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相传至今两千五百余年,2017年(佛历2561年)2月4日,西双版纳总佛寺首次举行170多名傣族小男孩出家仪式。一位出家师父用相机记录下当时的盛况。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总佛寺住持帕松列龙庄勐长老。


人生履历 在西双版纳,傣族儿童到七八岁都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僧侣生活,系统地接受宗教文化教育,学习佛经、教义、教规,以及相应的民族文字、历史传统、人生哲理、道德规范和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大部分人到十五六岁还俗回家,少部分人继续学习并终生出家。傣族男子若没有当过和尚,就是“岩里”(生人),会被整个社会瞧不起。儿童入寺以后称为“科永”,即预备和尚,学习基础经文后,就剃度为僧,称为“帕”(沙弥);经过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佛学知识,且年满20周岁,可以授比丘具足戒成为都(比丘);比丘中佛学知识渊博,为人正直,在信徒中有一定的威信,对社会有贡献的可以升座成为祜巴长老;而“祜巴勐”就是全西双版纳的祜巴长老,是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最高等级僧人。

























西双版纳曼听总佛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