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但是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


灰鹤(学名:Grus grus)是大型涉禽,体长100-120厘米。颈、脚均甚长,全身羽毛大都灰色,头顶裸出皮肤鲜红色,眼后至颈侧有一灰白色纵带,脚黑色。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其中尤为喜欢以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植物叶、茎、嫩芽、块茎、草子、玉米、谷粒、马铃薯、白菜、软体动物、昆虫、蛙、蜥蜴、鱼类等食物为食。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繁殖地迁徙,秋季于9月末10月初迁往越冬地。迁徙时常为数个家族群组成的小群迁飞,有时也成40-50只的大群,繁殖期4-7月。每窝通常产卵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在世界范围内,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其越冬地在法国,阿拉伯半岛,非洲西北部和东北部,中东,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偶见于朝鲜半岛,日本和北美西部。越冬在非洲北部、伊朗、印度、缅甸和中南半岛北部。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 升金湖武夷山(福建)、黑河流域、大苏干湖、小苏干湖、豫北黄河故道湿地、巴音布鲁克草海、东寨港红树林、洪河、兴凯湖、东洞庭湖、目平湖、莫莫格、向海、鄱阳湖、双台河口、霸王河、乌梁素海湿地鸟类、白芨滩、青海湖鸟岛、荣成天鹅湖、庞泉沟河津灰鹤、历山攀枝花、苏铁金佛山甘家湖、梭梭林珠江源头、纳帕海、碧塔海、白马雪山(云南)、高黎贡山、铜壁关黄河三峡湿地、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赛罕乌拉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黄河三角洲

皇冠鹤又叫“皇冠鸟”,因其头顶类似皇冠的金色羽毛而得名。它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其形象经常出现在邮票、明信片上,还出现在乌干达国旗的图案中。







皇冠鹤又叫“皇冠鸟”,皇冠鹤(灰冠鹤、东非冕鹤)(鹤形目鹤科) 属鹤形目,鹤科,冕鹤属,被称为鹤中之王,是闻名于世的仙禽。皇冠鸟主要分布在乌干达、肯尼亚、苏丹南部、扎伊尔东部和埃塞俄比亚西部,不同的栖息地,其体形和外貌亦略有差异。生活在苏丹南部的个头较小,羽色稍深,而生活在乌干达、肯尼亚和扎伊尔东部的则身体高大,羽色略浅,头冠特别艳丽,为同类中的佼佼者。因其头顶类似皇冠的金色羽毛而得名。皇冠鹤体长约 l27cm,颜色比黑冠鹤浅,颈部更浅,体羽淡蓝灰色,体态几乎与黑冠鹤相同,头上有闪耀的羽冠,两颊的斑纹白色,带有粉红斑点,红色的肉垂很明显。灰冠鹤区别于多数鹤的是,其筑巢于树上,喙短而肥。



皇冠鹤喜欢在池塘、沼泽地、河湖岸畔栖息,以昆虫、青蛙和草籽为食。每年五至七月产卵,卵为双数,二或四枚,偶尔也有六枚的。孵化在僻静的水草丛中进行,雌雄两性轮流担任。一个月后,幼鹤破壳而出。它们在父母的爱抚和保护下成长,十岁左右成熟,并开始求偶。一旦结为鸾俦,双双竟日形影不离,终生相依为命。杜牧在《别鹤》一诗中写道:"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青田归路远,丹桂旧巢空。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这看来也真实地反映了两情相别时的怀恋于惆怅。其实,皇冠鹤还不只如此。两鹤结为终生之后,一方遇难,另一方总是舍生相救。一方死去,另一方总是长时间哀鸣不已,且绝不另寻新欢。皇冠鹤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贞,可谓世所罕见。





文字/网络 图片/把酒临风 溪边新榕 格/溪边新榕
所有图片,均为2017年6.月16日 拍摄于北戴河野生动物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