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希金铜像说起✍🏻
2017-3-9近日有事两次路过徐汇区汾阳路,看到路中心绿化地带矗立的普希金铜象,不禁止住了脚步,拍摄了照片。今晨更是请路人甲为我拍了一张纪念照。说起普希金,对我这个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並不陌生。他的名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俄文原版,想当初还倒背如流。因此,我有感而发,做了帖子发往微信朋友圈,得到不少朋友的关注。随后,我查阅一些资料,整理成格图,与格图圈同好共享。
普希金铜像的故事🌈 普希金铜像是坐落在上海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的街心三角地带,建立于1937年2月10日,是旅居上海的俄国侨民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而集资建造的。日军占领上海后,普希金铜像于1944年11月被拆除。抗战胜利后,俄国侨民和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于1947年2月28日在原址重新建立了普希金铜像,该像由前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创作。1966年,普希金铜像在“文革”肆虐中再一次被毁,有人看见一些人用绳子拖着铜像沿着汾阳路往东北走去。这一次甚至连碑体也未能幸免。 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雕塑的春天。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为推动各省市的城雕建设,拨出一部分经费给一些省市作补贴,上海得到了5万元,属最高的补贴款了。市城雕委决定用这笔经费来重建普希金纪念碑,市园林局主动表示愿意承担重建经费的缺口部分。齐子春、高云龙两位雕塑家主动请缨创作普希金像,如愿以偿。创作普希金铜像惟一依据是一张很小的旧照片,模模糊糊的,而且只有一个侧面。雕塑家查找了马尼泽尔的肖像雕塑资料,凭着对普希金铜像的感受创作出了第三座普希金铜像。在将要翻模的时候,不知什么缘故,普希金泥塑像竟然倒塌在工作台上,严重损坏,只得重起炉灶再塑造一个。至于新建碑身的高度,也是从照片上的碑身与人物的比例关系来推断的。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由于当时中苏关系尚未完全解冻,故落成时未举行任何仪式。但是附近的居民和过往的行人已经在瞻仰新落成的普希金纪念碑了。新建的普希金纪念碑要比原来的高出60厘米左右。 上海的纪念像有过许多,像普希金铜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建了拆,拆了建,也只有这一座。




普希金最有名的诗🌻 俄语原文 《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 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 Не печалься,не сердись! В день уныния смирись: День веселья, верь, настанет. Сердце в будущем живёт; Настоящее уныло: Все мгновенно,все пройдёт; Что пройдёт, то будет мило. 汉语译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祭奠人”。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小说有《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普希金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1825年俄历十二月,俄国爆发了反对沙皇残暴统治的武装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 ,面对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即诗人的女友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诗人的这首诗后来不胫而走,成为诗人广为流传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