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信步(孙建国)
关注 已关注 已关注

2025温州(雁荡山之凌峰)

2025

上小学的时候,语文书有一课叫做《我来了》“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后来知道了作者是《安康日报》记者于邦彦,创作于1958年,反映了当时建设工地的豪情壮志。该诗在“大跃进”时期风靡全国,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强调人民自力更生的气魄。‌‌ 1958年首次发表于《安康报》,后被选入郭沫若、周扬编选的《红旗歌谣》,并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至今仍被刻在水利工程纪念碑上,激励后人。‌‌

诗歌《我来了》里面的“三山五岳”是汉语成语,泛指华夏大地各名山,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地理符号,包含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和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两组核心概念。

几十年来,相继游览了“两山五岳”,只差雁荡山未能涉足,此行终于圆了梦想。现在可以自豪的说:我领略了祖国三山五岳的壮美风光。

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属中国东南部山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为特色,保留1.2亿年前火山地质遗迹,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雁荡山名称的由来

雁荡,原意是指鸿雁栖息的水荡,说的是雁荡山西部高峰顶上的一个湖。旧《浙江通志》载:“雁荡山在温州府乐清县东九十里,高四十里,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春雁归时多宿于此,故名。”这段文字既解释了雁湖之名的来历,也说明了雁荡山是因为雁湖的原因而提名。

雁荡山的地理划分

雁荡山分为南雁荡山和北雁荡山,瓯江断裂以北称为北雁荡,以南称为南雁荡。主峰为百岗尖,海拔1057米,总面积450平方千米。

雁荡山除雁荡山主体山脉外还包括苍山支脉,整体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

雁荡山八大景区

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分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500多处景点。

雁荡山大尺度的奇特景观形象,给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两大殊荣集于一身

2005年2月12日,雁荡山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2007年,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景区。

北雁荡山

广义的雁荡山包括东南西北中五个雁荡山,狭义的雁荡山泛指北雁荡山。北雁荡山位于乐清市境内东北部,万山重叠,群峰争雄,悬嶂蔽日,飞瀑凌空,古木参天,自古就有“寰中绝胜”之誉,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北雁荡山有102峰、64岩、26石、46洞、14嶂、18瀑、28潭、13坑、13岭、10泉、2水、8门、4阙、7溪1涧、8桥2湖、5尖2峡等,由此将其分为灵峰、灵岩、大龙湫、显圣门、雁湖5个景区,其中凌峰、灵岩、大龙湫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三绝

雁荡三绝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山的核心景观组合,由灵峰、灵岩与大龙湫组成。雁荡山因白垩纪火山运动形成,以奇峰、飞瀑、古洞著称。灵峰以昼夜迥异的峰石拟态闻名;灵岩以古刹灵岩寺与飞渡表演为特色;大龙湫则以单级落差197米的瀑布为核心景观。

此行雁荡山只安排了两天时间,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于是,选择了下榻大龙湫旁边的民宿,马不停蹄的把雁荡三绝领略了一番,虽然累的够呛,但那叫一个值。由于雁荡三绝各有特色,故依次编写三部糖水:雁荡山之凌峰、雁荡山之灵岩、雁荡山之大龙湫。此部为《雁荡山之凌峰》。

雁荡山之凌峰

灵峰为雁荡山的东大门景区,位于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响岭头村,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与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以悬崖叠嶂、奇峰怪石、碧潭清润著称。

北雁荡山的居民公交车特别方便,坐一次2元钱,每个景点都有公交车站。如果到凌峰景区,就在凌峰站下车,然后步行一段距离,进入凌峰景区大门。

凌峰景区出入口

凌峰景区全景图

月(约)绘(会)雁荡 夜游凌峰

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绕,合掌峰在不同角度呈现双乳峰、雄鹰峰等形态,郭沫若赋诗“灵峰有奇石,入夜化为鹰”赞咏其景。

朝阳嶂登山道起于朝阳洞,止于灵峰入口,全长4000余米,累计爬升300余米,沿途可赏东海及群峰。

灵峰古洞因断裂构造形成,洞窟相连,曾作为《琅琊榜》取景地保留剧组秘道。

灵峰寺始建于宋天圣元年,经章家楼、谢公岭可达。

灵峰夜景移步换形,变幻多姿,呈现“雄鹰敛翅”“夫妻峰”等意象,民谣“牛眠灵峰静,夫妻月下恋”概括其妙。

两大奇洞观音洞、北斗洞为游人所必至,观音洞内筑九层楼阁,令人称奇。

游灵峰一定要看夜景,这才是雁荡山的精灵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时都披上神秘的盛装,惟妙惟肖,如入仙境一般。

