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刘阳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6月18日 2017

充满正大气象的清代隶书名家——杨岘书法简评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朝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应会试不中,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佐军务。50岁以后负责海道漕运事务,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为官期间,刚直不阿,清正廉洁,颇有声望。弃官后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书法研究创作和佣书鬻字为生。 杨岘的隶书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一生勤勉,为晚清书坛卓然有成的隶书大家。值得一提的是,杨岘的行书也风格鲜明,点画沉着。体势跌宕,字形或瘦长,或方扁,或紧结,或离散,变化多端而力避平淡,其豪纵不羁与俊逸飞动,一同于隶。 杨岘作品流传甚多,颇具特色,尤其隶书风格对晚清书坛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 杨岘在潜心研学书法之余,还攻古诗文辞,著有《庸斋文集》、《迟鸿轩诗钞》等。 荣宝斋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第73卷,载有杨岘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 书法界对杨岘并不陌生,他是晚清的书法名家,吴昌硕的老师。吴昌硕曾随俞樾(曲园)在姑苏结识杨岘,从其学习诗文和书法。据吴长鄴《吴昌硕先生年谱(年表)》记载,杨岘、吴昌硕订交在光绪六年(1880),吴昌硕(1844——1927)时年三十七,杨岘时年六十二。吴昌硕很诚恳地写了一封信,附了门生帖,投在杨岘门下。而杨岘回信不愿俗称师生,而只愿以弟兄相亲。由此看出,心气高的藐翁(杨岘别号),只对心有不慊之人冷傲,而于问学之后生,则有谦逊之君子风度,乐于提携。后来两人情在亦师亦友之间,可谓同声相应,同心相知,这在艺术史上不多见。吴昌硕曾将旧藏《彝器款识册》请杨岘题辞,二人各抒己见,颇有玩味。吴昌硕的手札中,有不少是用杨岘的专用笺,就是连吴昌硕的润例,杨岘也曾亲笔题写过,其对后学之悉心栽培,由此可见一斑。杨岘不少书法作品的用印是吴昌硕所治,也是师生情谊之见证。 据考,弘一法师早年曾学过杨岘隶书。一八九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上海《中外日报》刊载弘一法师书法篆刻润例,称:“李漱筒,当湖名士也。年十三,辄以书法篆刻名于乡。书则四体兼擅:篆法完白,隶法见山,行法‘苏、黄’,楷法‘隋、魏’”。润例清楚表明了弘一法师早年的取法对象。“见山”即是杨岘。光绪己亥十一月,他20岁时有件临汉《桐柏庙碑》的作品,自暑“断肠词人李惜霜”,书法风格与杨岘同调,便是例证。 杨岘名为岘,应与故乡浙江归安(现为湖州)有座岘山有关,而湖州的岘山,本名显山,以唐朝讳改。众多地方名曰岘山,而以西晋羊祜大将军镇守襄阳时经常登临的岘山最为有名,湖州之山取名岘山或受襄阳岘山的影响。而今襄阳市图书馆要编辑出版杨岘书法法帖,这就是千古的缘分。 我自幼喜好书法,研学书法四十余载。在2004年得到民国珂罗版《杨藐翁临礼器碑》旧书后,即与杨岘有神通暗合之感,自此开始研究学习杨岘隶书。 据荣宝斋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第73卷记载,杨岘学习隶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他早年先师法汉隶碑刻,继而学习清代前贤,如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等,获得笔法后,转而又师汉碑,从而摆脱了清人隶书的影响,直取汉碑古法和正大气象,遍临汉碑,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不失汉碑气度又有个人风格的隶书书风。这使他与其他清代书家拉开了距离,成为一代隶书大师。 “杨隶”用笔方圆兼用,方笔棱削,圆笔轻细,横划粗、竖划细,行笔猛提,留下纤而且长的划尾,磔划方稜,带有较长的捺脚。在撇、捺、横划的放纵笔势中,转折方硬,犹如锋催剑折,撇划重笔上挑。杨岘作隶,其横划中的长横,一波三折,节奏强烈,气韵生动,其点也极有变化不相雷同,且与其它笔划非常协调。在运笔上多用疾、涩、振抖之法,讲究提接、顿挫的细微变化,线条内蕴跌宕,富有凝重与拙趣。 “杨隶”结构严紧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间架工整,疏密匀称,其形宽而气紧。笔划疏朗,安排错落,上下呼应,其结构造型,既强调外形的风采,又力求内涵的充实。 一个多世纪以来,“杨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书法界的注视和研究。从日本雄山阁出版的,北川博邦编的《清人篆隶字汇》里,汇集220位著名书家墨迹的巨著。其中收集786个“杨隶”字就是一例。 杨岘的传世作品较为丰富,其晚年之作,在书写上迥异于书家早期横平竖直、循规蹈矩的一贯作风,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情怀。用墨浓重,行笔矫健,兼以枯笔,粗细相间,大小变化一任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却又别有用心。最为得趣的是在放纵之外掺以颤笔捻管技法,使得部分枯瘦笔触更加古拙、生涩,与丰腴、浓重的肥笔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看似率意,实则于对比关系中见匠心的处理方法,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容易接受的,并已经得到普遍运用,但是在当时却遭到很多质疑——有人认为他晚年书风流于“颓唐”。殊不知,这正是杨岘实现“衰年变法”的刻意之举。 此次编辑的《杨岘临汉隶四种》,有以下特点:一是选择的作品艺术水准高,均为杨岘晚年成熟期的精品力作;二是立足于为临学者鉴,选用作品全部为临帖作品,为学习临帖者在取法、取舍、临习与创作上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三是除临《礼器碑》外,其余四件作品均为首次公开发表,为学习隶书者又添新资源;四是单字印出,便于学习临写时把握笔法笔意的细节。因此,此次出版的隶书法帖具有鲜明特色,甚至可以说具有唯一性。相信书法界方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一定会喜欢此书,从中获得启迪和裨益!

杨岘临汉隶四种

其一,临史晨碑(后)

临史晨碑(前)

其二,临张迁碑

其三,临西狭颂

其四,临礼器碑(通临,影印),部分展示。

弘一法师早年曾学习杨岘隶书

我临摹杨岘隶书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3381 投诉
艺术欣赏
本专集共有 10 篇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襄阳刘阳
创作 24 粉丝 527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7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