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竹楼老师诗词美学讲座 主讲:黄建新,网名汗竹楼 编辑:陈波 图片:摘自网络 第一讲:纳兰词 前言 在浩瀚的星空中,有一颗一闪而逝的明星,在他形遁光消之后,给人们留下的是:不断的赞叹和无尽的哀婉。他的一段往事,你我的一盏香茶,足以沉醉于语言文学的唯美之中。
人物简介: 纳兰容若,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康熙王朝一等侍卫。他天资聪明,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二十二岁时经殿试获进士出身。常伴康熙出行。他喜结交落拓文人。虽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正当风华逸茂之时,却匆匆谢世。在他短暂的生命旅程里,给人们留下的是一段段凄美的叙情。 纳兰词清新婉约,极富真情锐感,直指本心,他生前所作之词早已轰动天下,一时产生出家家争唱的效应,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王国维赞他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词艺,那哀婉怅惘的深情,优美流畅,极富韵味的词句,三百多年来,依然流淌于茶肆,酒楼,管弦音乐之中,无数男女乃徜徉期间,寻觅着他的踪影,品味着自己的人生。我们泡一壶香茶,伴着悠悠清音,默然走进他的心里,去领略他的伤情与凄美。
解读纳兰《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归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这首词中有三处用典:一,鸳鸯二句出自王彦泓《湘灵》诗:戏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二,缃帙,浅黄色布书套,泛指书籍。三,幽窗,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悼殇》:冷雨幽窗灯不红。 词的大意: 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我回忆起她当初的情景,使我的心都快要碎了。临睡前又翻阅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就记起她初学书写而不熟练的模样。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眼泪模糊。在这冷冷的雨夜,幽暗的窗前,点着一盏孤灯,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说得清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赏析: 这是一篇伤情怀旧之作。点滴芭蕉心欲碎,窗外一滴一响的雨打芭蕉声,就像用锤子一下下敲打他心口最软弱的地方,即过去那段最美好的幸福的时光,所以不堪回想。 芭蕉,在文学作品中历来有两个牢固的意象是“雨打芭蕉”,如是骤雨,更加急促而压抑;如是疏雨,那声音便觉得淅沥而忧伤,所以有“疏雨梦魂遥”;“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另一个是卷心芭蕉,芭蕉叶面初出,是卷拢在一起的。随着不断成熟而渐渐舒展开来,正象人心绪的舒与卷,“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十年惯听江南雨,一梦乡关总惹 愁”。 所以,往往在作品中一旦出现了芭蕉与雨这两个意象,明显是作者在诉愁苦了。所以,芭蕉和雨组成的这个信息符号一旦出现,其作者不是言愁绪便是诉孤苦了。于是,当纳兰吐出“点滴芭蕉”这四个字时我们也不难体会到他其实之感受了。 “点滴芭蕉心欲碎”从字面解,这个“心”是芭蕉的心,因雨水不停地敲打,心都快被敲碎了;而后则联想到这个“心”是纳兰之心,听着雨打芭蕉,惹来无尽愁思,心都碎了。此处意象双关。 芭蕉本是没有心的,相传五祖禅宗传衣钵时,神秀和慧能分别做过两个著名的偈子,一个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一个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陈寅恪质疑说:“这两人全都搞错了,不能拿菩提树比方的,该用芭蕉”理由是,菩提树高大坚固,常青不凋,是形成不了空的意象的。考究当初中国和印度两地的佛学比喻,普遍所用的都是芭蕉一类植物。观身之法把人的身体比同芭蕉。为什么呢?因为蕉叶是一层层长的,剥一层又一层的物体。如洋葱、卷心菜、剥到最后都是空不见心的。剥尽法层,中心空空,这便是芭蕉在佛学中的意象,芭蕉用以比肉身的空幻不实。

