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米芾书法公园
2017-3-3米芾,生于1051年,卒于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因曾任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 米芾6岁熟读诗百首,7岁学书,10岁即能为人书写碑文,21岁被召为书画学博士,是个早慧的才俊。米芾在书画、文学上有着过人的禀赋和才华,加之勤奋博取,终得大成,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就书法而言,米芾于传统用功最深,后人评谓“宋朝第一”。 他不仅在书法领域极具造诣,在绘画艺术上也是才情独具,极富开拓创新精神,他与其子米友仁所创的“米氏云山”画法开文人写意画的先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文论著见解独到,文风清雅,《山林集》、《画史》、《砚史》等大量著作,记录了他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创作心得等,堪称一代宗师。
这是位于镇江丹徒新城“米芾广场”上的米芾立身塑象。
古邑丹徒秦时置县,区域山水风情卓具。 米芾自徙居、定居、直至卜老辞世归葬丹徒,在这片流光溢彩的土地上生活达40年之久,并且创造了骏迈潇洒的书法与“米氏云山”画法。
为纪念这位与丹徒有着历史渊源的艺术巨擘,中共丹徒区委、区人民政府决策创建“中国米芾书法公园”。
此举得到国内诸多高端学术部门激赏与襄助: 故宫博物院与区人民政府联合出版《米芾书法全集》、提供园区建设发展的智力支持; 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建设“中国米芾书法公园”; 央视数字书画频道合约共建影视拍摄基地。
“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位处镇江以南、丹徒新城以西,2010年奠基开工,2013年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0.5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以书法家姓名命名的文化主题公园。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2年,我曾经去过一次,当时公园尚在初建之中,只是对她有个大概的地理印象和建筑物的雏形。 经好友介绍和邀约,今天来此故地重游了!
从城区坐车不要半个小时就到了景区,一下车,公园门前的景观让我惊叹不已……,太美了!
走近细看,原来公园门前的景区被誉为“海岳广场”。 为什么呢? 因为镇江丹徒云山幽深、江河壮阔。 北宋米芾在任润州州学教授(1089—1091)期间,在这风光秀美的城市山林中先后建造了三处住宅,“海岳庵”最早建成。 米芾于庵前自题“天开海岳”四字,看去气势如虹,读来胸胆开张。 这四字最能代表米芾深藏于心的“浩然之气”、“经纶之志”,因此,将“中国米芾书法公园”园前广场冠名为“海岳广场”,以示对这位“海岳漫士”缅怀之情。

海岳广场主要由“公园山”、“海岳门”、“浮雕墙”三部分构成。 “公园山”是十里长山缩影,刻有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写的“米芾书法公园”六个大字。

大型石坊“海岳门”是“中国米芾书法公园”标志性建筑。 “海岳门”正面书写的“天开海岳”,还有风墙、阵马。

“海岳门”反面书写的“宝晋英光”。

东浮雕墙是“丹徒古城图”石刻雕刻图景。

上有石刻:带江万里 十郡百邑 绕山为城 临流为隍者 惟吾丹徒 米芾

米芾居住丹徒四十年之久,非常喜爱这里的城市山林大江风貌,于是,他前后选择地段在丹徒建造了不下三处房屋、馆舍,有北固山的海岳庵、净名斋,千秋桥的致爽轩、宝晋斋,南山的精致小舍等处。
西浮雕墙是“米公故居图”石刻雕刻图景。

海岳庵

净名斋

宝晋斋 这些地方风景秀美,环境宜人,造就了米芾书画艺术的熠熠华彩、赫赫之光。


进入大门,步行一段路程,就来到了瑞墨轩法帖石刻廊。

我们首先观看了御碑亭。

宋高宗赵构酷好书法,有《翰墨志》传世。 他对米芾书法有很高评价,认为米芾书法名气很大,绝非浪得虚名。 称赞他的行楷草书“诚入能品”。 因为米芾能够将南北朝书法风骨附在运笔之间,所以显得“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而米字有一种“凌霄之气”。 一个以书画名满天下的皇帝对米芾书法评价这样高,足以见得米芾书法超群绝伦,非同凡响。

碑文 米芾得能书之名 似无负于海内 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 惟于行草诚入能品 以芾收六朝翰墨 副在笔端 故沉著痛快 如乘骏马 进退裕如 不烦鞭勒 无不当人意 然喜效其法者 不过得外貌 高视阔步 气韵轩昂 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 风骨自然超逸也 昔人谓支遁道人爱马不韵 支曰 贫道特爱其神骏耳 余于米字亦然 又芾之诗文 语无蹈袭 出风烟之上 觉其词翰 同凌云之气 览者当自得 集宋高宗书《思陵翰墨志》

