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范庆凡 摄影 刘景成
溆浦县城· 2017-5-4
卢峰山脚、溆水河畔的溆浦县城,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南楚雪峰的腹地。它历史悠久,地位显赫。
古代县城遗址(今梁家坡)
古为黔中郡治所在地。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将其赐名“义陵县”,黔中郡随之易称“武陵郡”,实行郡县合治,城池建在溆水南岸的梁家坡,坐北朝南,形同客厅,方圆18.5万平方米,辖区北至湖北宜昌,西达四川、贵州,南接广西龙胜,省内的沅水流域和澧水流域诸地也尽投其麾下,幅员十分辽阔。
清代同洽版县城图
可是经历800多年的世纪风雨,义陵城早为昨日黄花,千疮百孔。直到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才将“义陵县”改名“溆浦县”。县城从溆水南岸迁到溆水北岸。整个县城背靠华盖山,面朝橘花园,东连广福桥,西傍狮子山,设四道城门,方圆近30万平方米。此举实现了“溆浦古城”向“溆浦旧城”的历史性跨越。

清代县署

县委政府大院· 2017-5-4

1985年县城街道平面示意图
时至解放前夕,溆浦县城的总面积也只有40多平方米,城内15条街巷,宽的不到4米,窄的2米左右,路面岩板铺就,高低不平,满城污泥浊水。透过“鸭棚子街”、“半边街”、“狗肠子街”的名号,人们依稀可见溆浦旧城的一斑。

溆浦县城· 2016-7-24
新中国成立后,溆浦县城建设艰难起步,奋力前行。东拓长兴街,西建警予大道,南修综合市场,北扩朝阳老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溆浦县城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3万多人,旧城开始伸腰直背了。

溆浦县城· 2015-3-6
然而,真正让溆浦县城扬眉吐气的日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

屈原文化广场· 2016-7-23
户籍制度改革、城建 体制改革、橘花园经济开发区建设,城防大堤建设 ,溆浦火车站迁站改线,城北新区开发,县内外房地产巨头纷至沓来,拓展城北,完善城南,开发城西,打通城东,改造城中,溆浦县城建设高潮迭起。

溆浦县城· 2016-7-24
一时间,大盛步行街闪亮登场,屈原大道、警予大道、人民西路、园艺东路横空出世,兆隆花园、溆水明珠、经贸大厦、流金广场拔地而起,太阳城、月亮湾、溆水外滩、城市经典、重庆民投中央公园、碧桂园惊艳登台,县城二桥、三桥、广福桥、钢浮桥牵手抱城,屈原广场、警予广场、橘颂景观坝、灵翠山公园、长乐坊风光带联袂入市,一大批标志性、旗舰式的现化建筑物如雨后春笋破空而出,将县城的总体面积猛扩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激增至15万余人。

溆浦县城· 2015-6-25
县城面积在成倍扩大,县城建筑在扎堆生长,县城设施在成龙配套,县城功能在日臻完善,县城地位在全面提升。而今,这座历史名城的山光水色灯火交相辉映,人气、财气、福气充街盈巷,创客在这里集聚,财富在这里奔涌,梦想在这里成真,已然成了名冠大西南的财富旺城,创业宝城、环境美城、居家福城。

溆浦县城· 2015-6-29

溆浦县城· 2015-6-28

溆浦县城· 2015-7-30

溆浦县城· 2016-5-30

溆浦县城· 2016-6-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