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C
+ 关注 已关注 相互关注
1月5日 2017

走进窑洞

窑洞是中国华北、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区)。

延安枣园窑洞

延安杨家岭窑洞

杨家岭毛主席故居

窑洞起源于人类最早期的“穴居”。人们为了躲避风雨的侵袭和动物猛兽的袭击,在自然形成的山洞中居住,成为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后来人们受到祖先的这一启示,就在一些山体与丘陵中开挖洞穴,装上门窗,成为我们所说的“窑洞”。

在遥远的古代,曾经有过一段较为寒冷的黄土生成期,那时,从西伯利亚一带吹来的冷风中,飘浮着许多黄色的尘埃,逐渐降落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相当长的时期过去以后,飘落的黄色尘土堆积成厚厚的一层,构成了黄土高原。这时期,风侵雨洗,溪流河冲,造就了丘陵遍布、沟壑纵横这样地貌。这给华夏先民构筑穴居住室,特别是横穴居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各种穴居住室也就应运而生。

在我国,窑洞大致可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及独立式三种。在这三种形式里,下沉式窑洞最为原始,靠崖式次之,独立式成型最晚,也更为普通,而且这三种形式在我国北方都有很多实物存在。

窑洞中最有特色的要数下沉式的“地坑窑”。它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大坑,形成天井,然后再在坑中的土壁上挖洞开窑,形成独特民居。在山西省平陆县、河南省部分地方就有许多这样的天井院地坑窑,当地人叫“地窨(yin去声)院”,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地窨院”以其独特的传统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立式窑洞

独立式窑洞也叫“券窑”,就是在无崖可靠的情况下,于平地上用土坯、砖头或石块砌成的窑洞,俗称“券窑”。砖石券成的窑洞与纯粹由黄土而建造的窑洞相比,造价要高,要讲究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券窑”是“靠崖窑”的升级版。

很时尚的窑内陈设

山西独立式窑洞民居 (摄地:汾阳市)

靠崖式黄土窑洞 (摄地:汾阳市)

靠崖式砖饰窑洞 (摄地:吕梁市)

陕北靠崖式窑洞

“靠崖窑”就是依自然形成的土崖挖掘的窑洞,是山区和丘陵地带常见的一种窑洞。这种窑洞是依托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层,从横断面挖进去,挖成洞状,在洞壁里面抹层黄泥,安上门窗,即可住人。条件好些的,用一层砖砌在洞外面,称为“夹壳”。“靠崖窑”是窑洞中最普遍的建筑形式。

地坑式窑洞

地窨院村落

“地窨院”一般长宽三四十米,深约十多米,建造方法是: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从上而下挖一个深坑,形成露天场院,然后再在坑壁上挖窑。由“地窨院”组成的村落,百米之外不易发现。当你临近院子边缘时,才能看清其真面貌,有首民谣称其为:“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农民在院里坡前栽种树木,地窨院被掩映在树木林荫之中,鸡犬之声相闻而不相见,人声嘈杂而影踪全无,是一种十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居住形式,成为中国北方村落景观中别具风情的一种类型。

时尚地窨院

红红火火的生活

院中乾坤大

窑内日月长

日落院安详

入院有扶墙

春闻花香

夏纳地凉

秋送夕阳

冬裹银装

鼓传吉祥,烟火不断

这方窑洞,世代绵长

——————

地窨院”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无形地影响了中国四面八方的民居风格:徽州天井院、闽地土楼围、晋陕商贾宅、京华四合院……无不浸滋着远古老窑院落的建筑养分。

徽州天井院

福建土楼

晋陕大院

北京四合院

展开阅读全文


阅读 2345 投诉
糖水设置
原创标注
隐藏封面
图片留白
水印
权限
保护 
私密 
公开 

 访客只有输入正确答案才能阅读 
确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
糖水作者
关注本文作者,TA的更多作品
ZYC
创作 61 粉丝 811
关注
查看个人主页
推荐原创
我写我读,原创是内容的灵魂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糖水 | App | 小程序 | 电脑版

本页面内容由用户上传 | 用户协议

© 2014-2024 糖水APP

忘记密码
35
收藏
投诉
取消
操作
发送
×

作者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

你还没有开通赞赏功能

糖水赞赏实时到账、0手续费