看了御碑亭,我们走进了中国米芾书法公园的核心景区——米芾书法刻石碑廊的起始场所——瑞墨轩。 瑞墨轩本为米芾建造于黄鹤山一处别墅书房的堂名。 米芾素爱山林清幽,松石沉秀,所以就把堂名移来命名米芾书法刻石碑廊,这也是“米帖林”一廊九馆中的第一所堂馆。 瑞墨轩正面是木刻米芾肖像,右侧是米芾《净名斋记》法书节选,左侧是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为米芾书法刻石碑廊撰写的“题记”。


米芾书法刻石碑廊引言
米芾书法刻石碑廊为中国米芾书法公园核心景区之一,位处十里长山中部,石木结构,宋代风格。 长廊俯临米芾路,仰接道宣律院,共与“瑞墨轩”、“绍兴米帖馆”、“松桂堂”、“群玉堂”、“英光堂”、“宝晋斋”、“丹徒米帖馆”、“长至馆”链结而成“一廊九馆”。 该一廊九馆自下而上绵延680米,翻转数谷,跌宕起伏,如卧虎藏龙,气势恢宏,系统展示了重刻宋拓米帖180件、新刻丹徒米帖64件及历代书家题赞米帖之有关史料。 碑廊摹刻原件悉数由故宫博物院提供,其中宋拓米帖与新刻丹徒米帖真迹全部系国家一级文物,聘请当今石刻名家按原件等比例手工雕凿镌刻,并邀请高端专业团队设置陈列。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为碑廊题记前言,后记则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撰写。 刻石碑廊浑然一体,文光昭章,石刻法书蔚为大观,神韵天成,堪为国内外米芾法帖集大成者,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米芾法帖全貌集结展示之艺术殿堂。 中共镇江市丹徒区委员会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二月

米芾像及联语 米芾自画像木刻版,摹本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北宋元祐四年(1089)米芾任润州州学教授,借甘露寺僧舍暂居。 友人蒋之奇来访,赠诗有“尽室生涯寄京口,满床图籍锁岩阿”句,是对米芾当时生活状态、艺术志趣的真实勾勒和描摹。因即引为瑞墨轩米芾画像两侧联语。

《净名斋记》节选

《净名斋记》是米芾居住甘露寺“净名斋”时写下的一篇赋文。 文中极言古邑丹徒及域内甘露寺、多景楼、五洲山、长山、黄鹤山乃至居处净名斋气势之壮、风光之美,连用 “惟吾丹徒”、“惟吾甘露”、“惟吾净名”三次“唯吾”。 他还写道:“襄阳米元章将卜老丹徒”,生前便选择丹徒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足见米芾对丹徒的钟爱之切和眷恋之深。

故宫院长题记

2011年3月,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为米芾书法刻石碑廊亲作题记。

题记中,郑院长明确界定了米芾与丹徒的关系,对米芾生平、艺术成就、传世作品,以及丹徒区人民政府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出版《米芾书法全集》、兴建米芾书法刻石碑廊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性、权威性记述,并作出高度评价和热情赞美。

“洞天一品”石景

米芾42岁时在“丹徒行衙之西”临市河边营建了一处住宅,取名“西山书院”。

米芾墨迹《弊居帖》中自记了西山书院的竹、树、水、石、厅、堂、轩、榭。 其中有对“洞天一品石”“八十一穴,大如碗,小容指”,甘露满石,洁白如玉的详细描述。 取意设景,就是大家看到的“洞天一品”,喻惬意穿行,人过其中,官至一品。

南宫书房

南宫书房系米芾于丹徒故居 “游戏翰墨”时所居轩室的复建。 米芾官拜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名“南宫书房”。

将宋代高宗皇帝用过的“御书房”也移置于南宫书房中,说明米芾的书法受到上至最高统治者,下到平民老百姓的普遍喜爱,真是不折不扣的翰墨典藏、“铭心绝品”。

这里既是各方高人、方家抒发情怀留下墨宝的清雅场所,也是广大游客游园小憩,感受墨染书香的修身养性之地。

《绍兴米帖》一馆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宋高宗赵构汇集所有米芾书迹摹刻御制法帖《绍兴米帖》(又称《宋高宗刻米元章帖》),共十卷,为史传最早的米芾书法集帖。



一馆将原藏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之宋拓《绍兴米帖》部分重刻陈列,共20件作品(含廊内6件)。



