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你说说青少年读书时期最难忘的时光,恐怕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会回忆起那令人难忘的“春游”。如果要你说一说“春游”最常去的地方,我们那时恐怕最想去的就是善卷洞了! 可惜,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春游这一正常的教学活动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从来没有正常开展过!记忆中难得的几次,去的最多的是溧阳,一次也没有去过善卷洞!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带着干粮,兴高采烈地乘着机帆船远去的背影,回来后听着他们眉飞色舞地谈笑的情景,心里的那个羡慕嫉妒恨啊!更何况喜欢说故事的奶奶常在我耳边唠叨,说善卷洞水洞那个深,简直可以通到马来西亚、新加坡!里面还有神秘的巨蛇、鳌鱼……这是真的吗? 我的第一次善卷洞之行已经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之后了,以后虽也偶尔进去游览,但大多跟这次一样走马观花而已。 善卷洞,你的美,到底在哪里?
首先是奇妙的溶洞风光。善卷洞俗称仙人洞,位于善卷螺岩山中,洞内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组成。其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各具情状的石钟乳、石笋等,明朝都穆的《善权记》称:“宜兴山水甲于东南,而善卷洞尤号胜绝。”








善卷洞当门一块大钟乳石傲然耸立。它高7米,洁白晶莹,古人称之为“小须弥山”,今人称它“砥柱峰”,为储南强晚年的手迹。别小看这座砥柱峰,它要经过多少年的变化才能形成啊!另外,在过去,她简直就是善卷洞的标志。你到没到善卷洞?不妨拿照片来!


水洞堪称善卷洞一绝。它原为一水潭,后人工开凿而成,故其深度也是可以用尺来量的,通到东海海龙王那里完全是不可信的。小小的平底船前进不用撑篙,完全是船夫用手抵着头顶的岩石前进的。在水洞七折八弯,幽暗中小心翼翼地穿行,猛见阳光明媚,顿觉“豁然开朗。”




不过,在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不要忘了看看“银缕梅”! 1992年我国植物学家发布了一则轰动全球植物界的发现:江苏省宜兴市石灰岩山地里保存了6700万年前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物种--金缕梅科新属新种银缕梅。和裸子植物银杏、水杉一样,银缕梅作为被子植物最古老的物种,是仅存我国再发现了活化石树种。科学家在2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化石中就发现了地球上已经有裸子植物;同样,在距今67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化石中,出现了金楼科植物,随后新生代第三纪,全球气候温和,演化出千万种被子植物物种。(来自百度) 和银杏树一样,被称为“活化石“,你造吗?

很多人游览只是观光,纯粹图个饱眼福,一如看人只看漂不漂亮,好不好看而已,其实围绕善卷洞讲它的人文景观,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 《慎子》有言:“尧让许由,舜让善卷,皆辞天子而退为匹夫。”善卷洞是否是禅让皇位的善卷老人隐居的地方,大家可以有各自的想法,但开发善卷洞的民国老人储南强,其本身就是现代版的善卷老人!这个辛亥老人早年曾就学于江阴南菁书院,与黄炎培、沙彦楷诸人同窗。辛亥革命后三长宜兴,两任南通,颇有政声。后无意仕途,在50岁那年登报归隐,保护、开发宜兴古迹善卷洞和张公洞。尤为人钦佩的是他把包括从苏州购得一把紫砂供春树瘿壶等一生所集藏的文物全部献给国家,现在这把供春树瘿壶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同学们,请在善卷洞大门前停下匆匆行走的脚步,向储南强先生的铜像三鞠躬吧。导游们,你们辛苦了,但请别忘了告诉来这里的每一个游客,公而忘私,无我忘我......储南强先生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善卷洞蜚声海外,其历史已有1000多年,名人留下的题咏,足可以汇集成册了。可惜昨天春游人多,导游赶鸭子般赶,让我们一路看得见的名家题咏并不多。梁代陶弘景题写的“欲界仙都”,唐司空李蠙题写的“万古灵迹”……等等,等等,他们的诗词、题咏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碑林。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似乎还可以把它做强做大的。



(这门楼上三个字费新我题写的)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时今虽是春天,阳光明媚,花儿次第开放,但蝴蝶依然不见。出水洞,迈步碧鲜庵,驻足英台书院。琅琅书声自然听不到了,但时常见青年男女写下一句句祝福,表达心中的爱慕。累了,请走进英台剧场吧,去听一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上演的只是这部戏。这样的事发生在宜兴,发生在有着梁祝故里之称的善卷!传说虽然是传说,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表达却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从水洞出来,导游就宣布行程基本结束,下面为放鸭子的时间了。见吃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见不远处山顶还有一座圆通阁,同伴们来了兴趣。可上山的路在哪里?问里面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守口如瓶,一问三不知。没奈何,只能穿门窗而过,”老翁逾墙走"了。管理部门兴建了索道,我们不反对,堵住了上山的路,有点可笑了吧/::> 上山的路不远,但坡度还是有点,这对我们也是个小考验,但同行的人没有一个退缩,都一鼓作气,二十分钟不到登顶。小部分人在思量怎么下山了,我们几个还不放弃。来一趟不容易,总得去看看国山碑吧。 建在山坡南面的国山碑真的很寂寞,在时下大嚼方便面,闷头看网络小说的年代,谁还会在意这么一个所在,这么一个东东呢?然而在这样一个国家文保单位上,你看到不仅仅有文学、书法,有历史,它其实也是中国最早的关于地震的记载啊。





还有拜斗坛。古代祈雨的地方


上山容易,下山难。不过除了膝盖有感觉之外,其他都好……


善卷洞,你的美,我的累!半天的时间走马观花,我怎么读得懂那那一千多年历史铸就的长卷?不过,还好我会把你当成一本书,空了就来读一读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