容若的空幻心理形成来由是“发妻之死,天性与环境错位,乃至生的体弱多病,都使容若忧郁越积越多,使他过早偏向于佛学。很年青时为自己设计书房,题名为“花间草堂”,寓艳体诗歌《花间集》和《草堂诗余》这两部名诗集之意。何等明丽爽朗;为自己第一词集题名为“侧帽”又是何等风流自赏。之后,他迅速衰老,在这与他格格入的官场与华贵生活里消沉不起,开始自号为“楞伽山人”,恍恍惚惚地在今生中证悟来生。这个时候容若的词已笼罩在垂暮的梵音里了,我们再读读他另两首词: 《浣溪沙》 抛脱无瑞恨转长,慈云稽首返生香。妙莲花座试推祥。 但是有情皆满愿,更从何处著思量。篆烟残烛并回肠。 《眼儿媚·中元夜有威感》 手写香台金字经,唯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厌世,缘于爱之深;向佛只因情之切。这两首词,引用“青灯古佛”,“金经乐台”,而《浣溪沙》“返生乐”之典意在返生还魂,《眼儿媚》“奉倩神伤极之典更是感动于奉倩对妻子“不辞冰雪为卿热”的一往情深。纵无情处,也是多情。而当下,“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此中又有几多空门意,几多尘世缘,谁能说得清? 从窗外雨打芭蕉淅沥,想到当年的仙侣生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流。”侍要睡了,又情不自禁地展开了旧日的书笺,想起当年教她写字时她笔法生疏的情状和娇柔温软的姿态…………

此两句化自王彦泓的《湘灵》“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这诗中描写一位闺中女子想仿用王羲之《曹娥碑》笔意,给情郎写情书,又怕情郎取笑,欲书不书的模样。 容若的“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是化用王彥泓的成句;而王彥泓却是化用阳修的《南歌子》中句。欧词如下: 凤簪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怎生疏。 王诗直取欧词下片,欧词所描乃闺中之乐;女子依偎着情郎,把笔杆摆弄了很久,却没写下什么。女孩子本应习绣,不应因写字耽误刺绣的。但这女孩哪还有心去刺绣,娇声笑问情郎“鸳鸯”二字怎个写法。 汉武帝取笑张敬为妻子画眉,张敬说:“闺中之乐有比画眉更过火的呢”。看来,写鸳鸯字也是过火的其中之一了。 因过去越快乐,在当下的回忆时越是倍觉痛苦了。容若在下片转回当下,“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为什么会重看一半模糊呢?因人倦和看后联想过去与现在对比,至伤情处,泪水盈眶。过去的日子是“鸳鸯字”,是“弄笔偎人”,而现在却是“幽窗冷雨一灯孤”。这些都是你离我而去,我才是最孤苦的人啊。 可话又说回来,这多年过去了,情再深,也应淡了,尽了。但在这个雨打芭蕉的夜晚,为什么我还会想起你来,为什么还会泪流满面?这就是“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的注脚。如果可以重来,容若会不会甘愿舍弃这段短暂的快乐,来免除一生一世的忧伤呢?我们无以得之。

纳兰容若 双调,58字,上下片各29字,5句,3平韵脚 中中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 平脚,中平中仄仄平脚。中 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 平中仄,中仄仄平脚。 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中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 平脚。中平中仄仄平脚。中 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 平中仄,中仄仄平脚。 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标“中”字者为可平可仄处。没标中者不可乱填,是平填平声字,是仄填仄声字。韵脚处以《词林正韵》韵部选定,不可在不同韵部中选用韵脚字。纳兰容纳这首‘临江仙’所用之韵脚在词林正韵的第四部平中所选用。 区分平仄声不可用拼音普通话,只能用本地土话区分平 仄,开口音为平声,闭口音为仄声。 词林正韵第四部,平声 鱼渔初书舒居裾琚渠蕖誉余舆胥狙锄据疏蔬梳躇虚嘘污铺墟徐猪闾庐驴予诸储除滁蜍如畲淤呕妤苴菹沮徂龉茹榈於祛蘧疽蛆醵纾樗欤虞愚娱隅无芜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须需朱珠株诛铢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谀腴区躯驱岖趋扶符凫芙雏敷麸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摹蒲逋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吾梧吴租卢鲈炉芦颅垆蚨孥帑苏酥乌枯粗都茱侏姝禺拘嵎蹰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泸舻轳鸬驽匍葡菟诬呜迂盂竽趺毋孺酴鸪骷刳蛄晡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