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文/凌光
一到每年清明节,桐乡本地的农村会家家做芽麦团子(芽麦塌饼)。 记得下乡插队时,芽麦团子是养蚕的农民奉祀蚕花娘娘的必备供品。一直不知道从哪年起,芽麦团子成了农家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佳美食,一直延续到现在,连超市菜场也成了来桐乡乌镇旅游探亲购买带回的地方特产。但是,一年中只有清明时节才能吃到芽麦团子。 芽麦团子是以米粉、芽麦粉及一种叫野草草头为原料制作的。 草头学名叫佛耳草,一年中只有在清明前后生长。这草头都能在乡下的宅前屋后、路边田野找到。芽麦粉是用发芽后的小麦晒干碾成的粉,其作用是产生麦芽糖,促变成甜味,并发酵使米饼变得十分柔软。做成扁圆形的团子后,两面粘上些芝麻(如里面有嵌入猪油豆沙馅的更美味),而后放在平底锅里,用少许菜油剪,煎至两面微焦后,放少量浓糖水浇在牙麦团子上面即成。煎好后的芽麦团子呈青色,表面油光黄亮,吃起来甜度适中,软而不烂,糯中不韧,不粘牙齿,吃在嘴里还带有野草和芝麻的清香,实在是一道上佳的绿色点心。 写于:清明


























































摄影制作:凌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