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文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2月10日 2017

大东沟,被历史铭记的理由/孙成文

大东沟,被历史铭记的理由 孙成文   东港市原名东沟县。对于现在的东港市,颇知掌故的外地人以及早年从东港走出去的游子们更习惯称之“大东沟”。当然,现在六七十岁的东港人,谈起东港的历史和现在,也张口就是咱们大东沟怎么怎么样。   我曾在博客里发过一篇散文《大黄蚬子,鲜灵的东港味道》,吸引了很多生活在外地的东港人的目光,他们除了留言表达亲切感和思乡情之外,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将“东港”两个字换成“大东沟”或者“东沟”,说是这样有历史感。仔细想想,不无道理。也有身在外地的东港老乡,对 “东港市”这一名称提出质疑:为什么叫东港市?不太适应。叫“东沟市”更好。它兼容了历史和现在,大东沟多有名啊!   大东沟早年是一片茫茫的海水,由于鸭绿江上游的泥沙长期冲积变成了陆地。一条受海潮冲刷形成的大潮沟横贯东西,潮沟,延绵至东港市的西北部也没有看到尽头。就是因为这条潮沟,这里最早就有了大东沟的称谓。因为大东沟在鸭绿江口的下游和我国海岸线最北段,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曾为兵家必争之地,清政府为防御外侵,曾将此地划为“禁区”。   萨尔浒一战,明军战败,努尔哈赤的后金军攻取了辽东各地,同时也进入了大东沟。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加强边境的统治,采取定边政策,派驻官兵,将大东沟沿江沿海百姓全部驱迁内地,设置“禁区”。并制定了“禁止农牧、禁止采伐、禁止采矿、禁止出入”的四条禁律。为了阻止百姓在禁区里偷偷渔猎种植,还经常派兵卒去捕打大东沟荒地、海边的百姓。因而,大东沟就被人称为“打东沟”。“打东沟”始终战乱不断,宋三好、高希田率领的起义军与清军鏖战于此。后来,人们觉得“打东沟”这地方之所以战乱不断,就是因名字所致,于是,又将大东沟改成太平沟。   清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沟开禁,山东河北的灾民日益增多,商号也随之增多。大连的资本家在此创建了轮船公司,这里的木材、粮食开始从水路运销各地。因为船只外运货物须经外地关卡,报关时各地关卡只知道有个“大东沟”,知道“太平沟”的人太少,办事不方便,有时发难。船主感到称“太平沟”报关不顺利,要求乡绅商民恢复原名,因此,“太平沟”又改回了最初的“大东沟”。   由于大东沟沿海沿边沿江的特殊地理位置,清政府在镇压以宋三好为首的农民起义后,把这里命名为安东,并设置县级建制,意寓安定的东方。可是,一场甲午海战却彻底击碎了清政府“安定的东方”的美好的愿望。   1894年9月17日爆发的中日甲午大东沟海战,是大东沟真正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那是我们民族的剜心之疼的缘由,那是至今还留在中华儿女心中屈辱而又醒目刻骨的疤痕。后来的很多人知道大东沟或者说大东沟如何如何有名气,大抵缘于此。   大东沟海域是中日甲午海战的主战场。中、日两国中小学历史教材都有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记载。尽管当年的战火与硝烟早已在这里散尽,但是,由大东沟海战拓展延伸出来的一些关键性词语却被人们记住:北洋水师、致远舰、邓世昌、威海卫保卫战、《马关条约》……这些让国人每每想起就悲愤的词语,都缘起于大东沟,缘起那个始于公元668年就属于“安东”都护府所辖的黄海商埠。   大东沟因为甲午海战提升的“知名度”,也直接影响了它辖区建制称谓的去留与更改。查阅关于大东沟由安东县再到东沟县地名的更迭的史料,可以看出,大东沟的知名度的确不容小觑。   1914年前的中国地名乱象横生,特别是县名重复现象尤为严重。据文献记载,一个县同名的地方有74处之多,两个县同名的地方有12个,四个县同名的地方有4个,五个县同名的地方有3个,六个县同名的地方有1个。两县同名,如安东县,辽宁、江苏都有;这样造成的不便自不待言。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拟改各省重复县名。   1914年1月底,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和内务总长朱启钤联名上报袁世凯的《内务总长朱启钤呈大总统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一文被袁世凯批准。该文件中拟定的县名保留标准是:两县同名者,在先的保留名称;新开商埠和新拓边地,时间长的亦保留名称。按照这个标准,奉天省安东县(大东沟)和江苏的安东县都应保留,江苏安东县属于“先置”;而辽宁安东县则为“通商之大埠”。按照“存其先置”原则,应当保留的是江苏的安东县,而按照“通商之大埠”原则,则应当保留辽宁的安东县。于是北洋政府经过权衡,执行了后面的标准,大东沟所在地的安东县最终得以保留,江苏的安东县则改为涟水县。   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安东县被更名为东沟县,则是广西睦南关更名友谊关的扩展产品。    根据外交部在2008年开放的第三批解密档案来看,将睦南关更名友谊关,是越南胡志明主席1964年7月前提出来的,中国政府表示同意。