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之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5月27日 2017

紫沙壶书画创作小记

— 原创 —

紫沙壶书画创作小记

文/欧阳飞

2016·3·28

紫沙壶的制作确实不容易,尤其是要创作一把有收藏价值的紫沙壶就更不容易了。首先要选好矿泥料,特别是宜兴特定地区早期的老矿泥原料,据说这种矿泥料现在是很稀缺了。其次要创作壶形坯胎,这可是精细活,作者要有深厚的艺术素养、传统壶文化的继承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的创作能力。三为丰富壶的文化内涵,还要请书画名家在壶坯胎上书画创作,之后由雕工在保留书画家作品原精神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再度雕刻创作。最后作品入炉段烧,这可是最致关重要的一道工序,经验、技术缺一不可。经过以上工序能顺利出窑的壶件,就是我们千人赏、万人爱、有着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藏家争相收藏的紫沙壶艺术品。

作者创作现场,右为鲍育伟先生。

2010年6月,我应道友之邀,在海南美丽道书画院,与著名画家乔徳龙老师、江苏宜兴著名紫砂壶制壶专家鲍育伟先生共同合作创作了8把紫砂壶作品(如下图)。

乔德龙老师,字得龙,1941年1月生于贵州,祖籍重庆万州,原海南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已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中国人物画艺委会理事,黔南州美协副主席,海南省美协理事,海南省书画院聘任画师,海口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主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乔老师治学、人品备受国内同道、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其人物、山水画享誉海内外,备受市场的关注。

乔德龙老师创作现场,左为鲍育伟先生。

鲍育伟先生(艺名旭鹏),1970零年生于宜兴丁山鲍氏陶业世家。国家级高级陶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宜兴市丁蜀镇紫砂研究所副所长、总工艺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书画研究院宜兴艺校交流中心副主任。鲍育伟先生88年从艺,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倪顺生先生,善于从传统工艺品中摄取灵感充实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作品古朴庄重而不乏新意,大度豁达又极具阳刚之气。近年来对作品的设计更是精益求精,使得每件作品文化内涵丰富,主题明确。“更高的境界,更新的高度”是鲍育伟先生陶艺永远的追求。 其作品多次获奖,很受市场欢迎。

鲍育伟先生

这次是鲍育伟先生从宜兴带来8把他近期创作的紫砂壶坯胎作品,在美丽道书画院,我与乔德龙老师在观众的围观下,小心翼翼托着紫砂壶坯胎调墨运笔,不到半个时辰便完成了在坯胎上的书画创作。

自己收藏的与乔老师、鲍先生第一次合作的作品(A面)。

自己收藏的与乔老师、鲍先生第一次合作的作品(B面)

书画罢,当时在场的观众就认购了三把,认购价每把1万元(据了解,目前已炒到了每把3万元),其余5件作品由该次活动的组织者,书、画、制壶作者收藏纪念。

雕刻工第二次创作

  2015年10月,我和市技术监督局高平局长出差徐州路过宜兴,又与老朋友鲍育伟先生见面。宴席间,鲍育伟先生说他最近刚完成几件壶坯胎作品,邀我提毫兴笔,我欣然答应。宴后,我们便驱车到了他的工作间,鲍育伟先生小心拿出精美的壶品坯胎,我乘着酒兴,提神运笔,完成了与鲍先生的第二次合作。约半月后,鲍先生来电话,通报合作的作品已成功出窑,并发来了作品出窑后的图片(见下图)。

这次在宜兴与鲍育伟先生见面虽只有半天时间,他带着我们走马观花参观了有名的古代陶窑、古矿泥地等地方景点。在一处有名的古矿泥点,鲍先生对我说,目前他收藏的老矿泥足够他儿辈用一辈子…… 我从内心感叹:鲍先生不愧是有远见的陶艺术专家,占有老矿泥资源,就能立于了不败之地。 这次宜兴的短暂之行,因为有鲍先生做向导、介绍,使我对宜兴紫砂壶的历史文化内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期待着与鲍先生第三、第四……次的艺术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书法 写真 文章
阅读 798 投诉
閒雲齋藝術空間
本专集共有 10 篇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翼之
创作 16 粉丝 75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0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