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文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5月30日 2017

【姥姥家】香艾满院过端午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众多,例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插蒲,有些地方还戴香包、挂彩线等等。那么,挂艾、插蒲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恐怕你并不知情吧。。。

挂艾、插蒲是端午节主要习俗之一 在端午节人们把菖蒲、艾叶插于门庭、悬于堂中,用以驱瘴避邪。在传统的端午对联或帖子亦有“绿艾悬门添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菖华泛酒尧樽绿,菰叶萦丝楚粽香”等句。可知艾蒿与菖蒲均为端午节习俗中普遍使用的两种植物。

挂艾、插蒲成为端午节主要习俗,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按常规瘟神在端午节要降灾,天帝产生恻隐之心,便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五日,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天下的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就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说后就挨家挨户告诉了所有的人,于是,家家插上艾蒿、菖蒲,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平安得救了。后来世代相传,习以为俗。关于菖蒲艾叶的避邪之说,这里有一段具有人文意义的传说。

据传晋朝邓攸,曾任吴郡(今苏州)太守,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永嘉八年,八王作乱,兵连祸结,百姓涂炭,选后吴郡失守,百姓争相逃命,邓攸昌为太守,因衙役四散,又无亲人,只得自己挑着幼子及兄嫂遗子绥景,徒步南逃,及至泗水之滨,正遇石勒乱兵追赶来。邓攸一人难携两幼,沉思之后,毅然将亲生儿弃于路旁,带着妻侄继续南逃。过了泗水,却被乱兵追及,石勒举刀欲杀邓攸,邓攸诉说南逃种种,亲生儿已不能保,今求石勒只杀他夫妻二人,保全侄儿性命,以存亡兄一脉生机。石勒听说邓攸弃儿保侄,大义可钦,甚是感动,遂决定让其逃生,恐这三人在路上又有不测,便随手采下路旁的菖蒲和艾枝,插于三人身上,并传下军令:“若遇身插菖蒲艾枝者,乃仁义之人,不准滥杀!”五月五日,邓攸等三人终于逃至福建宁化石壁洞,此处乃中原南来者之转运站。眼看追兵将至,此地百姓将成刀下冤魂,他记起石勒亲传的军令,忙叫各家各户都在门上插菖蒲艾枝。 当追兵追至此地,见家家户户门插菖蒲艾枝,因军令如山,不敢滥杀,乃扬长而去。而这些百姓日后转徙闽南、台湾各地,为感念邓攸救命之恩,每于端午节插此以作纪念,或有贴上对联云:“菖蒲驱恶迎吉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艾叶煮蛋,扫净人体内恶寒,可惜没人知道!】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现正是艾草上市的时候,艾草可做艾糍点心,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

【姥姥家】香艾满院过端午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05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赵会文
创作 22 粉丝 92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