当时仅限于改此地名,后来范围扩大。1964年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外交部《关于将睦南关改为友谊关的请示报告》中批示:“外交部并告周荣鑫同志(国务院秘书长),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时,要将东北的安东、盖平、辑安等地名一起改掉并由国务院内务部通知东北三省、云南、广东两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各地类似地名全部审查,凡有这类刺激朝、越两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地名统统改掉,与前述地方一并发表”。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睦南关与安东等地改名事宜,由内务部(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副部长王一夫负责。11月2日,国务院向广西、辽宁、吉林等地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审查对越南、朝鲜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的通知》。说:“国务院决定把‘睦南关’改为‘友谊关’,由陈毅副总理题字,题字不久即可寄去。在睦南关改名的同时,准备把我国过去沿用下来的对越南、朝鲜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也一起改掉。请你们立即把所辖地区全部地名加以审查,对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提出更名意见,于11月20日前报内务部,经国务院审查批准后,同睦南关的改名统一公布,各地不得自行公布”。   根据国务院文件的精神,辽宁省的安东县作为“对邻邦含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被列入更名范围。   据原安东县委书记张全义在回忆录《周恩来总理为安东县更名》中叙述:县委接到通知后,我立即主持召开了县常委扩大会议,研究改名方案。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的说县境内的大孤山的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改称“孤山县”为好;有的说安东县东临鸭绿江口,南临黄海,改称“江海县”为好;还有说安东县城的大东沟地处我国海岸线北端起点,改称“大东县”为好。究竟该改成哪一个才好,一时间众说纷纭。最后,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举手的方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向国务院上报:改安东县为“大东县”。   方案上报不久后,国务院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周总理要我给你们打电话,关于改县名一事委托我征求你们的意见。总理说改‘大东县’不如改‘东沟县’好一些。总理进一步解释说,著名的甲午黄海大海战就发生在大东沟,鸭绿江的入海口也在大东沟,还是改成东沟县好。”听说周总理亲自给改县名,且恰当富有寓意,张全义说他当时激动万分。当即代表县委、县政府在电话中表示:“我们同意总理的意见,谢谢周总理。”   就这样,1965年1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对外公布安东县改名为东沟县。3月1日,全县所有单位的印章、牌匾一律冠以“东沟县”字样。自此,东沟县的名字也开始蜚声于海内外。   在谈到周总理为大东沟更名,很多地名专家认为:周总理改成东沟县这个名字,既保留了大东沟的原始称谓,也蕴含着地名的历史意义和地理特征。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地域特点的尊重。   随着大东港的建设及使用,1993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东沟县,成立东港市(县级市)。大东沟,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海滨小城,经过二十多年脱胎换骨,终于成为北中国海岸线上一座全面开放、活力四射的新型城市。   现在不少的外地人对东港这个名字还是有些陌生,但是一说到东港就是原来的大东沟或者东沟县,他们马上就能说出东港所在的具体位置。因为120多年前的那场惨烈的大东沟海战;因为五十年前敬爱的周总理“东沟县”的命名。 大东沟,因为深刻的历史留痕,所以成为不能被忘却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575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孙成文
创作 240 粉丝 618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5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