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制作:犀牛望月
文字编辑摘自网络
潮汕民俗文化:元宵节闹花灯。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区军埠镇大长陇村,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夜,大长陇贺灯队伍绕村游动,如龙如萤,热血沸腾,亲临者无不叹为观止。



大长陇位于广东省普宁市东部军埠镇,有记录的人口约7万余,是全国人口第一村,全村皆一姓陈。大长陇灯笼除了姓氏郡望之外,写得最多的是“千子万孙”。






正月十四十五这两天晚上,在东门埕神厂前请灯的长龙漫山遍野地蜂拥而来,在黄昏的蓝色天幕下显得极度壮观,让人叹为观止,彼时彼景,真的会怀疑是不是天上真的有决定一切的神,否则如果不是这“千子万孙”的祈求得到神明首肯,又如何能够有现在这般人丁兴盛的大乡旺族。




大长陇十四十五暝的营灯他们称之为“呵灯”,原因是当晚请灯结束之后,村里老爷要集中巡境,村民们在整晚的营灯营老爷过程中,要边游边高声吼叫“老爷保呵”,在寨子里每个宗祠前面的阔埕,要点长串的鞭炮,在炮声中老爷轿要发力奔跑,要在宗祠面前把老爷轿用力上下摇动,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过程,人和神的关系在这场类似玩耍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亲近,而之中又总是有些什么特别的东西让人感到心潮澎湃。



一百六十多年前,大长陇村陈娘康与北山村许阿梅互相呼应,发动了一次席卷潮普惠的农民起义,义兵围攻潮普惠三县县城,震撼潮州府。清政府调动潮惠两府兵力全力打击,两年之后义军失败,陈娘康阵亡。清军围剿大长陇,村民散寨而逃,全村被夷为平地,这个时候是咸丰六年。如果你知道这段历史,你就会明白这个现在允称全国人口最多的村庄,是有着怎样坚强和蓬勃的生命力,在一片废墟之上发展到现在绵延不断的灯龙,你就会明白他们自发排着队拿着灯笼,用“老爷保呵”这种充满爆发力的吼叫里面蕴含着的不屈和坚韧,这是一个永远挺着脊梁,不会低头的族群。这是一个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群体,这就是最典型的岭东潮人代表。












入夜,各个村子营灯已经进入如痴如狂的地步,从南至北,由东到西。不论是在豪放粗犷的南下地区,这一夜也是彻夜狂欢,营灯上灯,打秋千,围着大榕树走老爷,欢吼声通宵达旦。而沿着韩江、榕江腹地展开生活的村子,则一支支随村里主神巡营村境的灯队,或静静怀思,或群情激昂,或锣鼓声声,或鞭炮不绝,火光四射,人流涌动,融入于斯,吾土吾乡的原乡情怀必然挥之不去,这是民俗绵延千年不绝的原因,也是族群认知高于血缘的中国情怀。














俗话说,过完宵节,喜庆的春节才算过完。正是:“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了。现在,元宵节已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实更值得狂欢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