果盒三景

果盒三景是雁荡山灵峰景区鸣玉溪中的自然景观组合体,由凝碧潭、果盒桥及果盒岩(亭)组成。

果盒桥

果盒桥横跨凝碧潭水面,紧邻果盒岩而建,果盒桥上是游人打卡的绝佳角度。

果盒岩

果盒岩整体呈扁圆形,岩体表面平整,中部带有天然环状痕迹,其顶部建有一亭。该景观因在《神雕侠侣》《琅琊榜》等影视剧中频繁出镜而广为人知。

凝碧潭

凝碧潭位于果盒岩与渡船岩之间,水域面积宽阔亩余,水深达10米,潭水澄碧且透明度较高。

斗鸡峰

斗鸡峰以其独特的山峰形态著称,两座山峰形如两只正伸着脖子相持的公鸡,栩栩如生,是灵峰景区内一个引人入胜的景点。

吾忠石刻

岩峰石刻

雁荡景奇石刻

象鼻岩

好多游客在此先寻找大象再找象鼻,均未果。看图介绍方知不是大象岩,而是象鼻岩,根据这个思路一找,看到了很多像象鼻一样的岩石。

风洞

别看风洞的洞口小,但是洞内很大,据说与其它洞相通,进入洞口,凉风习习,停留一会儿,没敢往深处走。

鸣玉桥

鸣玉桥横跨在雁荡山灵峰景区内的一条清澈溪流之上,是连接景区内不同景点的交通枢纽。

这是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拱桥,桥身用精美的石材雕琢而成,展现出古朴而典雅的风貌。每当山风吹过,桥上的檐角和挂铃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因此得名“鸣玉桥”。

通往凌峰古洞

通往五大景点

凌峰古洞石碑

合掌峰

合掌峰位于雁荡山灵峰景区,由灵峰与依天峰合成,峰高270米。两峰合抱如双掌,峰体间形成深宽裂缝,峰顶直插云天,在群峰环拱中尤为醒目。

该峰岩石为流纹岩,属雁荡山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层,岩体经垂直节理切割后,受风化、流水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现今地貌。

其掌心内藏观音洞,为垂直天然洞穴。洞内依岩壁建九层楼阁,属佛教道场。

夜色朦胧中的合掌峰,变化多姿。站在灵峰饭店西南角仰望此峰,恰似一对丰满的乳房,因称“双乳峰”。往前稍移几步,双乳峰变成了一位身着旗袍的苗条少女,面容忧郁,凝思远望,人称“相思女”。再走到灵峰饭店屋檐前反身仰望,相思女又变成了一只敛翅高蹲的雄鹰。有郭沫若的诗云:“灵峰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再站到花坛东侧仰望,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对紧紧偎依的情侣,这叫“情侣峰(夫妻峰)”。

远远看去,在苍翠万里的空山里,有一座似牵着手、合着掌的奇峰,像情意绵绵般在思绪萦绕,当苍天洒下月光时才看清是一对夫妻峰的景色,非常感慨他们蕴藏着千秋不变的情感。灵峰夜景也最富有诗意,实为雁荡山一绝胜。

白云庵

雁荡山白云庵位于浙江省乐清市雁荡山灵峰景区内,是雁荡山规模最大的庵堂,始建于1935年,以观音楼和千手观音像为核心特色,兼具佛教文化与地方艺术价值。

白云庵坐落于雁荡山东内谷倚天嶂下,灵峰景区北侧,毗邻观音洞和会贤谷。1935年由温州女居士朱卓芳等兴建,初为自休道场;1949年后由默安师太主持,1987-1997年间扩建,现占地1800平方米。‌‌

其核心建筑观音楼,一楼供奉释迦牟尼,二楼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像,造像体现地方民间艺术风格,并作藏经阁珍藏《大正经》。‌‌ 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佛,殿后为地藏王菩萨以及寮房等附属建筑,门联“白云红树土方净,紫竹苍松味自清”彰显禅意。

观音洞简介

观音洞位于雁荡山灵峰景区合掌峰内,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被称作“雁荡山第一洞天”。该洞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南宋时期经云洞禅师修缮形成规模,兼具佛、道、儒三教文化特征。洞内设有403级石阶连接山脚至顶层大殿,沿途分布洗心泉、漱玉泉、石釜泉三处天然泉眼,第七层可观赏“一线天”自然景观及“一指观音”等石刻造像,属于雁荡山核心景点。

北斗洞简介

北斗洞位于雁荡山灵峰景区观音洞左侧,原名伏虎洞,因洞口正对伏虎峰得名,后因道家礼拜北斗元君改称现名。洞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以“青石卧龙”“金乌玉兔”“倒挂青蛙”等自然景观著称,左下方有常年不枯的石髓泉(龙井)。洞顶岩壁有横石似青龙入洞,洞口可见双伏虎、美女梳妆等奇峰环绕。

观音洞

观音洞地处雁荡山核心区域,具体位于灵峰景区合掌峰巨岩夹隙之中,周边环绕青峰苍崖与溪涧森林。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5′,北纬28°22′,距离乐清市区约25公里。

该洞初名"灵峰洞"或"罗汉洞",东晋永嘉太守谢灵运曾在此开展文化活动。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云洞禅师主持修缮洞内建筑群,形成规模。

