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草老赵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5月23日 2017

与古人“羽觞”对话

— 原创 —

羽觞(shang),又称羽杯或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饮酒的容器。羽觞外形椭圆、浅腹、平底,口沿两侧各有一半月形耳,且耳如鸟之双翼,故被叫做“羽觞”,又因状如人之两耳,故亦叫“耳杯”。 据考证,羽觞这种器形最早出现在战国的青铜器上,并发现其上铸有一个铭文,该铭文为金字旁加个“和”字,发音“舟”,舟乃小船的意思。由图可见,羽觞的外形恰如一艘小船。到了汉代这类饮酒的“舟”才被定名为羽觞,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的时候绝迹。 《楚辞·招魂》曰“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洪兴祖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婕妤》:“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南朝梁元帝《采莲赋》:“鷁首徐廻,兼传羽杯。”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总之,对羽觞的记述可谓由来已久,不胜枚举。 另外,在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羽觞底部有“君幸酒”、“君幸食”的铭文。还有,在徐州黑头山汉墓出土的铜炉上面有一个用来蘸酱料的羽觞杯。因此,羽觞在古代时主要做酒器之用,偶尔也做食器之用。 羽觞大多馆藏所见多为木胎漆器,其它材质的亦有,但较为少见。此白水晶雕制的羽觞杯,器型比例协调,制作精细完整,包浆肥厚。由于历经苍桑,形成了特有的次生“绺裂”和“土沁”,并可见绺裂处有生成美轮美奂的“七彩”反射现象。 提起羽觞杯,不由想起了东晋书圣王羲之在那篇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的一段话“……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有“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的暗叹。鄙人虽不好酒,亦想体验一下以恭敬之心双手捧此羽觞,也来个“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展开阅读全文


人文 老人 文章 写真 文艺
阅读 2040 投诉
老赵收藏
本专集共有 264 篇

支持原创作品,期待你的赞赏

我的赞赏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给作者赞赏

记得在赞赏留言中写下名字哦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发自圈子
本作品入选糖水兴趣圈
人已加入
古玩与收藏
来自大自然和历史的馈赠
加入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靰鞡草老赵
创作 371 粉丝 2323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16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