗,都是常演常新的折子戏。张洵澎年近八旬却非常与时俱进,她仔细琢磨剧本,把当下时尚元素和年轻潮流巧妙地融入进每个角色,研究每个细微动作和表情对于传达剧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帮助,一招一式,一伸手一投足之间浑然天成,即沿袭昆曲传统的讲究与严谨,又显得清丽別致。

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张洵澎弟子赵津羽(上海昆曲澎派艺术中心)饰杜丽娘

昆曲《红梨记·亭会》张洵澎弟子蔡晓秋(瓯剧研究院院长)饰谢素秋,谭许亚(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饰赵汝舟

昆曲《玉簪记·琴挑》汪思雅饰陈妙常,谭许亚饰潘必正(上海昆剧团演出)

而今晚这场昆曲的"小宴"足以让人沉浸一番昆曲审美艺术熏陶,眼前这位昆曲艺术家由内而外散发着兰心薰质的美,妩媚的让人倾心,脱俗的让人敬仰,让人折服于昆曲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次与昆曲的美丽邂逅,一场载歌载舞的文化盛宴,一个令人感动难忘的夜晚。

古稀之年的张洵澎先生笑容甜怡似少女

撰文: 何泽 摄影: 静影子 ~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113 投诉
舞台摄影之昆曲艺术
本专集共有 13 篇

喜欢我的作品,就赞赏支持哦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已有521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58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静影子
创作 107 粉丝 2890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