明清时期多次修缮,现存建筑多为20世纪80年代复建,保留宋代石柱础等文物构件。

合掌峰山门

洞窟所在合掌峰的山门“观音洞”题字为赵朴初手书,楹联“胜境人知游雁荡,名山我欲礼观音”出自谢稚柳。

神游石刻

这是由原籍温州永嘉的著名书法家林曦明在1987年来雁荡所写的“神游”二字,它有两层含义:—个是赞美雁荡山是人间仙境;另一个是因为欣赏自然美需要一个融合过程,所以希望每—位游客都能守心静气.抛去尘世俗务,带一份轻松的心情来欣赏风景,做到物我两忘,达到旅游的最高境界。

观音洞建有九叠危楼,建筑极具匠心,与天然洞穴之美融为一体,为雁荡山第一洞天。观音洞隐于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洞中累有九层楼阁。太阳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数分钟。观音洞为雁荡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机,经年香烟缭绕。

观音洞内垂直分布九层殿阁:第一层为天王殿,设四大金刚塑像;第三层供奉北宋木雕大势至菩萨;第七层保留"一指观音"摩崖石刻及观景平台;第九层正殿主供观音菩萨坐像,周列十八罗汉。

天王殿

进入凌峰景区合掌峰山门即是天王殿,殿内供奉四大金刚。

无上妙境石刻

天王殿前一碑高2.7米,宽0.86米,楷书“无上妙境”四字,系民国二十三年王惟英题。

全洞共有403级石阶贯通各层,最高层距地表垂直高度113米,形成"殿在洞中,洞隐殿后"的建筑特色。

三泉景观

三泉包括洗心泉(洞顶渗水形成碗状水池)、漱玉泉(阶梯状水流)、石釜泉(圆形石窝积水)。

象形岩石

洞内象形岩石随处可见,包括侧面观音像、狮子岩等丹霞地貌景观。

洞外可俯瞰雁荡山群峰错落景观,观测点可见双笋峰、北斗洞等周边景点。

九龙壁

一线天

第七层北望可见宽0.3米、长40米的"一线天"裂隙,正午时分阳光直射形成光带。

三教融合

观音洞体现三教融合特征。佛教元素:顶层观音殿设唐代风格须弥座,存有《大悲咒》梵文石刻;道教遗存:中层岩壁刻有吕洞宾诗碑及太极图案;儒家印记:清代文人题刻“神游八极”“万法归一”等匾额。重要文物包括明代青铜香炉(重86千克)等。

观音殿正殿

第九层为观音殿正殿,主供观音菩萨坐像,周列十八罗汉。岩壁现存三百应真雕像。

最上一乘

“最上一乘”题刻位于观音洞大殿下层,高77公分,宽228公分,楷书,横写。题刻者待考。

土地岩

14:59进入山门,15:28走出山门,403级台阶爬上爬下,用了29分钟的时间。

通向北斗洞

节理

节理是岩石受力断裂后形成的裂隙或裂缝,其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属于地壳上部广泛发育的小型断裂构造。‌

T324考察路线选定考察区_雁荡山

林曦明艺术馆

林曦明艺术馆位于浙江省雁荡山灵峰景区合掌峰前,2005年由乐清市委决议筹建,2007年乐清市政府投资300余万元对原灵峰饭店进行内部改建,2009年6月正式开放。该馆占地面积998平方米,设上下两层展厅:一层设90余米展线及13只玻璃展柜,展示林曦明水墨画、剪纸、书法等324件作品;二层包含画室、会客室及卧室等功能区,并陈列其收藏的56件名家珍品。馆名由刘海粟题写,现由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管理。

林曦明(1925年5月-),原名正熙,号乌牛,浙江永嘉人,中国画家。历任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誉会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现任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

犀牛峰

犀牛峰位于雁荡山风景区灵峰景区内,地处凌霞峰旁的高岗地带,属灵峰夜景组成部分。该峰山体昂首东向,在灵峰饭店花坛处抬头可观其全貌,夜间因山形与皓月相映形成“犀牛望月”景观而得名。

当皓月东升时,那犀牛伸着脖子,遥望月亮,故称“犀牛望月”。为灵峰的著名夜景之一。

通往凌峰古洞的十二生肖

凌峰古洞

灵峰古洞的形成是因断裂构造发生山崩地裂、滑移崩落、堆积架空而成,内灌七洞,洞洞相连,迂回曲折。

作为《琅琊榜》的主要取景地之一,凌峰古洞至今保留着为剧组专门搭建的,接收天下所有机密到琅琊阁的秘道。

在凌峰景区游览了三个小时,而后原路返回,由于精力有限,放弃了凌峰景区的夜景观摩,留一遗憾。

马大师体力不支,未能尽兴,此刻遥望凌峰,心想要是倒退七十年,一定能走遍凌峰景区的各个角落。

感谢观看🙏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414 投诉

已有102位小伙伴点赞了哟!
3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闲庭信步(孙建国)
创作 1031 粉丝 255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

收藏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