因拍摄时反光严重,故不能全部摄入。



馆前匾额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大家赵孟頫之书迹摹刻。


“米家山水”涧景


米芾山水画迹已无存世,史载其画风抒情写意“超时迈古”,他与其子米友仁首创的“米点山水”画法开拓了山水画艺术极为广阔的境界,显出天真超逸,平淡奇绝,不随流俗的个性表现。



米芾素爱丹徒山水,公园涧溪立石上刻有“米家山水”四字,旨在表现真山真水与“米家山水”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的“率意”和“真趣”。


《绍兴米帖》二馆


宋高宗赵构酷爱书法、精于鉴赏,又兼米芾之子米友仁在世见证,由此,《绍兴米帖》极具权威性和高端性,个中隶、楷、行、草、篆诸体兼备,精品独多。


二馆将原藏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之宋拓《绍兴米帖》部分重刻陈列,共48件作品。



馆前匾额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大家赵孟頫之书迹摹刻。


























《松桂堂帖》为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米芾曾孙米巨容刻,帖后原有米巨容跋。

现存残卷中收入米芾珍藏的谢安、王羲之、王献之“三晋帖”及米芾自书《壮观赋》,其它米帖中皆无,所以十分珍贵。本次重刻,用故宫博物院旧藏宋拓本,启功题有跋文,共8件作品。

堂前匾额为清代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翁同龢书迹摹刻。


群玉堂 堂前匾额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王铎书迹摹刻。

《群玉堂帖》南宋嘉泰、开禧年间(1201-1207)刻,原名《阅古堂帖》,后改为《群玉堂帖》,共十卷,今已不见全本。 此次重刻,选用故宫博物院珍藏宋拓《群玉堂帖》残本、旧藏残册、残卷,难能可贵。共22件作品。


英光堂 《英光堂帖》为南宋绍定年间(1228年左右)岳珂刻。岳珂,南宋时汤阴(今河南)人,岳霖之子、岳飞之孙,官至户部侍郎、宝谟阁学士,曾镇守镇江十多年,因敬仰米芾,编印米芾诗文《宝晋英光集》,在米芾故居重建研山园等。

此次重刻,选用香港中大藏《英光堂帖》上、下册及北京故宫藏《英光堂帖》四册,共62件作品。

堂前匾额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孙承泽书迹摹刻。




《宝晋斋法帖》为南宋咸淳四年(1268)曹之格收辑摹刻,共十卷。 前八卷为谢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及王氏家书,九、十卷为米芾书。 此次重刻,选刻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法帖》卷九、卷十,共24件作品。 斋前匾额集米芾书迹摹刻制成。







2009年6月,中共丹徒区委、区人民政府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出版《米芾书法全集》,并由故宫博物院提供宝藏于世的米书墨迹资料,丹徒区政府聘请专家团队,按原件同大、等比例,悉数摹勒面世而成《新刻丹徒米帖》。共64件作品。


馆前匾额集米字摹刻制成。


新刻丹徒米帖填补了米芾法帖空白,延续了清乾隆以后我国米书刻帖历史,以其原真性、首创性和规范性,将米芾法书刻帖的壮举留给了历史、留存了历史。




















米芾诗词作品中,有一首《菩萨蛮•拟古》:“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沙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举酒送飞云,夜凉愁梦频。” 其中“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说的就是十里长山御笔亭下雾岚飘渺,芦苇颔首,柳枝轻拂,如诗如画的景象。


“笼烟”二字为米芾的书迹,也是对这里池水含烟、山峦秀美高度凝练的概括和写真。




研山墨池

米芾初到丹徒,用一方研山石和当地一个富商换了一块宅基地,在北固山甘露寺下建造了海岳庵,开始了他在丹徒的生活。 他对这块研山十分喜欢,专门写了一篇研山铭记述他的这种喜爱。 这幅《研山铭》手迹流传到日本,故宫博物院花费近三千万元从海外赎回,作为国家级文物保存起来。 公园把这块研山放大安置在米芾书法公园路口,供大家观瞻,希望大家喜欢。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游玩就要结束了,深深感到:这两年公园的变化太大了,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米芾书法公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集展示、体验、欣赏、交流、创作、教研、培训、休闲诸多功能于一体,真正形成了吃、住、行、游、购、乐各得其所的文化产业链。 这些成绩都是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长山办的实干精神下取得的,在此:为他们点赞!!! 文化渊薮,艺术阆苑,意象天地,精神家园——中国米芾书法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